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花艺初学者最容易犯这样一个毛病,就是做出来的花型平平而毫无生机,以下图为例: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1)

就如同一种纯粹的堆砌,只是把花材插入瓶里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种只有花朵本身的美,而毫无造型可言的可以称为“插花”,但不能叫它“插花艺术”,因为插花艺术,它一定是一种立体造型。

什么样的造型可以称为立体造型?以下图为例: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2)

这是一个近两年流行的西式花翁造型。

和前一张图片一样,都属于西方插花艺术,但为什么前后的观感体验如此不同?

除了所使用的花材不同之外,立体与否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什么是立体?

我想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长方体是一个具有高度、宽度、厚度的形体,而长方形只有高度和宽度,是平面的。所以长方体和长方形最大的区别在于空间感。

而这个空间感就是立体造型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图片: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3)

第一个作品就像贴在墙壁上,只有正面一个观赏面,是一个平面。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4)

第二个作品非常立体,它不仅有正面,左右两个侧面都可以观赏,并且整个花材布局有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极具韵律美。

所以,有立体感的花艺作品一定不只一个观赏面,它至少是三面,甚至四面观赏的作品,对于花艺作品来说,空间感不仅代表有突出的前景和深邃的后景,在上下左右都有不同的层次。

那插花该怎么做才能更立体呢?也许我们可以参考国画技法,获得一些答案。

中国的非焦点透视--全景绘画

有立体感的静物画仿佛可以伸手取出画布里的陶罐和水果。

西方写实派画作的逼真往往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其中,焦点透视(消失点透视)是西方风景画中表现空间感和纵深感的重要技巧。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5)

近大远小,物体都消失于一点

中国绘画对透视的探索,发生在以全景观为中心的唐朝与北宋。

唐宋画家曾临近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敦煌唐代壁画就留下了古人对透视现象的观察与表现。但有焦点透视的存在,就没有全景绘画的全知视角。

因为中国山水画并非完全画的是所见,更是画所知。把想表达的全部画出来,尽管在真实情况中,视线中的景或物有所遮挡。

例如这幅文征明的《东园图》: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6)

东园图长卷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7)

东园图右侧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8)

东园图左侧

假如依照焦点透视,画面右边是倾斜地面,那左边和中间都应该一致是倾斜地面,但如此一来,中间的客厅就会被树荫掩映,左边的石湖水阁也会掩沒在树荫和客厅的后面。

所以文征明不是表达正确的透视,他想做的,是让大家看到整个东园,所以他把中景做了变形处理,调和过渡了左边的水平地面和右边的倾斜地面,让整个东园都在观者的眼中。这是全景绘画的一种全知视角。

看中国山水画,就像鸟的视角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看。

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9)

溪山行旅图

伟大的中央高山令人仰止,但它并非一直处在仰视的角度中,它是一座全方位的高山,同在存在仰视和俯瞰,近观与远望,宏大无垠。

当我们的目光自山腰向上移动时,是仰视向上,然而视线升至第一个山头,竟是俯视的峰顶,移动至最高峰,又从俯视变为平视,最后归于仰视。我们的视线就像飞鸟一样连续的观看,不可思议。

所以焦点透视虽然改变了绘画,但绘画却并非焦点透视不可。

中国全景绘画使用非焦点透视,却同样能够表现空间感,并且更宏大、更延绵,跟“三远”有很大的关系。“三远”也是共同构成全景山水的三个维度。

跟国画三远学立体法则

画山水画,是古代中国人灵魂里的空间需求。

“远”就是空间,高远意在崇高,平远意在辽远,深远意在纵深。

通俗来讲,一座高山,一座大教堂或者摩天大楼,都是高远。高远指很高的一个物体或很高的空间。

平远指很宽广很辽远的空间,就像群山越远越靠近地平线,越显得平。就像游走在故宫时,就算走近了还是遥远,宫殿与宫殿与广场之间,就像大湖一般遥远宽广,像走在平远的山水画卷里。

而深远就像山谷一般的幽深。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无高远则下,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

这就是指画面空间结构,假如没有高远,画面就失去了高度。没有深远就失去了深度,没有平远就失去了宽度。所以三远从高、深、宽三个维度构成了国画的立体空间。

那这一切跟插花又有什么关系?

插花和绘画一样,都讲究空间结构。

按高远图式来说,画面分为上景、中景、下景。

按平远图式来说,画面分为左景、中景、右景。

按深远图式来说,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后景。

这也是花艺立体造型的重要法则,就算把作品的上下、前后、左右、中间分为不同的块面,那每个面都有不同的美。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10)

图片来自曹小花

这就代表插花不是只插一个平面,定了高度宽度就万事大吉了,更要兼顾不同的角度。

面面俱到,才能让作品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从而让花艺立体起来。

三远式的全景山水画里,空间在循环移动,周而复始。

就像台湾诗人林亨泰的《风景》一诗:

防风林 的外边 还有

防风林 的外边 还有

防风林 的外边 还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罗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罗列

可以一直念下去,有永无终止的空间。

如果我们由远及近,去欣赏花,就像看一幅画,每移动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那才是真正的赏心悦目。

所以从整体来说,从平面到立体的秘诀就是,不能只关注宽度高度,更要打造纵深,前景和后景都有花材的延伸,才不失为一个立体花艺作品。

那既然作品分为前景、中景、后景、上景、下景、左景、右景,要把每个部分都做得生动自然,又该怎么办?

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的立体效果离不开局部小空间的表现,这个时候,作品的虚实布景就非常重要。

虚就是空白的空间,实就是实物。

不把花材插满,在每组花材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有空白才有空气流动的缝隙,才有空间的显现。

艺术插花的构图六法(插花怎么做更立体)(11)

比如上面这个作品,松枝与蕙兰之间的间隙,蕙兰与南天竹之间的间隙就是虚,花材就是实,花材把大空间分成了几个小空间。

就像国画一样,画到的地方好看,不画的空白也好看。

因为空白不仅有形状,还有光的透进和空间深度。

元好问的名句“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人都说此句妙在空白,但只有空白,并不能生成境界,还要有实境在,若没有实景,空白也只是空白而已。

所以花有高低错落、虚实交映,才是打造空间层次感的绝佳方法。正因为有虚有实,才打破了画面的平,从而变得立体有趣。

结语

打造花艺的立体感并不难,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幅全景绘画。

想让空间时间在里面自由的游动,有无限远的想象,就不能做成一个平面,要从高远、平远、深远的高、宽、深三个维度下手,兼顾到前景、中景、后景、上景、中景、下景、左景、中景、右景,面面俱到,就能让花艺立体起来。

同时,在花材的分布上,可以虚实布景,在花材与花材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不至于太满,高低错落,才能让光透进来,有空间层次感。

所以,局部细节加整体的纵深,让花艺更立体,你学会了吗?

参考资料:韦羲《照夜白》

---END---

分享花艺知识和美学文化,欢迎关注@槐序里的花与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