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警句,可能听说过这两句话的人不多,乍一看,第一句还好理解,就是再穷也不要耕种岳父大人的田,后面的一句就算是饿死也别进别人萝卜园偷吃萝卜。

但是这句俗语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呢?人都要死了,还不让种田,种点粮食救命。还不让吃点萝卜,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始终相信,祖先流传下来的俗语,一定有它的含义在里面,而不是信口开河。为什么?

一、穷死不耕丈人田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1)

什么叫“穷死不耕丈人田”,这是对女婿说的,过去农村人家里穷,男人娶了媳妇,可是家里因为太穷连地都没有了,可以古代女婿们为什么宁愿穷死,也不愿去耕种岳父家田地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浓重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也就是说,女人在出嫁后就是与丈夫的人了,与娘家再无牵连,如果这个时候,丈夫因为穷困等原因到老丈人家讨生活,那么便与上门女婿无异。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2)

还有就是古代人们都重男轻女,家产传男不传女儿,嫁掉了的女儿,如同泼掉了的水,另外,就算种了丈母娘的地,到时候利润咋分,分多分少都不好说,还不如不干。所以,过去女婿们宁愿穷死也不去耕种岳丈人之田。

第二个原因便是复杂的亲疏关系让男人无法出头。这个原因其实更为实际,在古代,一个人家里一般不会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一个男人即使带着妻子回娘家讨生活,也要面对妻子一大帮兄弟妯娌的围攻。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3)

现代社会还是这样吗?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如果还不去丈母娘家,只能说你是有多蠢。另外,现在男女平等,在继承权上大家都一样,要是你还是像古人一样的话,那就更是蠢不可及了。

当然了,这句话放到现在来说,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的女婿,丈母娘家可喜欢了,也很依赖,就像是自己的半个儿子一样,尤其是,如果你混得好的话,丈母娘家还得托着你呢,这和过去可是很不同了。

二、饿死不进萝卜园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4)

“饿死不进萝卜园”说的就是一个人就算是自己饿的要死了,也不能去别人的家里里偷吃人家人家的东西,这里用萝卜来代表着为了活命想要拿别人家的一些具体的东西,是一个寓意广泛的代词,并非就是专门指萝卜,

要知道在如此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连一个小小的萝卜都不会从别人家拿走,这是何等的气节?古代人对偷盗的行为是非常鄙视的,即便你不是一个小偷,如果要是因为个人的一点点私欲而拿了别人家的东西也是要受到人们舆论的制裁的。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5)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穷人都填不饱肚子,如果进食萝卜的话,反而会加快肠胃的消化。萝卜间隔吃上几顿无妨,还可以降心火,润心肺,如果你餐餐用萝卜作为主粮进食,很有可能引起肠胃紊乱,造成严重的腹泻,严重者恐有性命之忧。

当然啦,在古代如果碰上饥荒之年,你有萝卜吃也就不错了,大家会把它切片晒干蒸着吃,吃甜萝卜,总比活活饿死强多了。偶尔吃萝卜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多吃,这也就是“饿死不进萝卜园”典故的由来。

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语录(饿死不进萝卜园)(6)

这句俗语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古人常说的气节。所谓贫者不受嗟来之食,一个人就算再穷,也不能放下气节,去犯法偷人家萝卜园里的果实,不能接受别人带有侮辱性质的恩赐,气节重于生命。

总之,这两句话都有引申含义,前半句我们可以理解成有骨气,娶了媳妇的男人如果自己不能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还要想着去媳妇家的地里种田,后半句我们可以理解成有志气,古人信奉人穷志不穷,再穷再饿也不能去到去偷,不偷不抢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