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柔性管理策略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柔性班级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需要发挥教师的魅力和爱心。

并在管理中要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柔性管理模式下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体现出生本教育理念。

下面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在文中对小学班级柔性管理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文献综述总结(小学班主任经验论文)(1)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柔性管理;策略

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有很大的区别,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进行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好约束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体现在,教师不会强制的去要求学生执行,而是通过引导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做出改变,这种管理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因此,在小学班级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文献综述总结(小学班主任经验论文)(2)

一、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小学班主任工作柔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而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存在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在班级中更多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班主任冷漠严厉,忽视学生的进步。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方式,使得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再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甚至会产生不良情绪,而后进生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肯定,长期发展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

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要认识到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因此,在实施柔性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使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

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虽然成绩在班级里不是名列前茅的,但这名学生性格开朗、团结同学,会主动帮助别人,在班级中人缘非常好,在每次活动中也积极参与,这名学生身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

这便是该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对待这类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采用公平的态度,不要让学生产生由于自身成绩不优异而被忽视的感觉。

教师可以推选这名学生为班级劳动委员,这样不但可以发挥他的优势,而且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服众,当然自己也多了一个班级管理的小帮手,学生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将成绩提上来,弥补知识的短板。

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文献综述总结(小学班主任经验论文)(3)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得到学生支持信任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心理较为脆弱,采用柔性管理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处于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身已经感觉到非常沮丧,这时如果在学校中再受到歧视,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小学生不善于表达,得不到尊重时他们会选择沉默,但沉默的背后他们非常渴望被尊重。

因此,在柔性管理中,班主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爱,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对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经常迟到早退,课上注意力不集中。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没有对学生进行严厉斥责,而是选择先与学生家长沟通。

在与家长沟通中了解到,由于该生家长工作非常忙,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年龄大身体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了解这名学生情况后,班主任经常找他聊天,但聊天内容主要以生活为主,使学生放弃对班主任的戒备,逐渐的学生开始吐露心声,自己厌学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还经常被取笑,所以不想学习。

这时班主任要细心开导,与学生推心置腹的谈,你是一个非常善良聪明的孩子,别人的嘲笑不能成为你放弃自己的理由,反而你要更努力的学习,证明自己。

在与班主任的谈话后,这名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情感,在班级中也非常支持班主任工作。

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文献综述总结(小学班主任经验论文)(4)

三、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营造融洽管理氛围

交流互动作为小学班主任柔性管理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班主任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师生间的隔阂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从而无法发挥出班级管理的作用。

同时,学生对于班级的概念较为模糊,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所以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柔性管理将学生的情感和感受作为参考,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感受到自己的作用。

所以学生愿意积极配合班主任,会努力为了班级的荣誉而努力,配合班主任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生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在班级中互帮互助、团结同学,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效提高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在课余时间班主任要融入学生群体,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聊天,如老师在下班后喜欢看电影和运动,你们放学后都喜欢做什么。

此时学生是有一些畏惧心理的,但看到此时班主任放下刻板的态度与自己聊学习以外的事情,学生会很乐于参与到聊天中,还会谈到自己最近看了哪些电影,此时班主任可以趁机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电影。

如《中国机长》,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柔性管理有效渗透到小学班主任工作之中。

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文献综述总结(小学班主任经验论文)(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柔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小学生特点,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对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应用柔性管理方式,为学生构建班级氛围,树立良好的班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戴小映.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49.

[2]梁洪燕.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5):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