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说:

一字说文解字(字典每日释一字)(1)

一字说文解字(字典每日释一字)(2)

这个“臭”字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①看得很清楚:上部是个大鼻子(自)的形象,下边是一只头朝上,腿朝右,尾朝下的犬。看来古人早就懂得狗的嗅觉最灵敏,用鼻子和犬来会嗅味之义,很有意思。小篆②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也是由“自”与“犬”组台而成。③是楷书形体,也与甲骨文一脉相承。

“臭”字的本义是“嗅”,是动词,相当于现在所说“闻味”的意思,如《说文解字》:“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就是说:狗用鼻子一闻,就能知道是什么动物从这里走过。凡“闻”就要先有个“气味”,所以“臭”字也当“气味”讲,是名词,如《诗经·大雅·文王》:“无声无臭。”也就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的意思。以上所说的当动词和名词用的“臭”都应读为xiu4(嗅),可是当它读为chou4(抽去声)的时候,也就是“香臭”的“臭”,如《冒言·理乱》:“三牲(牛、羊、猪)之肉,臭而不可食。”这个“臭”又变成形容词了。

一个“臭”字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后世人们为了在形体上加以区别,凡当动词“闻”讲时,“臭”旁就加个“口”写作“嗅”,这就由原来的上“自(鼻)”下“犬”的会意字,变成左形(口)右声(臭)的新形声字“嗅”了。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字。从犬,从自(鼻的本字),从狗用鼻子辨别气味会意。本义是用鼻子辨别气味。《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嗛(通‘歉’,不满足)于鼻,尝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体。

由辨别气味引申为气味。《庄子·天地》:“五臭薰鼻,困惾(zong1,闷塞)中(中伤)颡。《玉篇·犬部》:“臭,香臭揔(“总”的异体)称也。”这些意义的“臭”读作xiu4。

后来“臭”字的词义范围缩小,专指秽恶之气,与“香”相对,读作chou4。汉桓宽《盐铁论·论灾》:“故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由秽恶之气引申为令人讨厌的、恶狠狠地、丑恶、低劣等义。为了让词义更明确,后人又给“臭”字增加了一个形符“口”,造了一个“嗅”字,由它来承担“臭”的本义。(郭小武、叶青)

——《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