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

哈喽,大家好,我是馄饨,都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分别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一般情况,这几件乐事,只要发生一件就足以让人欣喜若狂了。可在北宋这个神奇的朝代,“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竟然是同步进行的。

想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北宋“榜下捉婿”的社会风俗。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2)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3)

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在忙着工作赚钱,一不小心就忽略了终身大事,导致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成家立业,这样的人通常被贴上“剩男剩女”的标签。

在大众印象中,“剩男剩女”听上去可能不太好听,所以家里父母也十分着急地要给孩子安排亲事,但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这样的人却是婚姻市场上吃香的单身贵族

尤其科举考试放榜的那天,一旦有“剩男”榜上提名,立马就会被富贵人家五花大绑回家做女婿,甚至七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

什么?你不信?那我们先来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寻找一下线索。

我们都知道,古代科举考试的学生是要上京赶考的,他们往往会住酒店或租房子。

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位王员外家开了私人酒店,在酒店二楼,还可以看到入住的学生晚上点着蜡烛读书备考。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4)

根据专家研究,当时有一位来自河南的学生,到汴梁来考试,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

和大多数考生一样,这位河南考生也十分紧张考试结果,期望着能够金榜题名。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焦急等待,河南学子终于在放榜那天得到了好消息,他考中了。

正要激动地振臂高呼时,突然一群人向他跑来,人群中还有人对着他大声嚷嚷道“相公,我们员外有请。”说完就簇拥着这位考生,强行把他带走了。

途中,没想到又有一波人也冲了过来,两群人互相争抢这位学子,学子惊慌地挣扎,但无法挣脱,只能被其中一群人带到一个大户人家。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5)

大户人家的老爷缓缓来到学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公子,我膝下有一小女,貌美如花,倾慕公子已久,愿嫁公子为妻,不知公子愿意否。”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年轻学子才明白原来自己是被榜下捉婿了。

镇定了一会,学子对着老爷深鞠一躬,恭敬地回答道:“在下出身寒微,承蒙爱女厚爱,但家中已有糟糠之妻,嫁娶之事还需与妻子协商。”

其实话说到这份上,这位年轻学子就是在委婉的推脱了,看热闹的其他人都纷纷散去,这位大户人家的老爷也只好心疼地放了他相中的女婿。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6)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7)

其实以上这个案例,真实地再现了北宋时期特有的榜下捉婿这样一种社会风俗。

文人科举中举以后,皇榜之下,达官贵人、富商大户们纷纷一早就聚集在一起,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争相选择这些新科进士做女婿。

这是因为自从宋太祖赵匡胤看重读书人后,各代皇帝也是以身作则掀起一股席卷全国的读书热潮,宋真宗赵恒还写了首有名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8)

这首诗的意思是:

想要改善家庭环境的话,不需要购买肥沃的土地,书中自然有生财的方法,满腹学问自然不缺吃穿。想要安居乐业的话,不需要住富丽堂皇的房子,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书中自有黄金打造的房子。出门不担心没有仆从,读书做官可以享受车马的簇拥。娶妻不担心无人说媒,功名傍身自然不缺美人。所以想要实现平生志向,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头悬梁锥刺股地寒窗苦读,卧薪尝胆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就能达则兼济天下,一展鸿图抱负。其中科举考试就是一道选拔人才的重要关卡,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读书人就很有可能晋升宋代的核心统治阶层。

而民间的达官贵人和富商虽然家财万贯,但他们更希望能获得政治上的庇佑,以此来保证家族长久的繁荣昌盛,所以才越来越相中这些榜上有名的学子。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9)

《清明上河图》中也有这样一个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年轻人热衷科举考试的盛况。

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房檐底下,有一个老人好像在对一群读书人讲述着什么,有些人猜测这个老者是在算卦,读书人比较担心自己是否高中,所以聚在一起让老者卜上一卦,毕竟算卦在宋朝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

也有其他人猜测,这位老者也有可能是在做考前辅导,就像我们现代考试之前的一些押题专家。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0)

不管怎么样,一旦读书人考中进士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场历练并委以重任,升迁的速度和级别就像乘坐火箭一样快速。

所以,宋朝的高级官员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真真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1)

小时候我们看过的戏曲《包青天铡美案》中,渣男陈世美在老家早就已经有妻子和儿子,后来高中进士后,被皇帝榜下捉婿。他自己也因为要追求荣华富贵,有意隐瞒了自己以前的婚姻,娶了皇帝的女儿,做了驸马。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2)

但北宋时代,像陈世美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多见,大部分读书人都将科举作为远大目标,甚至发下誓言,不及第不成家。

但进士及第属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一两年就能达到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的婚姻就一拖再拖,拖成了剩男。

据记载,当时杭州有个读书人,好不容易就及第时已经年逾古稀;宋高宗的时候,也有一个叫陈修的人,七十三岁才中进士,之前一直单身。

不但男生容易被拖成剩男,甚至女生也很有可能被拖成剩女。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3)

宋代社会,文人地位非常高,女生也乐意选有才学的人作为自己的如意郎君,如果一直没遇到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就把自己熬到了年纪很大还没有嫁出去。

甚至有些女生立志要嫁给进士,但每一年录取的进士名额毕竟有限,经不起这么多人争来抢去,所以很多人就不考虑家世、背景、相貌甚至年龄等因素,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当时一个名叫韩南老的人考中进士后,有很多人来向他提亲,他没有拒绝,并做了一首诗: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是的,这位韩南老已经七十三岁了,只要中了进士,即使七十三岁也不愁没媳妇。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4)

而那些没有如愿嫁给进士的女孩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把自己等成了剩女。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女孝经图》,我们也可以一览宋代女性生活图景,她们或坐、或立、读书、聊天、纺织,做女工……生活也可以被安得很是精彩。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5)

宋朝风俗如此,很多我们熟知的文化名人也不能免俗,许多大文豪都曾经被榜下捉婿过。

据记载,宋真宗时,一名叫范令孙的学子幸运登科,宰相王旦立即将女儿嫁给了他;宋仁宗时,才华横溢的欧阳修刚刚及第就被榜下捉婿,成了翰林学士的女婿;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也来凑热闹,近水楼台将学子蔡卞招为女婿。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6)

其实呢,当时文武百官是非常乐于打听这些科举士子的消息的,包括哪些学子有可能及第,哪些学子在政治上有发展前景,同时又没有婚配的,早早就提前定好了心中的女婿人选。

总的来说,婚姻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姻风俗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喜好,北宋就这样成了读书人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婚姻中占尽先机,将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赋予宋朝独特的文化魅力。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7)

宋代宰相争妻(七十岁大龄剩男也吃香)(18)

那么今天关于宋朝的“奇闻异事”就讲到这里啦,馄饨爱语文,每一个文字都严谨认真,谢谢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