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1)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人物也有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比如说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的历史形象是十分光明的,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品行,被后世作为臣子的榜样。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在蜀汉权倾朝野,架空蜀汉后主刘禅;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废除了蜀汉丞相一职,也被一些人视为刘禅对诸葛亮权势的不满,以及对蜀汉政局分权制约的倾向。就是网络上所谓的将丞相的权力分为相权和军权。诸葛亮是蜀汉权臣这一点确实是不假,不过刘禅废掉丞相的目的真的是为了集权于己身吗?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2)

诸葛亮专权与刘禅放权

诸葛亮和刘禅确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君臣共存的方式。诸葛亮专权,是蜀汉实际的执政者;刘禅放权,虽然是皇帝的身份,却只是一个吉祥物,负责礼仪之类的场面活。这需要君主和臣子都要拥有高尚的品格,对对方坦诚相待,刘禅放权而不争权,诸葛亮专权但不弄权,这样才能够做到君臣和谐状态。而小编认为,刘禅和诸葛亮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3)

诸葛亮在蜀汉官拜丞相、益州牧,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力。况且还有刘备的遗诏,以及“相父”这样一种身份。可以说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已经是最高的了,再高就要取代刘禅了;而在权力上也是如此。“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种种记载证明,诸葛亮确实是蜀汉实际的掌舵人,刘禅就是个甩手皇帝。诸葛亮在蜀汉不能说没有政敌,比如廖立、李严等人,不过这些都算不上诸葛亮的对手,被轻飘飘地扳倒了。

诸葛亮有这样的权势,,但始终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像廖立、李严都是确实触犯了法律,廖立诽谤先帝刘备,疵毁关羽、郭攸之、向朗、马良、马谡、文恭、王连等人,并且屡次动摇军心;李严更是谎报军情,而且在之前就多次为了争取更多利益而拒绝服从诸葛亮的命令,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一再让利。而处置了李严后,诸葛亮仍然任用他的儿子李丰。总的来说,诸葛亮与廖立、李严之间的事情,只是正常的处理,还上升不到所谓的荆州派和东州派的政治斗争。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4)

另外刘禅虽然放权,但也不是所谓的被诸葛亮架空的傀儡皇帝。在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刘禅杀了一个人,就是资历深厚、跟随过诸葛亮北伐、做到蜀汉车骑将军的刘琰。杀刘琰的理由也比较有意思,刘琰的老婆胡氏进宫一个多月没出来,刘琰怀疑胡氏和刘禅有点桃色新闻,把胡氏打了一顿休掉了。刘琰这个举动自然冒犯了刘禅的皇帝威严,于是他就被杀了。从这件事上看,刘禅并非一个傀儡皇帝,杀一个车骑将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自身的尊严也不容侵犯。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5)

刘禅废置丞相的行为

蜀汉有“蜀之四相”的说法,也被称为“蜀之四英”,指的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四个人。其实蜀汉只存在过一个丞相,那就是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就不再设置丞相一职。所以说诸葛亮在“蜀之四相”中是独一档的,甚至蒋琬、费祎、董允三个人的级别也不同。

丞相可以说是皇帝之下的第二人,百官之长。丞相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雏形,在秦朝被确立下来。西汉原先也是延续秦朝的制度,采用丞相制度,不过后来被三公制度所取代;结果到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又废除了三公,重新设置丞相。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6)

曹操本人自然是担任丞相的职位,而御史大夫的副丞相的职能被削除,转移到五官中郎将上。五官中郎将的位置是曹丕在那坐着。丞相是皇帝的辅宰,曹操重新恢复丞相,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加名正言顺地集权;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废除丞相,确实也在理论上能够做到分权,军务归大将军或者大司马;政务归尚书令,这样一来政权和军权就被分开了,根据皇帝的意志,可以避免出现二者集于一身的权臣,达到制衡的目的。所以有一些人就认为,刘禅这是重新集权于己身的举动,把诸葛亮的相权分给了蒋琬、费祎两个人,是非常高明的政策,也代表他受够了诸葛亮时期被操纵的滋味。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7)

刘禅有分权的能力,但不意味着付诸行动

刘禅确实分开了相权,但这是否说明刘禅进行了分权的行动呢?其实不然。至少在姜维时期之前,刘禅并没有进行分权。我们说回“蜀之四相”。诸葛亮的下一任继承人就是蒋琬,蒋琬的官职是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后来进位大司马。虽然费祎是尚书令,但其实是要受到蒋琬的节制。可以看到蒋琬执政时期虽然不是丞相,但他的职权和丞相没有太大的区别。刘禅根本没有进行分权,更没有像网络上说的那样,把政权交给费祎,把军权交给蒋琬,让他们互相制衡。

诸葛亮为什么死后刘禅才给他立庙(刘禅废除丞相一职)(8)

直到延熙六年(即公元243年),刘禅才将费祎提升到大将军录尚书事的位置,表面上来看这两个人互相制衡(但还是没有政权、军权分权),但实际上费祎的提拔的原因是因为蒋琬的身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没有办法履行自己的职权,所以要靠费祎分担。而在一年之后,蒋琬更是主动将益州刺史的职位让给费祎,让费祎的职权超过自己。可以说这两个人完全是坦诚相待,没有争权或者分权的举动,蜀汉政局中这种同时出现蒋琬和费祎两极的原因也是蒋琬的身体问题导致的。

蒋琬去世后,费祎彻底继承了他的位置。虽然与诸葛亮、蒋琬不同,费祎迟迟没有得到开府的权力,但是他仍然是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职位,除了开府之外,和诸葛亮、蒋琬没有不同,政权和军权一手抓。等到费祎去世之后,姜维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这个时候蜀汉才形成分权的局面。其原因也不在官制上,而在于姜维在朝中毫无根基,他是个曹魏降将,资历和人脉都要短蒋琬、费祎很多。而且姜维经常领兵在外,空有录尚书事的头衔,但政治上的影响力并不如尚书令。后来诸葛瞻、董厥、樊建等人上位,樊建作为尚书令,诸葛瞻和董厥平尚书事,基本上控制了朝政,让姜维不敢再回朝。这个时候蜀汉才实现了政权、军权的分权,不过这是因为姜维的尴尬身份,以及主战派和反战派的分歧所导致的,而非废除丞相一职。所以说刘禅废丞相一职,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诸葛亮那样的权臣,于是分权制衡臣子这样的说法,小编认为是没有道理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