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较常见,但很多人对这种疾病都不太熟悉,它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险。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①常见有全身皮肤、黏膜碰撞后或自发出血,以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为主,严重者可以融合成片,严重者形成皮下血肿;

②有些患者表现为口腔、舌体血泡或牙龈、鼻出血等;

③有些患者反复解黑便、血便,肉眼血尿,要考虑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

④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突发头痛、呕吐伴血压明显升高或较平日里基础血压增高,要警剔颅内出血的可能;

⑤眼底出血量大者,早期可出现眼前浮动黑影表现,严重者视力丧失;

⑥女性同志往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久而久之继发缺铁性贫血;

⑦部分患者还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


西医治疗:一线治疗往往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二线治疗:艾曲波帕、罗米司亭、促血小板生成素等;三线治疗:其他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等。虽起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易复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

中医治疗: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临床常见证型有1.风热伤络证 选方连翘败毒散加减。2.血热妄行证 选方犀角地黄汤加味3. 气不摄血证 选方归脾汤加减4. 阴虚火旺证 选方知柏地黄汤加减。除了内服汤药以外,我们血液科还创立了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如升板贴,中药熏药,中药溻渍疗法、隔物灸等,内外合治,增效减毒,易被患者接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

平日里该注意哪些生活小细节呢?

一、平日宜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前饭后宜漱口,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减少口腔出血、感染风险;

二、活动宜缓慢,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三、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放松心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四、慢性期时或病情平稳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五、切忌熬夜、加班、过劳、身体透支,以免疾病复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

四、饮食调理

(1) 慎食硬食或粗纤维及坚果类食物。粗粮或粗纤维食物或坚果类等较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芹菜、笋类、榛子、开心果等不易嚼烂,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建议慎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8)

(2) 忌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辣椒、韭菜、荔枝、龙眼等热性食物能助阳动血,会加重呕血、便血等,故不宜食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9)

(3) 忌烧烤、辛辣刺激之品。烧烤食品,外皮焦硬,磨擦力大,不易消化,易致消化粘膜出血;不宜食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0)

(4) 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功能,加重消化道负担,影响胃肠蠕动,容易导致食积,内脏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

(5) 忌酗酒抽烟:酗酒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迫血妄行,尤其是醉酒呕吐时,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吸烟的时候烟从口入,经过喉咙、气管、支气管、进入血液里,很容易引起喉头炎、气管炎,肺气肿等咳嗽病。严重咳嗽时压力过大易使气管毛细血管破裂而出现咳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生活细节,科学合理饮食,调整良好情绪。因为处理好生活小细节,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复发,降低出血风险,还能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帮助病情稳定、向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史(血液科常见疾病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