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本枢

庄子精髓十句经典语录(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1)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飘摇欲坠的窗棂照进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在一张陈旧的案几旁,庄子手捧一捆竹简聚精会神地看着,如同一个孩童看到美味的食物流露出的那种贪婪的、垂涎欲滴神情。

时间就在这种雕塑般静止的画面里慢慢的流逝,不知不觉,一个上午的时光就过去了。当蔺且走进来的时候,庄子还在隐几而坐,还在手捧竹简,还在吮吸这竹简中的甘露。

蔺且站在庄子的身旁,恭敬的问道:“老师读的是老子的书吗?”

庄子抬起头看看蔺且,“是的,今天看的这些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蔺且赶紧顺着庄子的话语说道:“请先生赐教。”

庄子用手指点着竹简中的一段话说: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蔺且听完老师的恢宏言论后,有些发呆,他一时还不能完全领悟庄子言论中的深意,他需要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其中的深意。

庄子看到蔺且有些发蒙,知道他没有完全领会自己刚才的那一段长篇大论,就转移了话题。

庄子说:“逍遥是人们心灵的一种状态,我比较过鲲鹏和麻雀的逍遥,这是从万物的角度分析人性。眼观人类社会,直接剖析人性的逍遥也具有好几个层次。”

“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追求,追求的目标不同,其精神境界也就不一样,我提出了五种人生境界,有知名人士如列子、宋荣子的人生境界,也有具有共性的无名小卒的人生追求。”

蔺且听到老师提出了五种人生境界,就说道:

“我知道老师的这个观点,您的意思就是尽管不同的人士有不同层次的人生追求,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就是都需要凭借外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庄子赞叹道:“看来你是认真钻研了,领悟到了我的核心思想。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些人虽然或多或少的具有逍遥的思想,但都没有达到逍遥的最高境界—不仰仗任何外力,无物可挡。”

下面是庄子和蔺且上述对话的部分,即《逍遥游》此段的译文和原文,请读者朋友们欣赏。

译文:

庄子感悟:所以说,有些人的智慧和才能足够胜任一方官员,有些人的行为符合乡规民约,有些人的德行符合国君的要求得到国君的厚待,这些人就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这和小麻雀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齐宣王时代的大臣宋荣子看不起这些“麻雀”似的的人物。宋荣子属于相当有定力的人物,他不会因为举国之内都赞颂他而骄傲,也不会因为举国之内都非议他而沮丧。宋荣子的境界早已达到精神突破身体的束缚,清楚地了解荣辱的分界线。他虽然不热衷于功名,但精神世界仍未达到与天地齐步的境界。

相比宋荣子而言,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列子显然又高出一头,列子凭风飞行,身形缥缈轻灵,十五天飞个来回,潇洒自在。也从不刻意去追求所谓的福气,看上去好似孙悟空在空中来去自由,不受羁束,但是,列子虽然不需要用脚在地面上行走,却还是需要借助于风力才能够飞行。

呜呼,如果能够乘天地之气,能够驾驭阴阳变化,驾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太空中,这样的人还需要借助外力吗?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精髓十句经典语录(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