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主演约翰·休斯顿,中为奥逊·威尔斯,右为彼得·博格达诺维奇。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风的另一边》预告片截图。
杨德昌
库布里克
胡金铨
赛尔乔·莱昂内
8月31日,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的遗作《风的另一边》作为非竞赛展映单元作品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次公开放映,这部迟到了40多年的电影终于与观众见面。威尔斯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1941年,年仅26岁的威尔斯自导自演了惊世骇俗的《公民凯恩》,该片在多个影史榜单中都排名首位。然而,由于威尔斯的性格原因,经常因为电影的成本、剪辑等问题与电影公司发生矛盾,致使有些电影无法拍完,留下很多搁置作品。《风的另一边》就属于威尔斯未完成的作品之一。
这部拍摄于1970-1976年的作品,带有导演的半自传性质,讲述一个定居欧洲的年迈导演重返好莱坞拍片,却遭遇了各种问题。因为资本和版权问题,该片最终没有拍摄完成,只留下一个40分钟的短片和一些素材。2017年,Netflix买下该片版权之后,对该片进行重新修复、剪辑。不久前,Netflix公布了影片的首款预告,从预告片可以看出,威尔斯对于电影形式上的一些探索,采用了对当时而言非常新奇的“伪纪录片”形式,混合了黑白和彩色镜头,融合了8毫米、16毫米、35毫米以及录像带等不同规格的电影胶片,具有浓浓的70年代艺术电影质感。据悉,该片将于今年11月2日在Netflix平台与观众见面。
1961年
故事源于海明威
1937年,22岁的威尔斯与38岁的海明威相遇,一番口角争执之后开始了一段时好时坏的友谊。1961年海明威去世,威尔斯受到触动,想拍一部关于“海明威式”电影,一个伟人的日常生活及如何面对死亡。电影讲述一位久居欧洲的老导演重回好莱坞拍片遭遇重重阻力的故事。主人公杰克的名字取自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男主角的名字。
1970-1976年
花了六年来拍摄
1970年,威尔斯开始着手《风的另一边》的拍摄工作。剧本由威尔斯和当时的女友奥雅·柯达共同撰写,后者同时也参演了这部电影。曾执导过《马耳他之鹰》的著名导演、演员约翰·休斯顿在片中饰演年迈的导演,他在片中执导的电影也叫《风的另一边》,是“戏中戏”的结构。威尔斯的晚年好友彼得·博格达诺维奇也有出演。
整部影片的拍摄时间从1970年持续到1976年,影片成本出了问题,由于美国政府认定威尔斯的公司并不具备拍摄资格,所以不得不支付高额的税费。而影片的其中一个投资人是伊朗国王的妹夫,他经常因为电影的超支问题与威尔斯吵得不可开交,一气之下扣下了部分胶片。1975年,威尔斯把剩余的剪辑版本偷运了出来。同年,美国电影学会(AFI)授予威尔斯终身成就奖,在典礼上威尔斯还放映了两段《风的另一边》的片段。
1985年
奥逊·威尔斯去世
1985年,威尔斯去世,在威尔斯生命的最后15年,他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风的另一边》上。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以及威尔斯的“独断专行”,经常与投资方引发矛盾,致使影片最终没有完成,只留下40多分钟的一个短片,大量的笔记和原始素材,以及复杂的版权纠纷。威尔斯生前曾请求过该片主演彼得·博格达诺维奇:“一定要确保影片能够顺利完成。”
2012年
新公司Red Road接手
自从威尔斯去世之后,几十年来,很多人都试图将这位电影大师的遗作搬上银幕,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无法与电影的版权持有者达成共识。2012年,一家位于洛杉矶的制作公司Red Road Entertainment接手了这个项目,他们认为,《风的另一边》作为威尔斯生前最后一部电影,是电影考古学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让它重见天日,便永远无法完整地理解威尔斯的电影生涯和艺术遗产。于是,该公司花了五年时间,与拥有此片部分版权的多方人员进行协商,其中包括威尔斯当时的女友,该片主演奥雅·柯达、威尔斯的女儿碧翠丝·威尔斯以及一家伊朗和法国制作公司L'Astrophore,最终取得了这部影片的版权。
2014年
众筹200万未达成
2015年是威尔斯诞辰100周年,《风的另一边》的版权拥有公司Red Road Entertainment想在当年戛纳电影节上放映此片,以庆祝这位电影天才的百年诞辰。于是,在2014年5月,主演彼得·博格达诺维奇和其他几位制片人在众筹平台Indiegogo上发起了众筹活动:“完成奥逊·威尔斯的最后一部电影”,目标是筹集到200万美元,以完成该片的剪辑、配乐、修复等工作。该活动最终募集到的40万美元,还是无法支撑起该片呈现在大银幕上。
2017年
Netflix买下版权
2017年,财大气粗的Netflix宣布已经买下《风的另一边》的版权和发行权,将以雄厚资金注入该片完成电影的修复剪辑等后期制作。一直以来,该片的1000多卷胶片都存放在巴黎的一处地下室里,此次,Netflix获得了这批胶片,由制作人法兰克·马歇尔带领的团队对这些素材进行修复、补全工作,而该片主演彼得·博格达诺维奇在后期制作工作中担任顾问工作。
之前导演威尔斯都会跟片方争夺电影的最终剪辑权,现在,威尔斯虽然已经不在,但是当年威尔斯在拍摄时,留下了很多备注及字条,剪辑团队会根据威尔斯留下的信息尽量还原出导演的意图。
2018年
法国作曲家完成配乐
2018年,法国作曲家米切尔·莱格兰德担任电影《风的另一边》的配乐工作。这不是他第一次为威尔斯的电影配乐,早在1973年,他就曾为奥逊·威尔斯的纪录片《赝品》担任过配乐师。
【同道中人】
逝去的大师,遗憾的艺术
对于投资者来说,拍电影算是一项高风险项目,很多电影作品由于资金、时间、演员档期等各种因素被搁置,成为烂尾项目。特别是再遇到一些慢工出细活的导演,对于细节要求比较高,更增加了电影的拍摄难度。电影史上有无数电影大师的未竟之作,他们生前花费了很大心思,也没有将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最终抱憾离世。像杨德昌的《追风》、胡金铨的《华工血泪史》、赛尔乔·莱昂内的《列宁格勒:900天》、库布里克的《拿破仑》等。
杨德昌 《追风》
杨德昌拍片数量很少,在二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只拍了7部长片。他很小的时候就迷恋漫画,自从2000年凭借《一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之后,就萌生了拍摄动画电影的心愿。但也是在那一年,他患上了癌症。
动画电影《追风》是一部武侠动画,背景设置在一千年前的开封,故事讲述北宋少年常麾暗恋乐师秋虹,两人遭遇地痞,幸被两神秘高手相救。常麾哥哥发现常麾是武学奇才,于是让其去打擂台。故事中主人公常麾的人物原型是功夫巨星成龙。2003年,杨德昌和团队花费10个月制作了《追风》十多分钟的内容,画风是以传统工笔水墨结合欧洲传统绘画的光影变化。杨德昌制作的时候,曾经和工作人员天天扫描《清明上河图》,“从中研究如何利用动画将国画的味道做出来。”当时他一度雄心勃勃,有一系列的计划,包括后续产品开发。但是,当时的投资公司一再控制时间成本,计划制定得也十分周密。他们希望能够在三年内获利。最终,《追风》在2005年被叫停。2007年6月29日杨德昌因癌症病逝于洛杉矶。前两年,光线影业及其旗下的彩条屋接手了这个项目,准备重启,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
库布里克 《拿破仑》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获得了很大成功,让库布里克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也让库布里克终于有资格酝酿令他魂牵梦萦的《拿破仑》。此后两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部电影里。
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拿破仑的书和文献,数量超过500本,这些书和资料今天依然保存在库布里克家中的一个大房间里,规模与一座小型图书馆无异。他还观看了几乎所有涉及拿破仑的电影,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1927年拍摄的史诗级默片《拿破仑》,以及前苏联导演邦达尔丘克于1966年拍摄的《战争与和平》,但库布里克对这两部电影都不满意。他希望电影中的一切都无限趋近于史实,他让助理们前往世界各地取景,任何拿破仑去过的地方都要去。最终,团队一共拍摄了15000张取景照片,搜集了17000张拿破仑的肖像画。1969年,库布里克根据搜集到的海量资料完成了剧本创作,甚至是部分分镜头的绘制。他已经为《拿破仑》做好了几乎所有准备。
然而,庞大的预算还是令电影投资公司退缩了,因为库布里克曾号称要用超过30000人组成的大军拍摄战争场面。并且,1970年同样是大投入的同类电影《滑铁卢战役》票房表现惨淡,使得电影公司失去了信心,于是影片就这样不了了之。
胡金铨 《华工血泪史》
早在1975年,胡金铨就有了《华工血泪史》的拍摄意图,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19世纪70年代,华工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的故事。1982年,胡金铨辗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之间,为其构思已久的《华工血泪史》集资,拟在美国拍摄。1983年他应聘担任《华工血泪史》导演,预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这份合约书由美国山福、皮尔斯伯瑞财团发出,邀请胡金铨执导《华工血泪史》。1996年年底,《华工血泪史》获得英国Goldcrest公司投资一半制作费,另外张家振、吴宇森的美国公司则参与制作并找到另一半的制作费,准备数月内开镜,周润发担任主角。资金基本到位,65岁的胡金铨为了确保拍摄时身体处于最好状态,决意做血管整形手术,结果却不幸去世。2000年,吴宇森示意将继续完成胡金铨的遗愿,拍摄此片,但直到2008年他完成了《赤壁》,却依旧没有启动《华工血泪史》。
赛尔乔·莱昂内 《列宁格勒:900天》
这是莱昂内没能搬上银幕的几部作品之一,早在1982年刚拍完《美国往事》时,莱昂内便已经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故事根据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纪实文学《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改编,内容讲述的是二战东部战线上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斗争,莱昂内的影片可能会透过美国摄影师的视角来叙述,主人公大概会是罗伯特·德尼罗。战争开始时他被困在城中,偷偷爱上了一个俄罗斯女人,他们一起为了在战争中生存而战,然而他却在解放当日被杀。
然而剧本似乎始终未完成,莱昂内已经勾勒出故事大纲并选择了第一个镜头——它会是场面宏大、彻头彻尾的莱昂内式经典风格,从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演奏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开始长久而不间断的乐段,追踪着城市中一辆塞满了全副武装的俄罗斯人的电车轨迹,跨越防线,驶向入侵的德国装甲师。直到1989年,莱昂内筹资到位,据传资金多达1亿美元,他预定与一家苏联公司合作拍摄此片,但就在他打算正式签约执导影片的两天前,年仅60岁的莱昂内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撰文/滕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