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洪武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结束不到一个月,朱元璋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职位,同时取消了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如此大动作,干得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让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早有准备的,而这之前,他对胡惟庸的各种“忍让”也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直接原因(一代权谋大师朱元璋)(1)

那么,朱元璋同志废了这么大的劲,为何一定要废除丞相制度呢?

要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丞相制度,“丞相”这个职位的产生以及它存在的意义!

要了解丞相制度,首先要知道一个著名的政治理论——分权制衡理论

什么是分权制衡理论?

通俗来说,就是事太多,皇帝一个人已经干不完了,这时候,他就需要找一个人来帮忙,并且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分给他!

就这么简单,简单中透着几分无奈!

其实没有人愿意将属于自己的权利分给别人,不论这个人是不是皇帝,因为一旦将权利分给别人,自己就有被制约的危险。

然而,皇权的无限扩大性与皇帝的精力有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丞相制度的产生!这是历史的选择,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皇帝个人显得何其渺小!

这样来看,确实没有几个皇帝会喜欢丞相,他不仅分去了你的权利,还想着制约你,你不上班,他骂你,你不想生儿子,他说你,你晚上和谁睡觉,他甚至都要管,一不小心,还有被架空的危险——所以,历史上著名的丞相下场一般都不太好!

可是,又不能没有,虽然讨厌,但能帮忙干活,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可朱元璋同志却不一样,由于出身原因(农民出身),所以小伙身体特棒,能吃苦耐劳,精神足,耐力好,在他看来,把丞相赶回家人也不过是多干点活,自己累点,也没什么……

于是,就有了胡惟庸,为了废除这个存续了上千年的制度,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而胡惟庸也算是“不负所望”,一步步走入了朱元璋设计好的圈套里,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整个存续千年的体系……可谓“功德无量”,当然,这是对朱元璋来说!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直接原因(一代权谋大师朱元璋)(2)

然而,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很快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统计,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仅仅八天,朱元璋就收到了一千六百多件公文,合计三千多件事,平均每天要看两百多份文件,处理四百多件事情!

这是一个让人胆寒的数字,可是,朱元璋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多干点活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事情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直接原因(一代权谋大师朱元璋)(3)

权利是需要制衡的

有人说过,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其实,一切不过“制衡”二字!

皇帝和丞相制度,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拔河,二者在无数次的试探、交锋中,在上千年的政治实践中,二者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交锋的限度,达到一个看似平衡的状态,维持着等待下一次的交锋!

这个就叫制衡!

可是,现在,朱元璋同志力气太大,一把打破了平衡,全歼对手,然后一个人独立巅峰,笑傲江湖,可谓一时无两!

朱元璋认为,权利,还是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的好,平衡,不需要的啦!

然而,打破规则者,迟早会被规则惩罚,这是一个千古不易的道理,自古皆然!

事实证明,存续上千年的规则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而历史辩证法最终和这位强人开了一个千古大玩笑,他搞出了一些名叫内阁大学士的人,而这些人除了和丞相名字不同之外,权利、性质几乎一模一样,甚至犹有过之,他们甚至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臣时代——一个没有皇权制约的时代,比如高拱、张居正时代!

朱元璋想用一己之力改变千古规则,最终却被历史洪流冲击的七零八落,老朱泉下有知,估计也是苦笑不得!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直接原因(一代权谋大师朱元璋)(4)

历史洪流,浩浩汤汤,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而一代大帝,在历史长河中,又是何等的渺小而又无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