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芳

新莲池书院的阆苑舫。

书院建筑借鉴了江南苏州园林建筑艺术,充分展示了莲池书院的艺术风格。园子以莲花池为中心,叠山竖石,花木扶疏,参差摇落,一派天然景观气象。院内亭、台、楼、阁,次第展开,错落有致,设有学古堂、万卷楼、研北楼、阆苑舫、群玉山房以及斋舍等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彰显了对“全国书院之冠”——莲池书院的传承与发展,堪称江山胜迹,文苑华章。王连义有诗云:“百年不朽凭根质,得遇逢时又绽花。往日莲池溶翰墨,如今书院聚方家。”道尽了书院之传承与盛景。

典雅园林和温润人文(园林胜迹文苑华章)(1)

新莲池书院是享誉全国的莲池书院易址复建的大型书院,坐落在保定市农业生态园内。书院滨河临水,由书院和书院精舍(南园)、书院草堂(北园)三部分组成。

紫气盈门:

书院大门是中国传统门楼样式,位于书院东南角,面朝东。竹林曲径,旭日照临,有紫气东来之意。门上悬有集晚清书法大家、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书法的“新莲池书院”匾额。门联是“天下英才为此盛,古来道理自斯扬”,由湖南刘震撰联,中国张裕钊书法研究会会长陈启壮书写。门墙两侧有“中国文化书院保定分院”“保定市企业家国学大讲堂”等知名单位挂牌。贾清彬有诗云:“又闻天籁起郊陬,掩映黉堂在绿洲。目举望尧鸣瀑上,步移尊孔泮桥头。斯时紫气萦书卷,是处青莲绕钓舟。易地易人非易帜,传薪事业赞同俦。”

学古书声:

清代莲池书院万卷楼前建有“学古堂”,学术巨擘黄彭年执掌书院时所建。复建学古堂于莲花池北侧,高大宏敞,位居书院中心,是学子读书、研究古籍的地方,也可以在此举办国学讲座、学术论坛,也可做书画展厅。我写有《学古堂》诗一首:“蒲墩矮案嗅书香,朗朗吟诵韵味长。敢问老聃心底事,青牛已远渺茫茫。”

典雅园林和温润人文(园林胜迹文苑华章)(2)

新莲池书院的万卷楼。

万卷典藏:

沿用清代莲池书院“万卷楼”名。万卷楼为元代张柔副帅贾辅所修的藏书楼,藏书极为丰富。元代著名学者郝经受聘掌管万卷楼,后归属莲池书院。传说天帝藏书之处叫嫏嬛,清代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曾以 “嫏嬛之犬”自称,意为是图书馆的“看门狗”。复建的万卷楼三层,廊檐明柱,木板楼梯,古香古色。书院重金购置的数万册古籍线装书藏于此,以其丰富典藏名世。我写有《万卷楼》诗:“嫏嬛之犬有陶楼,上溯蒙元贾辅修。画栋雕梁今复建,黉门铸业赖诗书。”

研北雕龙:

研北,指坐研北之人,也即著述之人。古莲池书院有“花南研北草堂”,新莲池书院的研北楼是接待高端访问学者、举办小型高端研讨会的地方,环境幽僻静雅,专家学者可居此著述。我为之撰楹联:“研逢如椽笔何愁著述,北坐向阳光正可雕龙。”匾额和楹联由著名书法家、原石家庄书协主席熊基权书写。我有诗云:“潜心古籍做钩沉,学海书山不计春。敢问灵台甜与苦,幽灯风雪夜归人。”

阆苑仙境:

阆苑舫位于莲花池西侧,三面环水,如巨船驶入水中,所以称“舫”,“阆苑”是神仙住的地方。阆苑舫是文人学者书画家集会、笔会、小型创作展览的处所。东面有伸入水中的平台,可以饮茶、研讨,可以唱戏表演,环莲池三面雕栏外的观众均可参观、聆听、欣赏。阆苑舫有一副楹联:“千古风流阆苑舫,一船文雅读书人”,由著名书法家、原北京书协主席张书范书写。司马成曾有《阆苑舫》诗:“耿耿银河通四海,群仙阆苑驶船来。满舟书画听欸乃,碧叶悠悠两闪开。”

群玉山房:

莲池书院旧有“群玉山房”。群玉山出自《穆天子传》,说穆天子北征东还到群玉山,“先王之所谓策府”,说那是上古帝王藏书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这里也。策府也作册府。 说到“山房”,过去书院大都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所以“院长”也称“山长”。莲池书院停办后,保定出现了蜚声海内的文化商家群玉山房,总经理为著名作家苏叔阳的祖父。现在群玉山房集中展示书院再造古籍、文房四宝、紫砂文玩、历代书画等,可供学子、游人赏玩购买。匾额、楹联由苏叔阳书写。司马成《群玉山房》诗云:“昆山群玉与神通,谁聚山房乱眼明?五色补天成大器,民间散落自玲珑。”

得一胜境:

《老子》有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也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老子》认为:“一”就是道,万物“得一”以生。书院临湖塘,在得月台北侧建得一堂,意为得道堂。得一胜境,文人雅集,傅国兴有诗云:“新池古趣满亭台,雅士名流纷沓来。华藻宏章相如概,芳声秀句子瞻才。”

典雅园林和温润人文(园林胜迹文苑华章)(3)

新莲池书院的望尧响瀑。

望尧响瀑:

学古堂西侧有座叠石山名为望尧山。登山西北望,遥遥可见顺平、望都、唐县一带的尧山。那里是尧的出生地和封地。向东南而望,则将五尧乡平畴沃野尽收眼底。山上流瀑作响,冲滚而下,山南,茂竹声簧有韵;山北,则苍松延展虬枝,兀自挺立。山不甚高,但岩石崚嶒,草木葱茏,堪称一景。贺晓涵有诗:“望尧山石叠崚嶒,流瀑响琴悦耳声。修竹葱茏风雅韵,虬枝松柏四时青。”

临漪听琴:

古莲花池原有临漪亭,也叫水中亭、笠亭,是莲池十二景之一。望尧山上有流泉响瀑蜿蜒流下,汇聚而成莲花池。池畔建有临漪亭,背山临水,听瀑赏荷,陶情怡性,俨然世外桃源。我写有《独坐书院临漪亭》诗:“望尧山下水泠泠,瞥见荷塘满眼青。莲馥氤氲心亦醉,古琴相伴静无声。”

书院精舍:

是位于书院的东南方向的独立建筑,面东进门,坡道弯弯,林木扶疏,遇雨竹林沙沙,颇有情趣。建筑西望有通体透明的玻璃墙,近观木廊蜿蜒,远望一片苍翠,如置仙境之中。讲舍有矮桌、蒲墩,静室有宋床等家具,一律金丝楠木。这里曾经举办过中韩诗会和茶艺、书画、古琴等讲座,是朋友休闲集会、以文会友的好地方。李庆恒有诗云:“精舍幢幢柳依依,怪石嶙峋映碧溪。我辈蹙眉费思索,先贤挥毫漫品题。”

书院草堂:

草堂,顾名思义乃简洁之建筑也,成都杜甫草堂名扬天下。书院草堂位于书院墙外东北一隅,一个“Π”形建筑,为艺术体验之场所,可进行紫砂、瓷器、文房四宝等艺术体验。目前书院正进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项目的开发,努力打造一座古老而又前卫的艺术体验场所。

得月揽胜:

得月台由古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得名。得月台位于得一堂南侧,是一濒临湖塘的圆形平台建筑,视野开阔,旁有造型优美的上善亭。得月台东西两侧半环形墙体建筑,各有月亮门与之相呼应。墙体内外镶嵌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和由我撰文、陈启壮书丹的《复建莲池书院法帖碑廊落成碑记》。

这里北倚书院,南临湖塘,东西有碑廊拱衬,风景优美。特别是在夏秋的晚上,微风习习,月光朗朗,面对荷塘月色,消暑纳凉,或举办晚会,十分惬意。郭振山有诗云:“芳园筑就趁晴开,楼榭亭台次第排。曲径通幽闻鸟语,碑廊补古自心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