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省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截至2014年1月,山东省有2个副省级市(济南、青岛)、15个地级市。其中,就莱芜市来说,是山东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1)

首先,莱芜市作为山东省的地级市,古称“嬴、牟”,北邻济南市章丘区,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距省会济南市112公里。对于莱芜市来说,古老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淳朴的乡土文化,融汇成莱芜这一"千年古县"鲜明的地名文化。早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今莱芜地区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彼时,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2)

战国时期,该地区属于强大的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始皇在该地区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由此,对于莱芜市的建制历史,已经超过了2200多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在该地区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所以得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

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3)

在汉朝这一历史阶段,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就泰山郡来说,公元前122年,济北王将其领地内的泰山一带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刘彻以其地置泰山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今莱芜地区属于魏国。南朝时期,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公元556年,北魏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隋朝时期,先是复置牟城县,后又并入嬴县。唐朝时期,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公元704年,唐朝于北魏嬴县故城(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

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4)

最后,宋朝时期,莱芜县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国占领该地区后,莱芜县属泰安州。清朝时期,莱芜县属山东泰安州。1928年开始,莱芜县直属山东省。1983年8月,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对于莱芜市来说,曾是中国重要的冶铁中心,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所以别名“钢城”。目前,莱芜市面积达2246.2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7.51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