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涉及原著卷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记365齐桓公(齐世家从田太公到齐威王)(1)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田太公正式为田氏拿到了诸侯的名号,名正言顺地成为了齐国国君。我们今天从他开始讲,重点讲他的孙子齐威王。看看三人对田齐的贡献。

田太公之所以被称为太公,就像姜子牙是齐太公一样,被视为田氏齐国的开创者。这是他对田氏的最大贡献,也是他干的一件明白事。

因为他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久拖不决会夜长梦多。实力、时机都成熟了,那就得赶紧打报告,申请做诸侯,所谓明正则言顺,这样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当家做主了。

不过,他在位时间很短,太公二年去世。儿子田武继位。

(田氏)齐桓公田武,一次闪亮的决策。

注意,田武也被称为齐桓公,但这个是田氏的齐桓公,和我们春秋五霸的齐桓公不同。他在位时,《史记》对他的记录,是一次战争决策。

话说秦魏两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田武召集大臣商议。三个臣子三种意见如下:

1、驺忌认为,不救,不趟浑水;

2、段干朋认为,如果不救,韩国弱小,会被魏国吞并,届时魏国做大对齐国不利,应该救;

3、田忌认为,注意,就是田忌赛马那个田忌,秦魏攻韩,楚赵必救,因此韩国灭不了。我们则可以趁乱去燕国搞一票,因为其它五国已经打成一锅粥,没人救燕,我们肯定成功。

史记365齐桓公(齐世家从田太公到齐威王)(2)

最终齐桓公采纳了田忌的意见。就去稳住韩国使者,韩国以为齐国能救他,胆子就壮了,和秦魏硬扛而不妥协,楚赵果然都去救它。而齐国趁势打燕国,取桑丘。这件事的经典之处,让我想起了古巴导弹危机和我国与印度在1962年的一战。趁美苏在古巴问题上无暇掺和亚洲事务,我们果断打了这一仗并取得胜利。历史的智慧,在这里,不谋而合。

这个田氏齐桓公,《史记》记录的主要事情就这么一件。关于他的继位和去世时间,不同史料都有一些争议,我们不去管他,需要做课题研究的同仁,自己去查阅。

总之,可以说,田氏齐桓公,也是个明白人,做了明白事。不过,要论成就,这位齐桓公,自然比不过五霸的齐桓公。但是,在继承人方面,田氏齐桓公的继承人齐威王,能力作为,可抵得过五霸齐桓公那五个儿子加一起,还有富余。我们接下来进入今天的大主角,齐威王,他是田氏齐桓公的儿子。

齐威王,名叫田因齐。他继位那一年,姜齐的齐康公去世,绝嗣,封地并入了田氏家族。这样来讲,从齐威王开始,这齐国土地上,可就真的只有独一家的君主了,避免有两个齐侯的尴尬。

我们先来整体评价齐威王:沉得住气,下得去手,不拖泥带水,爱刨根问底,以人才为宝。这几方面就能看出,这是大明白人,做的都是最明智的事。我们一样一样说。

第一,沉得住气。

齐威王在继位的前九年,国事全部交给卿大夫,自己什么也不管。内政就不用说了,外交军事上,不管强国弱国,都敢打齐国,列举如下:

齐威王元年,晋趁齐国丧时伐齐到灵丘;六年,鲁伐齐入阳关,晋伐齐至博陵;七年,卫伐鲁,取薛陵;九年,赵伐齐,取鄄。

史记365齐桓公(齐世家从田太公到齐威王)(3)

但是到了九年之后,齐威王开始发威了。这就引出了下面一点:

第二,下得去手。

他分别召来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

他对即墨大夫说,这些年,我没少听到说你坏话的,但是我到你的辖区看了,治理很好,你被人诟病,是因为你从来不拍我身边人的马屁。所以封赏你为万户食邑。

他对阿大夫说,这些年我没少听到夸奖你的话,但是我看了你的辖区,民生疾苦你不解决,外敌来犯你不能有效抵御。我身边的人夸你,是因为你贿赂了他们。于是在当天,就把这个阿大夫给煮了。不仅如此,还把曾经称受惠于这个阿大夫从而称赞他的人,也都给煮了。

下得去手吧。

从此后,这些大臣都老老实实做事,没人敢文过饰非。

史记365齐桓公(齐世家从田太公到齐威王)(4)

第三,不拖泥带水。

干了上面那些事,内政料理完了。马上起兵对外,攻打赵卫,又围困魏惠王。最后,赵国归还了齐国长城,魏国献出观城求和。此后二十余年,其他诸侯都不敢对齐国用兵。

讲到对外,我们说齐威王不拖泥带水是他的优点,但是他能这么游刃有余的去干,与前几代田氏先人给他留下的好底子有关,我们应该要提这样一句。喝水不忘掘井人。

第四,爱刨根问底。

这里主要是说一下他和驺忌之间的故事,这个驺忌,就是前面我们说田氏齐桓公时提到的那个驺忌。

驺忌善于弹琴,也是因此跟齐威王结下了良好关系,被奉为上宾。有一次,齐威王弹琴,驺忌突然推门进来,夸奖齐威王琴弹得好。齐威王却不领情,问驺忌,你都没仔细看我弹琴的样子,怎么知道我弹得好。其实这句话问的也有毛病,琴弹得好不好,难道是通过看你弹琴的架势吗?自然是听声音。驺忌也没跟他抬杠,于是就从声音的角度品评,讲得头头是道,于是齐威王认可了,并且夸驺忌乐理知识好。

驺忌却说,我何止是在谈音乐,其实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齐威王有点不高兴,心里想,你还真会东拉西扯,这俩事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就直接问了出来。于是驺忌又以音乐中的大弦小弦,声音的和谐舒缓等,来比喻治国,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原文。齐威王听完后,认可了。

这就是齐威王,不轻易听信人言,凡事追根问底。

第五,以人才为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他和魏王(梁惠王)一起打猎。魏王就问他,说您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我这样的小国,姑且还有十颗可以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那么远的夜明珠。您作为一个大国,怎么会没有宝物呢。齐威王说,我对宝物的看法,和你不同。于是齐威王列举了他的四个大臣,并把每个大臣对国家做出的具体贡献,都列举了一下。大家有兴趣自己翻阅,我们不具体讲了。齐威王说,这些人的价值,能照耀千里,岂是夜明珠可比的。梁惠王听完,非常惭愧。

这一点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个完全和玩物丧志不沾边,视人才为珍宝的人。

齐威王二十六年,他迎来了自己和田氏齐国的高光时刻。以在桂陵打败魏国为标志,齐国在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齐威王称王,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三十六年,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宣王辟疆立。齐国在接下来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请大家关注下一节,齐国衰亡史:并非子孙不肖,而是“生不逢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