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
天净沙·秋思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传统,据说是起源于宋玉。在宋玉的《楚辞·九辩》当中,诗人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成为了最早悲秋的诗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诗词对于春天都是这种悲秋的态度的,比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就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天净沙·秋思
然而,纵览中国古代诗文当中,我们发现,写秋天写得最好的,不是唐诗,不是宋词,而是这首你我皆知的散曲。
这首散曲名为《天净沙·秋思》,诗人名为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马致远
这首小令很简单,前面的三句只不过是意象的排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单独看上去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环境,然而组合起来,却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
枯藤老树昏鸦
这些所有的意象,无论哪一个,单拿出来,都可以代表秋天,然而当这些意象集中排列的时候,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让人觉得悲伤和压抑的秋天。
这就是意境的力量。
小桥流水人家
中国式诗词讲究的是意境之美,而这首散曲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他所塑造的意境是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的,是我们所可以用心去理解的。
也正是因为此,这篇《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但是秋天丰收之后的万物凋零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凋零的秋天遇上日薄西山的黄昏,悲怆的感觉油然而生。
虽然《天净沙·秋思》只属于一首散曲,但是却具备了中国诗歌的所有艺术特征,所以,它是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式悲秋意境最美的作品。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