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近各大楼盘,大家都开始谈楼面地价,特别是南川此次土地成交的楼面地价。
确实,南川片区的楼面地价上涨显而易见,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坊间也在乐此不疲地讨论。
【近三年南川部分地块楼面地价变化】
万科、万达地块楼面地价看似不高,由于配建大量自持商业,需要将自持商业的成本转嫁到住宅和商铺里面,实质上的楼面地价也不容小觑。
曾经楼面地价是一个很枯燥的专业术语,甚至很多本土房企的高层也不知道楼面地价是什么意思,但随着这两年西宁土地市场的变化,旧时枯燥的专业术语已经进入寻常购房者的词库。
购房者多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对于购房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楼面地价也迎来了新的使命——劝购房者买房。
购房者好不容易掌握的专业术语,却被开发商用来劝购房者买房子,这事挺逗。
产品、预期、地价
自2016年3月西宁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回正以来,开发商卖房焦点的变化,也映射出市场的变化。
在2016-2017年,西宁房价刚刚回暖,购房者们对于西宁房价走向还不明确,唱衰西宁楼市的声音占主流。
这种局面下,开发商要卖房必须靠产品说话,产品不行就会被购房者PASS。所以开发商不遗余力地提升产品配套,户型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当时,不论是轻奢豪宅,还是豪宅产品线,都是对于产品力的高度提炼,开发商要靠产品打天下。
随着西宁楼市的回暖,特别是南北川的强势崛起,开发商开始卖“预期”。
“预期”是建立在政府规划和配套的前景基础上的,开发商乐此不疲地讲区域前景和发展,购房者也在激烈讨论哪个区域发展好。
最典型的就是南北川互相diss。
曾经有个职业顾问在北川上班,后来又到南川上班,有次遇到了我,专门给我说:南川就是比北川强。
强不强的我不知道,但卖哪的房子说哪好是真的。
这个阶段,买房就是买区域未来,比如北川河新区,最终万达广场落地,展示了区域的美好未来,南川亦是如此。
到了今天,开发商开始卖地价。
细心的人会发现,Mr.Liu在南北川拿地的文章中,刻意减少了对于楼面地价的表述,特别忌讳“最高”“溢价”这样的词汇,因为Mr.Liu认为市场对于“楼面地价”的解读有些畸形,不宜再展开解读了。
现在市场上有个逻辑——地价高则房价高,成本决定一切。
这在此前是有效的,而今地价倒推房价的理论正在逐渐失效。
套用今年《苏州房地产行业座谈会会议纪要》上的一句话:政府没义务保证开发商每块地都不赔钱。
总而言之一句话,购房者不能盲目地追逐“楼面地价”。
什么因得什么果
开发商卖什么就吸引什么样的购房者。
开发商卖产品,就会吸引注重产品品质的购房者,最终购房者就看产品品质是否合格;
开发商卖预期,就会吸看重区域发展潜力的购房者,最终购房者看区域能够真正繁荣;
开发商卖地价,就会吸引看重房价上涨的购房者,最终购房者看楼盘房价会不会大涨。
产品和预期,产品掌控在开发商手里,开发商用心就是好产品,很容易实现;预期掌控在政府手里,政府合理规划并加大市政投入,区域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地价,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可以掌控,房价却无法完全掌控。
影响房价的因素过于庞杂,从整个经济环境、金融政策到区域经济、市场供给等都可以影响房价走势。
当开发商去宣传“楼面地价”的时候,购房者对未来房价抱有很多预期,期待着新地块的楼面地价刷新房价。
如果达不到呢?购房者就直接砸售房部,众多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事必须警惕。
开发商过分宣传房价预期,以后未必是个好事。
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
开发商从卖产品、卖预期,到卖地价,本质是什么?
西宁楼市正在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
开发商不论是卖产品还是卖预期,都是从购房者角度出发的,实质就是——房子可以给予购房者怎样的未来生活。
卖地价则完全是开发商思维——地价涨了,房价也要涨。
产品品质如何?户型设计如何?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地价涨了开发商要涨价。
今年一直有朋友托Mr.Liu去帮着要房源、要折扣。说实话这事搁去年还可以试试,今年完全没戏。
因为现在是卖方市场了。
你觉着去买房是照顾人家生意,但人家觉着是给你赚钱的机会。
事实也证明,购房者的议价权已经很低,开发商不愁卖,爱买不买。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很多开发商设计产品的天平上,地价成本已经压倒了购房者的产品追求。
令人激动的产品配套和户型设计似乎少了些。
对此,Mr.Liu也期待着开发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西宁购房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最后总结一句,购房要保持“稳中有涨”的预期,少看什么“楼面地价”,应该回归到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多买入“白马股”,而不是“妖股”。
更多热门文章,点击关键词
公租房丨抢人大战丨南山东路丨北区商业
凤凰山路丨城市规划丨快速公交丨大十字
房价丨北川丨南川丨绿地丨万科丨王府井
海湖商业丨小一环丨大都市圈丨河湟新区
大学城丨高新区丨乐都丨香格里拉丨地铁
学区房丨车位丨七一路丨成都丨柴达木路
本文严禁转载,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