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谷县高庙王镇徐集村村民李相新,致富不走寻常路,搞水产养 殖,养泥鳅、养水蛭,养出了名堂。
1999年,李相新高考落榜后, 离开家乡到威海打工,积累了一定 的养殖经验。2002年,李相新回乡后,在当地政府和亲朋们的帮助下,筹集资金80多万元,承包村里 的120亩废弃地,办起了水产养殖 场,开始养泥鳅。
凭着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 神,经过2年的实践,李相新摸索 出了一整套泥鳅养殖技术和经验, 他养殖的“黄河泥鳅”远销到韩国 和日本,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多 大。”面对成绩,李相新并不满 足。一次在与同行交流时得知水蛭 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每斤鲜水蛭能 卖80多元,且供不应求。他眼前一 亮,决定养水蛭。
为了稳妥起见,李相新并没急 着搞规模养殖,而是先在自家泥鳅 养殖场里辟出6亩地改建水蛭养殖 池搞实验,用他的话讲,成功了推 广,不成功了作为教训。
养水蛭不同于其他的家禽或水 产,过程看似简单,却处处暗藏风 险,技术是关键。人工养殖水蛭同 样要遵循水蛭的自然生长规律,要 创造条件满足它们的日常生活要 求。李相新介绍,过冬的水蛭经过 交配,次年春天开始产卵,产卵后 约20天,幼蛭破卵而 出,在保温箱里生活一段时间,等 室外水温达到15℃时就可以在水池 中放养,天热时还要搭设遮阳网。
因为水蛭对水温和水质环境都有很 高的要求。在生长期,李相新每天 都要到池塘测试水温,并及时换水、消毒。 现在,李相新已基本掌握了水 蛭的养殖规律。
为了降低成本,他 自己搞孵化、繁育,今年将水蛭水 池面积扩大到了60亩。“按目前的 市 场 行 情 , 收 入 六 七 十 万 元 稳 拿。”
谈到今年的收益,李相新满 怀信心。 目前,李相新正在申请‘阳谷 黄河水蛭’地理标志。“我决心把 这儿发展成聊城规模最大的水蛭全 人工育苗基地和省级现代渔业园 区,让水蛭养殖产业逐步走向高端 化、品牌化。”李相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