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真的做了风筝实验吗(富兰克林真在打雷时放风筝吗)(1)

两天前,图书馆自习室内,我透过冒着寒气,结满霜花的落地窗看着,外面灰蓝色天空下,一对穿红色羽绒服的母女。她俩在我眼前,顶着风越走越远;俩人刚刚的对话,却一直留在我心里。


"喜欢今天的故事吗?"妈妈一边收拾书包,一边低声问。小女孩脸看向别处,悄悄嘟囔:"我没觉得特别有意思。"妈妈用力提起书包,轻轻放在小女孩肩上说:"你得好好向富兰克林爷爷学习。"小女孩仰起头,看着妈妈问:"学习他打雷时候放风筝么?"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这件事情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打雷时去放风筝,这件事如果是真事,那就只能说明:富兰克林本人不导电。说实在话,这个故事肯定有哪不对,可我不知道为什么。

富兰克林真的做了风筝实验吗(富兰克林真在打雷时放风筝吗)(2)

晚上我回到家,像往常那样学习《古典超级个体》这门课时,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白天我没有得到的答案,居然像只瞎眼的兔子,一头撞到枪口上。古典老师说:"知识在通过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扭曲变形,所以当读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追根溯源,不可盲目相信。"


我觉得故事,特别是名人传说,主要还是为显示,主人公不平凡的一生。咱们这种小人物,听听故事就好,没必要非得死抠知识点。谁知道,古典老师举接下去举的例子,让我脸色惨白,大叫一声。


一万小时定律,你听说过吗?主要内容是:普通人想成为专家,需要练习一万小时。这个定律听完,特别让人热血沸腾:努力差不多十年,咱们就都能成为专家。我要告诉你,这个观点的源头来自: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他在1973年,和威廉蔡斯共同发表的论文,他们发现象棋大师与新手之间,存在着5-10万个棋局组块,这大概需要十年时间的积累。


富兰克林真的做了风筝实验吗(富兰克林真在打雷时放风筝吗)(3)

知识在通过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扭曲变形,所以当读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追根溯源,不可盲目相信。"


也许你会说,故事传播的知识,大体上总是没错,跟着做也没什么危险啊?我以前也是这么想问题,直到自己看见:当股市崩盘,金融机构抛售股票时,听信巴菲特故事的股民,不停地拿钱填坑;当路上遇到大伙流氓,所有人都躲得远远的时候,听信正义必胜的少年,他双手攥空拳,挺身而出……


冷战时期,有个苏联科学家,他听说富兰克林的故事后,在雷雨天放飞一只风筝,老天爷很感动,直接就给他劈死。多年以后,人们才从历史资料中,还原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真相:富兰克林把风筝线分成两段,一段链接在收集电荷专用的莱顿瓶里,另一段拴在间平房的屋顶,他本人连平房里都不愿意呆,早躲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去了。

富兰克林真的做了风筝实验吗(富兰克林真在打雷时放风筝吗)(4)

知识在通过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扭曲变形,所以当读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追根溯源,不可盲目相信。"


今天的故事写到这儿,估计有人会站起来,用手戳着我的鼻子,喷着唾沫星子骂:"你说这个有什么用,网上文章全是故事,都知道是瞎编,追根溯源,哪有那么多时间!"我觉得这么说的读者,应该是不知道知识的构成。


知识的构成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叫做"知识源头",它们大部分存在于科学家的脑子里,很多还只是想法,少部分发表在国际性专业期刊上,这些知识有个共同特点:正常人听不太懂。第二类叫做"解读性知识",它们主要出现在,这个专家本人新出的科普书籍中,也有很多出现在认证专业领域的公众号里,我读这些时,常常能感到受益匪浅。

富兰克林真的做了风筝实验吗(富兰克林真在打雷时放风筝吗)(5)


第三类比较尴尬,就是我这种根据,自己学习后,总结知识点写成的故事。优点是添加个人心得后,知识点能够让更多人接受;缺点却是:核心知识点会发生扭曲。第四种,咱们夸它,说它就是个垃圾。这类文章,通常会起个惊悚标题,说些只言片语,好像很有道理,仔细想想是些什么东西!


综上所述,我提出个建议供大家参考:咱们要是真想学点知识,最好还是能跟着专业人士好好学,实在不行也要多看这方面的书,如果有哪些订阅号,总是说话不负责任,咱们也别客气,直接取消关注!

知识在通过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扭曲变形,所以当读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追根溯源,不可盲目相信。"

参考资料:

“得到”APP:《超级个体》丨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找到知识的源头21-2

特别感谢:

1、责任编辑:Miss Chen

2、发小好友:李柠檬

3、豆瓣好友:三只蚂蚁,乌央,故水流香

4、新认识的小伙伴:蛋糕小鹤

5、如果你能看到这儿,说明这篇文章还有点意思,在留言区说说想法吧,没准下周就有你的名字

最后的话

我叫“晨曦英雄”是一个努力学习,认真分享知识的头条号作者。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晨曦英雄说”,我们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