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文章认为我国消费不足主要体现为农村消费不足,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主要有四大因素: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没钱花”;农村社会保障不足,农民支出预期不定,“不敢花”;农村消费环境不佳,农民购买使用商品不方便,“没法花”;农民消费观念保守,“花钱抠”。因此,扩大国内消费,最大潜力在农村,要尽可能地以法制手段强化“三农”发展支持,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统筹、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强化农村市场管理,强化农民消费的政策激励。

关键词: 农村发展;居民消费;因素;对策

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四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消费)(1)

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并把消费排在了最前面。昭示了我国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联系实际,我认为,要落实这一要求,扩大农村消费是最关键举措。

目前,我国消费不足主要体现为农村消费不足。中国社科院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至少落后城镇居民10年,并且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1978年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为2.68:1,2009年扩大到3.07:1,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7%,高出城镇居民5.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212元,不足城镇居民的20%;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99.2台,是城镇居民的74.6%,拥有洗衣机49.1台和移动电话96.1部,仅为城镇居民一半,拥有家用电脑4.1台和家用汽车1.9辆,而城镇居民分别为59.3台和8.8辆。同时,仍有3000多万农村住户没有新建过住房,2000万农村住户住在茅草房和土坯房中,近1000万农村住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全国人口和家庭数量的70%在农村,但2010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1%,而咸阳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6%。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即使其中一半人口达到现在一般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拉动也会无可限量。因此,扩大国内消费,转变发展方式,最大潜力在农村。

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主要有四大因素。

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四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消费)(2)

(一)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没钱花”。收入是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消费前提。农民消费最低,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最低。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曾达3.7:1以上,而咸阳更高达3.93:1。2010年由于农产品价格猛涨,农民增收较快,年人均纯收入增至5919元,仍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319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3.23:1。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于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但农民生产经营一直较难。财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农业抗灾能力差。商业银行不愿贷、农村信用社力量弱、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以及缺乏担保抵押物品的问题,使很多农户的经营项目缺乏资金投入。工商企业购买机器设备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农户购进生产资料却难以进行增值税抵扣,农资价格上涨经常把大部分农业利润抵销。

(二)农村社会保障不足,农民支出预期不定,“不敢花”。社会保障不足,是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的主因。农村社会保障更差,农村消费增长也就最少。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合疗、新农保、农村低保等惠农政策不断推出,农民后顾之忧有所减少。但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对未来收入与风险预期仍严重不确定。比如,缺乏大病统筹,让许多农户“一人得病、全家返贫”。新农保仅覆盖部分县乡(咸阳两个县区和其他县市区的11个乡镇),月养老金不过55元(不够1桶油),许多老年农民怕自己等不到政策阳光就撒手人寰。高昂的高中、大学花费以及激烈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农户面临“不让娃念书可惜、让娃念书可怜”的尴尬。

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四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消费)(3)

(三)农村消费环境不佳,农民购买使用商品不方便,“没法花”。一方面,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消费转型升级需要。如乡村电压不稳甚至经常停电,很多乡村还未通自来水,农民难以使用空调、水箱、洗衣机等家电,甚至难以穿高跟鞋。农村零售业欠发达,大多数农村商业网点是传统“夫妻店”,规模小、层次低、物品少,多数大件物品还得到县城去买,出现了农民收入低、购买成本却却高于城市的怪现象。另外,农村售后服务差,市场监管弱,消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四)农民消费观念保守,“花钱抠”。在我国农村,攒钱留待以后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还未被大多数人接受。这种消费观念降低了国家刺激农村消费政策的效果,不利于农村消费热点形成和消费需求扩大。此外,农民收入季节性强,无法像城里人那样分期付款,为购买“大件”,不得不压缩现在开支,也抑制了即期消费。

因此,建议如下:

1、尽可能地以法制手段强化“三农”发展支持。中央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财政支农要求,由于太过原则和督查不严,在很多地方难以落实。建议修改《预算法》,将这些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条款确定下来,以保证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加紧研究修订《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方向及结构比例明确规定,促进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增加网点,增加信贷,改进服务;降低西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政策门槛,增加西部农村金融活力。尽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法》,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让农村信用合作社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紧研究修订《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法规,为农民利用住宅、承包地担保抵押创造条件。加紧研究修订《增值税条例》等相关法规,解决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后获得增值税税款抵扣或者其他补贴问题,减轻农民经营负担。

2、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统筹、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强化政府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投入支撑,积极抓好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贫困农民建房补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提标,逐步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幅增加农村高中生、大中专学生的收费减免和生活补助,让广大农民象城市居民一样“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降低预期支出风险,增强即期消费信心。其中“新农保”要尽快实现全国农村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到能够维持一个农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集中财力尽快解决贫困农民危旧房屋改造以及边远村、独居户农民的移民搬迁问题,从根本改变其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四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消费)(4)

3、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强化农村市场管理。建议中央财政大幅度地增加农村水、电、路、气、讯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对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倾斜,尽可能地把小城镇尤其是县城镇、重点镇和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建设成商业发达、环境优美的农村幸福乐园,让更多农民享有现代生活条件。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并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商业名企到农村设立销售服务网点。切实加强农村市场管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切实保障好农民消费权益。

4、强化农民消费的政策激励。加强舆论宣传,促使农民消费观念转变,引导农民转变过度节俭的传统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适度超前消费理念。实施更大幅度、更加简便、更为持久的汽车、住房、农机具、高档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下乡入户”或以旧换新财税补贴政策,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换代。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住房建设和汽车、大型农机具购买等事项,开展按揭还贷、分期付款、小额消费贷款等业务,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发表于《城乡统筹周刊》2012年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