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实践论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实践论文
优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在重点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摘要】初中物理 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
物理学科,既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易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巧妙提出疑问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辩证地思考。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下文就谈谈我的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1、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物理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物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很重视“实验操作”,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我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的实验,然后再安排学生观察同一小车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较光滑平面重复这一过程的实验,并比较三者的不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并让学生设想若平面绝对光滑,
小车会怎样运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演示、提问、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在严谨的分析推理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
又如在学习“浮力”时,我根据教材的精神,将书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学的实验,而且还在每个桌上发了一块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让学生将木块投入烧杯中,然后设法将木块按入水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做实验。同时增加了称量物体重时,用手向上托物体,观察弹簧秤示数变化的实验。这些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仅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更容易接受了,同时还领悟到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直接来测量,即F浮=G一F’。这种类型的实验课起到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所起不到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这些实验制作过程,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虽然能测得大气压值,并能理解测量过程及原理,但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索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2.把玻璃管中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3、形象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只有死记,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境。教学中,如果能设置有趣的小实验和诱导性问题,将抽象的概念活化,就能使学生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
如,人们时刻跟大气打交道,从来未感觉到大气压强.在讲大气压强前增加一个小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为鼓励学生猜想,教师提出;“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不过学生还会怀疑水的粘性,为此,教师在加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两个彩色玻璃珠并在管底钻一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演示覆杯实验,让学生看见水和珠子不会掉下来,当手指移开小孔,水和玻璃珠立即掉下来,这就排除了水的粘性起作用,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
4、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变式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照常规进行实验操作后,教师可以超越常规设疑启思,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当学生己掌握常规测定方法后,为使学生知识“升华”,发展思维,设问置疑:某同学在测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伏,他用一只最大量程为3伏的电压表测出了结果。其实验方法和原理如何?在这个问题中设置了超越常规的条件:一是小灯泡上电压达到3.8伏时,才能从电流表读取额定电流求得结论,而电压表又不可能超过量程使用;二是进行求异思维,打破常规,变迁思维,联想到串联电压特点,采用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测量的方法,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只有2.2伏,可用最大量程是3伏的电压表测量。这样,使学生的思维生慧眼,透过重重迷雾洞察一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拓展。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本文就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作了分析,以此为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仁[M],2001年
[3]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古成久,当代大教育引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物理[J],主编廖伯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