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乌云蔽日、天降大雨这都是强对流天气在作怪夏季,强对流天气是天气预报里的常客强对流天气到底是啥?7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强对流天气会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强对流天气会怎么样(你知道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吗)

强对流天气会怎么样

明明上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乌云蔽日、天降大雨。这都是强对流天气在作怪。夏季,强对流天气是天气预报里的常客。强对流天气到底是啥?7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强度剧烈,常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其具有空间尺度小、持续时间或生命史短、局地性强等特点,是人们不得不预防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般情况下,每小时降水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风速达到8级及以上,并伴有雷电,就可以判断为强对流天气。

从我省范围来看,夏季是强对流天气最高发的时段。夏季温度高、湿度强,空气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对流上升运动的动能,继而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概率相对较高。

我国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主要从2009年开始,可以针对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报。在我国,短时临近降水、暴雨等发生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强对流天气,因此我国预报员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其预报准确率也较高。

强对流天气怎么预测?

从技术角度来说,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逐步使用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网逐步完善,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了最佳的预报手段和预报方法。目前,我国建立了由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模式、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模式、沙尘暴数值模式等组成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发展了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现在的模式预报产品中并没有直接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产品,因此需要预报员及时跟踪最新雷达回波图。

以2019年为例,针对年内出现的暴雪、寒潮、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我省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息1.67万条、发送预警短信1409万人次。暴雨预警准确率为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为27.92分钟,较过去三年平均有明显提高。

种类繁多的强对流天气

在强对流天气“家族”里,按照从弱到强、影响从小到大的顺序可以排列为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下击暴流、飑线等。因龙卷风的局地性特别强、持续时间短,现有的观测技术水平难以捕捉,因此它的强弱暂时无法与其他“家族”成员比较。

不论强对流天气强还是弱,在预报中都要关注水汽条件、气流抬升能力、垂直对流条件、热力条件等。条件强弱不同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强对流天气。

大气中的层结不稳定时,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因此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

夏季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大量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成云;同时高层较冷的空气会下降,遇热后继续上升,由此循环,即可形成大片积雨云。积雨云会产生短时强降水,它的形成条件比雷暴需要更充足的水汽条件。

冰雹是从有雷暴发生的积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之交,通常产生在系统性的锋面活动或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过程中,但也有局部性的。要产生10厘米的大冰雹,必须要有50米/秒以上的上升气流运动,而一般产生雷雨的积雨云上升运动仅为10米/秒左右。它比短时强降水需要的气流抬升能力更强。

下击暴流是指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一般认为,下击暴流的形成和雷暴云顶的上冲和崩溃紧密联系。上升气流在其上升和上冲过程中,从高层大气运动中获得了水平动量。随着上冲高度增加,上升气流的动能变为势能(表现为重、冷的云顶)而被储存起来,之后,一旦云顶迅速崩溃,位能又重新变成下降的气流。这需要极强的垂直对流条件。

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其实就是地面上升的湿热空气和高空下来的干冷空气的接触面。在这个接触面上,冷热空气进行能量交换,使该区域形成低压,是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动力来源。飑线的形成和发展除与天气形势有密切关系外,地方性条件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是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下击暴流等的“集合体”。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责编: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