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城市,承载多少北漂的梦想以外旅游的景点也似乎要比别的城市多出许多,历史人文古迹有,现在科技建筑也不缺,甚至高等学府商业广场都成为北京代表性的打卡之地。各有韵味,各具特色。

去北京旅游的人难免不会到南锣鼓巷去溜达溜达,光是听名字就已经感受到满面而来的古香古色的气韵。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古朴的小四合院,老北京人的京言片语总是比四通八达、鳞次栉比的CBD更吸引外地游客。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1)

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但其实不然,真正热爱走街串巷的旅客们,串上几条胡同,就爱和老北京人侃侃而谈,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传奇般的故事和奇闻典故勾起悠远的思绪,南锣鼓巷也是如此。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2)

据说在元大都南锣鼓巷初建时,就已经是城市经济中心;明清时更是大富大贵之地,大槻响UI、王富豪家都曾拥挤在此,也难怪现金繁华依旧。

2010年的时候,南锣一家有一家叫做“喜鹊”的咖啡馆。

“喜鹊踏枝”的灯箱一到日落后就会亮起来,圆圆的像一轮月亮。外墙上“爱北京请骑自行车”的牌子让很多经过这里的人看后会心一笑,真的会去租一辆自行车穿梭,或者和黄包车师傅讲价拉着你边走边聊。

一人一杯咖啡便能安静地度过一下午,街上并不嘈杂,屋里更是安静。在蓬蒿剧场看完话剧的人们躲一场雨的时间,就能在“喜鹊”享受清闲的时光,雨过天晴后,街上的水坑都干净得透亮,倒映着两边的建筑,偶有穿着唐装的漂亮姑娘们朗朗笑声。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3)

后来建起酒吧街也是在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小平房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什么时候开始南锣鼓巷变了味。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周末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超过了10万人次。而按照国家旅游局此前公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标准,南锣鼓巷景区的瞬时承载量仅为1.7万人。

多了人儿却丢了魂儿

逐渐南锣鼓巷商业化严重,就像每个旅游城市都会有一条小吃街一样,云南的丽江、上海的田子坊、西安的芙蓉街、成都的锦里,每一条商业街都大同小异。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4)

|| 南锣古巷的小吃

尽管还有老字号的店面在苦苦吃撑但门前也只有淅淅沥沥的几个人,对比那些“立等可取”快餐店铺门庭若市,千篇一律的鸡排、烤肠、臭豆腐、冲兑奶茶等完全不正宗的冒名小吃,让人不免心酸。

2016 年,北京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 3A 级景区资质,勒令关停多家「低端业态」店铺,以求改变旅游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旅行社也停止接团到南锣鼓巷,给南锣一个静下来思考的机会。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5)

|| 南锣新的手工艺品

商铺从200多家减少到100家左右,玉米汁、炸榴莲、炒酸奶、盐酥鸡、臭豆腐、炸鱿鱼圈这些“网红”都被“请”出了南锣,更多地空间给老字号们,正宗的“文宇奶酪”被保留下来保留一份从前的味道。

现在吹糖人、翻花儿、捏面人儿等老北京的传统的手艺被更多的当地人重新拾起,传承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我爱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6)

在一条颇有历史感的巷子里,我们应该领略到的是当年明清的繁华与孤寂;

应该体验的是北京的大爷大妈们勤劳而满足的日子;

应该回想的是自己平凡生活里简单的快乐;

慢时光的体验店和清闲的下午茶让南锣有些许现代文艺气息;

但地道的北京民俗才更能让南锣鼓巷散发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