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1)

登临埃菲尔铁塔,已是十几年前的事。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是高傲的法兰西文化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城区的左岸,与凯旋门隔着塞纳河遥遥相望。在巴黎逗留几天内,大巴穿梭于市区的街道,几乎随处能见到铁塔伟岸的身影。在与现代摩天大楼绝缘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绝对称得上是鹤立鸡群。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2)

参观埃菲尔铁塔的人很多,宽广的场地上,参观者排起好几条长龙,蜿蜒曲折,秩序井然。不同的队伍,通向不同的电梯口,目标也不同,有的登顶,有的上二三层平台。有一排队伍较短,那是属于登顶勇士们的,他们要凭坚强毅力去征服1711级台阶,其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3)

排队的人群,来自世界各地,肤色、服装、语言有明显差异,为了共同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对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作一次虔诚的集体朝圣。熙熙攘攘的人群,使高傲的铁塔一点不孤独。

场地上,肤色黝黑的小贩在游荡,他们手拿成串的铁塔模型,操着“世界语”使劲在兜售。山寨版模型与真实的铁塔模样相仿,个头虽小,还算精致,说不上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放在案头,倒也合适,可以使人常回想起观光巴黎的难忘时刻。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4)

环顾四周,大家都静悄悄的等候着,包括大批当地的学生,队伍慢慢地向前挪动。我们没有登顶。在276米高的塔尖处俯瞰,地上的建筑看不清。电梯在铁塔“腹中”的网架缝隙中爬行,速度缓慢。登上铁塔三层的观光平台,分乘两段电梯完成。

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同年法国举办世界博览会。这座钢铁怪物,是伟大工业革命的成功标志,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作后盾,如此高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难以想象。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5)

埃菲尔铁塔曾经深深的孤独过。

铁塔建成之初,遭到法国社会的一致谴责,保守派想不通,美丽的塞纳河畔怎能允许一座“蜡烛台”一样的妖怪存在!庆幸的是,法国当局顶住了抗议声浪,果敢的把铁塔树了起来。世博会结束后,要求拆除铁塔的声音持续不断,但铁塔的使用功能(电台发射电波)以及汹涌而至的参观人流,保全了铁塔,“不拆派”终于占了上风。据说,一向持反对意见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后来经常喜欢登上铁塔的二楼餐厅用餐,他自嘲说:只有在这里,我看不到埃菲尔先生的杰作。埃菲尔铁塔终于摆脱孤独,拥趸趋多,高傲地站立在世界各国旅游者的赞美和仰望中。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6)

登高望远,是埃菲尔铁塔的功能之一。巴黎之大,巴黎之美,只有在登高之后,才能真实体会到。塞纳河宛如一条绿色飘带,缠绕在巴黎的围脖上,楚楚动人的美巴黎,越发显出迷人的娇艳。城市街道纵横交错,与中国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大相径庭。近处,相隔不远,一串领衔建筑存在,罗浮宫、圣母院、凯旋门、夏宫……如法国历史上的璀璨明星,熠熠生辉。远处,好几片宽广的绿色区域分外显眼,那是特意保留的城市“绿肺”,世世代代滋养着巴黎娇嫩的容颜。与埃菲尔遥相呼应的市区唯一高层建筑——59层的蒙帕那斯大厦,年岁相差100多岁的爷孙俩,保持着动人的时空对话,对来自社会的闲言碎语,不屑一顾。

不再孤独的晚霞(不再孤独的铁塔)(7)

法国人的艺术思维,最终成全了埃菲尔铁塔,铁塔在诅咒声中求和谐,在拆除的呐喊中觅生存。它那从塔尖到塔基的流畅曲线,高奏出钢铁与艺术联袂欢唱的颂歌,睥睨一切敢于鄙弃它的“近视眼”。它最终成为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宏伟与美丽,代表了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埃菲尔铁塔不再孤独。每天汹涌而至的成群观光者,成为她最亲密的旅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