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5月1日至5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量2429.8万,较清明假期提升8.0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是否意味着五一假期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开始全部回暖了,那么这个行业值得投资么?本文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帮助大家梳理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机会。

关注五一假期出行指南发布(五一出行一票难求)(1)

2021年2月客运需求探底,压抑的客运需求有望在五一得到释放。

由于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于2021年2月22日清零,客运需求恢复趋势明显,2021年2月底全国旅客单日发送量已达到2019年农历同期约60%的水平,2021年3月初全国旅客单日发送量已达到2019年农历同期约70%的水平。整体来看,2月客运需求“二次探底”明确,客运需求恢复拐点已现。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4月3至5日(清明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1.4452亿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142.4%。其中铁路客流量499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 92.4%,民航预计运输旅客432.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3%。疫情期间压抑的客运需求预计将在五一、暑运集中释放。

五一出行热度明显升温,火车客流恢复情况好于机场。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5月1日至5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量2429.8万,比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53.3%,较清明假期提升8.0个百分点。其中,铁路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60.9%,较清明提升11.5个百分点;道路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49.9%,较清明提升6.7个百分点;水路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32.9%,较清明提升9.4个百分点;民航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63.8%,较清明提升13.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疫情之下出行意愿较往年明显偏低。

关注五一假期出行指南发布(五一出行一票难求)(2)

机场客流逐步恢复正常值得期待。根据百度慧眼人流指数,今年五一假期,各交通枢纽日均人流指数(除深圳宝安机场外)较清明假期都有所提升。机场人流方面,北京大兴机场转场效果初显,航司、航班量稳定增加带来客流明显提升,五一日均人流指数环比清明提升27.5%。由于此前海外疫情输入压力下对进京实行严格管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人流恢复程度为一线城市最慢,较清明仅提升4.3%。武汉自4月8日全面解“封”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日均人流指数大幅提升83.3%,但仍明显低于其他同级机场水平。作为国际航班分流主场的上海浦东机场较清明提升13.0%,集中国内航班的上海虹桥机场提升15.7%。整体来看,由于国内抗疫方面取得较大阶段性的胜利,重点交通枢纽机场客流有所恢复,国内航空需求逐步恢复正常值得期待。

关注五一假期出行指南发布(五一出行一票难求)(3)

短途游带动火车站客流反弹。由于学校和不少公司仍有省外返程隔离政策,同时跨省组团旅游仍未放开,省内和短途周边游率先复苏,因此火车站客流情况明显好于机场。北京西站、上海虹桥、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五一假期日均人流指数较清明分别提升48.6%、51.5%、15.4%、29.4%。景点较多的旅游城市火车站客流反弹更为明显,其中成都东站人流指数较清明提升 66.7%,西安北站提升49.2%。

运输服务行业指数(880459)月线打过近期高点,保持上行趋势。

上图是运输行业指数(880459)月K线图,从图上可以看到运输服务行业指数月线已经打过最近的高点,不仅结束了指数月线级别下跌趋势,同时指数还保持稳定的月线级别上行趋势。未来随着经济逐渐复苏,运输行业指数还将继续上行,如果量能可以明显有效放大,指数还将保持强势上行。

综上所述,五一四天小长假期间,旅游出行表现强劲,公众出行表现高于预期,客运结构呈现向铁路民航倾斜趋势,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游和周边游运力强劲的航空和铁路上市公司。

关注五一假期出行指南发布(五一出行一票难求)(4)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超出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行业需求下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人民币汇率出现巨幅波动;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数据资料:来自中信建投通达信行情、蜻蜓点金APP、wind资讯、光大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周报:国内客运需求二次探底,五一暑运有望集中释放》和西部证券《交通运输行业五一小长假客流数据点评:五一出行热度优于清明,国内出行复苏值得期待》。

重要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 王启磊

S144061103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