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庄子.养生主》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庖丁对文惠君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里面实际暗含了两个比喻:牛就是社会,而刀是我们自己。庖丁之所以能把刀保养的这么好因为他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同样我们要保养好自己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一是我们对整个社会要全面了解,包括主观的人性方面和客观的环境,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中找到这个规律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目无全牛。眼里已经不存在社会这个有形概念,而只看到其规律,我们只要顺应这个规律,就可以应付自如,可以养生了。如此久而久之当社会的规律规则内化于心,自然就会外化于行,当规律固化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并形成这种与自然规律相契合的价值观,这样我们就进入第三个阶段了,到此只须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就可以畅游于社会,可以养生了。
那么是不是当我们的养生达到了“庖丁解牛”的境界就可以大功告成为所欲为了呢?不是的,庖丁接着说了,他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仍会感觉难以下刀,因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这就告诉我们一种人生态度,不管我们如何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处地甚至整个社会,我们仍然要谦虚谨慎,心存忧患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以顺应于社会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都不会是一蹴而成的,但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法,就可以从小处着手逐渐地去学习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