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之一。古人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治百病。《扁鹊心书》就有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小小艾灸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1

艾灸好处多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即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2

秋季宜艾灸这几个穴位

秋季天气转凉,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的目的,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

身体调理类

1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2

丰隆穴:健脾祛湿

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里、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1)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3

中脘穴: 调节肠胃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2)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体质改善类

1

足三里:改善机体免疫力

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决,一直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

中医认为,人体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艾灸该穴位,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增强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则筋骨强壮,精力充沛。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3)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2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治痛经

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4)

取穴方法:用仰卧的姿势,四手指并拢,将并拢的手指横放在肚脐下方,肚脐下正中线与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关元穴。

恢复放松类

1

合谷穴:镇静止痛、治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艾灸合谷穴,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5)

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2

膻中穴:活血通络

膻中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调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于个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时加上每个人体质的区别,在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6)

取穴方法:仰卧平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就是膻中穴,它位于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

3

艾灸注意事项与禁忌

1

艾灸期间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饭后不宜艾灸,建议2—3个小时后进行,注意保暖;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过程中可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

艾灸完,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故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脸,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艾灸后,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多休息。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7)

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烧、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则会出现月经过多或者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如果这些现象反复出现,可以减慢艾灸的频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状减轻后,改为保健灸。

皮肤潮红

因为艾灸的热力刺激毛细血管,使之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加速流动。这时只要不受凉,不久即会自行消退。

艾灸出水泡

这也是艾灸中很正常的现象,是体内排毒的过程。而且艾灸出水泡也是有规律性的。水泡大都分布在人体虚弱处和下半身的某些穴位上,如破腹产的刀口处、关元穴、足三里。

秋天艾灸灸哪几个穴位(这几个黄金穴位)(8)

【使用禁忌】

大醉大怒、大恐大惊、情绪不稳、过劳过饱时禁艾灸;

皮肤过敏者、孕妇、经期不宜艾灸;

严重心脏病、局部红肿热痛慎灸;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