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一线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在《中国潮经济·2020网红城市百强榜》里位列TOP20。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那口,得劲的湘菜。
《傲椒的湘菜》
说起长沙美食,不能不提这“臭名昭著”的——臭豆腐。
作为长沙街头美食的第一张名片,当之无愧。
网红臭豆腐创始人卢路成,今天要回母校做实验。
美食片,做什么实验?
最新一批臭豆腐胚,正等待高科技的“洗礼”。
作为新派臭豆腐代表。
卢路成喜欢用科学的方式,改良食物。
在长沙,他创立的网红臭豆腐常年人头涌动。
顾客通常是年轻人居多。
但今天排队的人里,混进了一个“平平无奇”的老头儿。
老头儿的要求也很奇葩:
只要豆腐,不要调料。
拿到后,跟年轻人“手机先吃”的习惯不一样,老头直接开干。
但吃了几口就停下来了,表情不太对劲。
说实话,它不是我们那个臭味
不加调料就更不行了,不想吃了……
好大的口气。
这老头儿什么来头?
他叫何谷良,是长沙臭豆腐第三代传承人。
40年来一直坚持用传统手工臭豆腐技艺。
看到这,嗅到一股搞事情的味道。
原来这是新网红和旧王者的一场battle。
莫名燃起来了!
(对不起,我可能《中华小当家》看多了)
不同于卢路成倾向科技手段,何谷良更喜欢手工。
为了做好一块豆腐,他还会手工挑豆子。
取长江中下游的黄豆,才够水润饱满。
将豆腐胚子压得紧实,才能口感Q弹。
再放进卤水中,让臭豆腐注入DNA的黑。
“让豆腐有豆腐味”,是他一生的信条。
(大概就像广东人追求的“鸡一定要有鸡味”)
这样的臭豆腐,臭得原汁原味。
但花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很高。
更看重市场需求的卢路成就不一样了。
他看中的是臭豆腐的口味。
为了把臭豆腐的风味最大化,他改良了“灌汁”这一步骤。
臭豆腐炸得中空,酥脆的外皮戳破,纳入香辣的料汁。
我的口水……
再逐个灌入筒子骨和鸡架熬制的香浓高汤,风味澎湃。
最后撒上萝卜干,猛咬下去——酥脆爆汁,软嫩清脆,一发入魂。
如今,网红臭豆腐遍布长沙。
在传统之下的延续和改良,这场新老之间的掰头,不断俘虏食客们刁钻的味蕾。
但有人说。
如果问一个湖南人,湖南有什么必吃的美食,大概十有八九都会回答:
米粉。
如果臭豆腐是游客品尝的首选。
那嗦粉,就是湖南人日常的主题。
湖南人是当之无愧的嗦粉狂魔。
他们将这种食欲化作动力,炮制出一道道各具特点的米粉。
例如长沙肉丝粉、常德牛肉粉。
粉也分得很细致:有扁粉、宽粉、圆粉和细粉。
配上湖南独特的麻辣,流着汗也要嗦粉,那酸爽,够畅快!
千般滋味,万般人情,还有各种市井生活,都藏在这碗热气腾腾的粉里。
湖南人种稻谷分两早晚两季。
早稻长得着急,煮熟以后,米粒松疏,没有粘性。
整个味觉和口感,都不如耐心走流程的晚稻。
好在。
早稻里直链淀粉含量高,被水煮糊化后容易形成硬性的不易断裂的凝胶块。
简而言之,就是吃上去会很劲道弹牙。
聪明的湖南人因此给早稻米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早稻米也很争气,于是诞生了让所有湖南食客都念念不忘的美食。
那就是米粉。
先说说衡阳米粉。
衡阳米粉里,鱼粉最受欢迎。
跟粉只需要烫好,就可以坐等开煮不同。
鱼作为鱼粉里的味道担当,忙着呢。
沿袭衡阳菜里活水煮活鱼的方法——鲜鱼切块,进锅煎到全身微黄,然后邀请盐、姜片、蒜蓉一起加入高汤中,共襄盛宴。
等到鱼汤变白,立刻热情地冲向米粉。
米粉充分接纳鱼汤的渗入,这场双向的奔赴便有了意义。
鱼汤奶白浓郁,米粉Q弹爽口,鱼片鲜嫩多汁。
它们共同贡献出,衡阳人每天早上都欲罢不能的鲜味体验。
谭南,衡阳一家米粉店老板,他做的鱼粉店,却不主打鱼粉。
而是一个霸气侧漏的菜名——杀猪粉。
这样一个霸气的名字,同样让周围的街坊欲罢不能。
连汤汁都要大口喝,是“小时候的味道”。
当年很多朋友都建议谭南做鱼粉,但鱼粉在衡阳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了。
他觉得,衡阳还可以有更多新鲜的尝试,来为食客带来口上面的一些幸福感。
衡阳人吃粉,图的是一个“鲜”字。
既然认定了要走出一条新路,谭南就跟杀猪粉死磕到底。
杀猪粉,就很考验食材的新鲜。
谭南经常赶早去市场,卖肉的老板才刚从屠杀场把肉带回来,肉还带有余温。
这样的肉,口感肯定极佳。
肉有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汤底。
汤底,是一碗粉的味觉基调。
湖南各地粉店的高汤,基本都脱离不了一个套路:两大神器——鸡和筒子骨。
它俩一起在锅里双剑合璧,熬制几小时,即可出炉。
但谭南的高汤,也要讲究新意。
“我觉得大骨它主要是提香,它的鲜味还是没有鸡那么鲜,所以大骨我们熬一锅,然后鸡我再熬一锅,分开去熬,大骨汤我放多少,鸡汤我放多少,那个鲜度,刚好是我想要的那个味”
汤底有了,再来就是杀猪粉的C位担当——渣江粉。
渣江粉纤细绵长,这种半干的细粉,最容易浸透粉汤的鲜味。
将新鲜的杀猪粉食材,切好倒入沸水中。
用生汆的方法,迅速煮熟猪血,再加入葱姜蒜三件套调味。
新鲜,就是这碗杀猪粉的“致胜杀招”。
猪杂新鲜,简单生汆就能逼出肉香。
杀猪码子带着嚼劲,每一口,牙齿都能得到新鲜度的反馈。
略带微酸的渣江米粉,把鲜美的汤汁带进口中,鲜得透彻,不给人一丝一毫停筷的机会。
就这样,食客被轻松“KO”掉。
对于老板谭南来说,开粉店就是一次革新之举。
他15岁半进入一家米粉店,从泡粉开始学习,后来找机会跳槽,学习炒菜。
十多年厨房的打磨之后,开始创业开餐厅。
2015年开始创业,一年一个店,连续开了五家。
每一个店的投资,一直都很顺利。
直到2020年年初,由于疫情的打击,一下子连关四家店。
生意上我们可能走得太快了,导致四个店全亏掉
当时我在家里面就一直在想,开店把精力都集中在团队上面
四年里都没有拿过锅勺,对那么东西有点陌生了
想来想去,谭南决定回归初心。
随着疫情慢慢稳定变好,谭南的生意也逐渐起来了。
另一边,和谭南一样同样经历着从小店到大店蜕变的,还有李红英阿姨。
而她所代表的米粉派别,是码子特别多的长沙米粉。
作为湖南的省会,湘江穿城而过,商贾云集,所以食材也能轻易获取——肉丝、炸酱、排骨、酸辣、猪脚……
煮粉的人,就把湘菜制作技巧里面的炒、煨、蒸、卤全用上。
40多种码子,一碗米粉,尽纳湖湘百味。
为了满足永不知足的食客,李阿姨一直在探索新码子的路上。
这不,还真探出个名堂来。
墨鱼猪肚粉。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长沙街头这个小店面,总会排着长龙。
用食客的话说:排队一小时,嗦粉才五分钟
这碗墨鱼猪肚粉有什么魔力?
别看它平平无奇,门道多着呢。
首先,猪肚和墨鱼要先改过自新:
猪肚有臭味,要接受生粉的反复搓洗。
墨鱼表皮有腥味,也要到火上烤除。
等它俩卸下腥臭的防备,墨鱼和猪肚在锅铲的翻炒中,就能放飞自我,散发诱人香味。
再放到高压锅,蒸煮个30分钟,浇到长沙人喜欢的宽鲜粉上。
墨鱼猪肚粉,这份“妈妈的味道”,便可上桌了。
这碗简单朴实的粉,被很多食客誉为“妈妈的味道”“家里的味道”。
这可是对外来美食,最高的赞赏。
其实,墨鱼猪肚粉的缘由,确实来自“妈妈的味道”。
李阿姨小时候胃不好,妈妈就会经常把猪肚炖墨鱼给她治胃,说是可以吃什么养什么。
李阿姨记住了。
后来她决定开店,就专供墨鱼猪肚粉。
这口粉不是令人拍案而起的惊艳,反而是入口清澈,纯粹质朴的原汁原味。
借着易入味的扁粉,滑溜溜入口,那是家里的味道。
也是信念的味道。
当年决定开店,亲戚朋友没有一个相信她能把店铺弄起来。
唯独妈妈,她告诉李阿姨:
东西没得什么巧,就是个盐到位。有什么东西搞不定,就打电话问她。
只可惜,当店真的弄好以后,李妈妈病重。
最大的遗憾,就是李妈妈没有来过店里。
但李妈妈一定很欣慰。
就像李阿姨自己说的,这一辈子怎么什么事都没做好,把这件事给做好了。
这样的女中豪杰,在湖南娄底也有一位。
娄底双峰青树坪米粉的老板娘,邓小雪。
跟李阿姨店里码子多不同,这里的粉只有猪肉码和红油辣汤。
即便没什么选择,并不影响食客对这口粉的执念。
邓小雪做粉讲究精准。
油温、食材配料的重量,都得准。
猪肉和辣油在急速沸腾的油泡中,缠绵悱恻,如胶似漆。
肉片充分浸满辣味,浇到烫好的干圆粉上。
盖上一个金黄的荷包蛋,撒上几粒花生米 一把葱花。
咸鲜火爆的码子和汤粉同时入口,味觉顿时被唤醒,酣畅淋漓。
老板娘小雪年轻时,跑到西藏阿里做生意。
后来经老爸熟人介绍,接手了粉店。
开始有点犹豫,但为了能让女儿读上好学校,过上好生活,她硬着头皮做下来。
刚做粉店那会儿,从早到晚都是一个人在忙活,很累。
刚接手这个店的时候,自己洗澡的时候偷偷躲起来哭呢,因为真的会觉得很辛苦
还有朋友打趣小雪的女儿:你妈妈是“单身狗”。
小雪很乖,她反过来安慰妈妈:
我觉得你不是单身狗,因为你有我,我们俩在一起就挺好的。
每天辛苦工作的动力,就是女儿。
小雪要让自己的米粉店,做大做强。
其实。
无论是谭南,还是李阿姨,或者是小雪。
他们做的粉,除了抚慰食客的胃,也是他们努力拼搏的见证。
就像片名《傲椒的湘菜》。
傲娇,其实是一种不服输的态度。
像谭南生意失败,李阿姨不被家人看好,小雪独自抚养女儿。
他们都不愿向生活妥协。
在时间的小火慢炖中,这种精神已经在湘人的骨子里,入味了。
于是,当我们翻开这里的美食篇章,就能发现。
做出来的每一碗粉,每一道湘味,都烙上湘人独特的生活印记。
这一印记,便是:
倔强的“傲”。
火辣的“椒”。
编辑:邮差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