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霞199年打擂(开封打擂独占鳌头)(1)

推手者:左19世陈振文、右18世陈黑桃

坐者:右18世陈秉密【福来】、左19世陈伯先 央视1982年摄

前些年,每逢有外宾来温县参观访问,有关部门总要为外宾安排一场太极拳表演。当代的太极高手和后起之秀竞相献艺,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这些表演者中间,有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大娘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她上得场来,挥舞着一把春秋偃月刀,劈、砍、撩、抹、挂,刀法娴熟,身体轻捷,翻转跳跃,威风凛凛。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连声叫好。这位老大娘是谁?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兰如,年轻时在开封打过擂,还获得第二名哩!——第一名是她的本家姑姑,名叫陈留清

民国后,提倡民主自由,男女平等。陈家沟的女孩子也可以学拳了。陈兰如十一岁时,伯父陈省三开始教她练拳。当时跟着学的,还有陈留清。陈留清比陈兰如大一岁,是陈兰如的本家姑姑。陈省三耐心教她们学习太极拳和器械。练武得吃苦,一招一式都得练上千百遍。学推手,陈省三一发功,把她们撂多远,栽个跟头爬起来仍然继续练。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四、五个年头进去了,陈留清和陈兰如在陈省三的精心指点下,进步很快,太极拳一路、二路、单刀、双刀、春秋大刀、腊木杆,她们都熟练掌握了。

杨素霞199年打擂(开封打擂独占鳌头)(2)

陈兰如,女,(1915年—2001年),陈家沟人。

陈式第十代传人,自幼师从其伯父陈省三练武习艺,演练家传太极拳小架及刀、枪、剑、棍、春秋大刀诸般器械,尤精太极推手和擒拿格斗。

1932年,陈省三带陈留清、陈兰如赴开封参加河南省比武擂台大赛,分获女子擂台散手冠亚军。多次参加武术赛事,成绩优异。带徒数十人,均有所成。年逾七十,尚表演春秋大刀。

陈兰如家住在温县陈家沟。从七八岁起,她就被缠了脚。只到十一二岁,伯父陈省三开始教她太极拳,父母才把她的脚放开。陈兰如练拳非常刻苦,一招一式都要练习上百遍。学推手,陈省三一发功,把她撂多远,她栽个跟头爬起来仍然继续练。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几年后,就熟练地掌握了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单刀、双刀,春秋刀、腊木杆。

杨素霞199年打擂(开封打擂独占鳌头)(3)

民国二十一年,省里在省会开封设台打擂,广招天下好手。

温县县政府委托陈省三带领陈留清、陈兰如两个人去参加比赛。陈留清、陈兰如从未出过远门。听说她们要到开封,家里给扯了几尺蓝洋布,做了身衣裳。她们从汜水滩过黄河,在巩县乘火车到了开封,住在鼓楼街。那年,陈兰如才十七岁。擂台设在龙庭附近的人民戏院。戏院有三层楼,楼下搭了一个台,一人多高,二、三丈长,打擂的人分别站在两边,裁判站在台中间。哨子一响,黄旗一摆,选手就开始各显神威。陈兰如到的时候,男队正在比赛。她在台下的棚子里,看到很多被打下的好手,有的胳膊被打断,有的眼被打瞎,她看了心里非常害怕。

陈省三安慰她女子打擂,不叫抓脸,不叫伤人,她才放下心来。白天他们一起去看打擂,晚上一起研究,啥招如何出手,啥招如何对付,陈兰如一一记在心中。和陈兰如住在一起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武术高手,陈兰如看着她们经常练习举石锁,很多人连举几十下气都不喘,她也试了试,才举两三下就举不动了,这让她很胆怯。

伯父劝她,有的练习硬功,有的练习内功,各有各的长处,打擂时,要用自己的长处来对付对方的短处。到了开封的第八天,方才轮到陈兰如上场。上场前,陈省三一再给她鼓劲。上得场来,见台下一片黑压压的人群,陈兰如不由一阵慌乱。直到哨响旗摆,对方向她猛扑过来,她才把心思集中到出拳上。对手又高又大,出手很猛,陈揽入先避过其锋芒,以守代攻,对方见她不出拳,以为没多大实力,两手轮番向陈兰如进攻,(陈立法小架太极拳社)陈兰如看得真切,一个野马分鬃,上前抓住一只胳膊,略微一用劲,“咕咚”一声就把对方摔倒。台下一片欢呼。

接下来比赛刀和枪,为了避免伤人,刀都要用棉套包住。腊木杆头用布包了一包石灰。陈兰如耍起腊木杆和太极刀,得心应手,招架灵活,不大一会,对方身上就落满了白点点。台下的观众不时的为陈兰如拍手叫好。此时陈兰如已经完全放开手脚,仿若置身于清风岭的打麦场上,喝彩声和掌声就像夜风吹动玉米的哗啦啦响声。

陈兰如觉得动手没多久,还没使出浑身解数,就听到哨响了。陈兰如第一天出场就旗开得胜。比赛结束陈兰如和陈留清分别夺得女子第一,第二名,捧走了奖金和锦旗,陈家沟巾帼英雄名扬天下。

听说陈兰如他们得胜归来,县里特意召开庆功大会。套上轿车,将她们请到县政府,陈兰如和陈留清在县衙大堂前为父老乡亲,官绅名流表演了精湛的太极拳武功。她们两家的门上都贴了红纸头,插了小红旗,好像是中了武状元一样,着实风光了一阵。可惜后来兵荒马乱,陈留清逃荒死于外地,陈兰如为生活所迫,也一度中止练拳。直到解放后,枯萎的太极拳之花才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重放异彩。1958年省里开运动会,陈兰如和陈照丕应邀到郑州表演,人们才重睹了太极拳的迷人风采。

杨素霞199年打擂(开封打擂独占鳌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