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清朝乾隆年间,月色朦胧,一名男子在自家庭院对酒长饮,作出这一首诗。这是男子临死前作的最后一首诗,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余下的时日无多,便对着月色有感而发。这名男子,就是和珅。

说到和珅,相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词汇是“狡猾”、“贪官”之类,说这话的人估计是受影视剧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将和珅的形象给固化了。然而,历史上的和珅,不仅饱读诗书,而且长相俊秀,颜值极高,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欢。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1)

有一说一,和珅在后期以后,凭借着乾隆对自己的信任,逐渐开始“膨胀”起来,开始肆意妄为、权势独揽,成为一个后人常说的大奸臣。

然而 ,正是这样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也曾经做出过一件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情。原来,有一次赈灾,和珅往粥里面撒沙子,老百姓对他骂不绝口,乾隆皇帝知道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赞赏不已。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2)

一、灾难频发,粮仓见底

乾隆年间,国泰民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局势稳定,出现了极富盛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见此,便油然而生一种“天朝上国”的优越感,有事没事做几首诗,偶尔下下江南,欣赏自己管辖下的大好河山。

政治经济可以控制,而天灾人祸就非人力所能及了。受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全国各地当时频频发生灾害,百姓流离失所,遍地哀鸿。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3)

有一年,南方发生了严重的灾害,乾隆派官员去赈灾,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灾情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一时间,全朝上下谈“灾”色变,没有一个人主动请缨,愿意前往灾区赈灾。

怎么回事呢?原来前往灾区赈灾的官员,为了在稳固自己廉洁的形象,也为了树立好的名声,来到灾区,不是找出解决灾情的办法,而是一味地打开粮仓,一直到粮仓没有粮食。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人蜂拥而至来抢粮食,而那些真正饥肠辘辘的老百姓却领不到粮食,活活被饿死。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4)

灾情没有解决,反而粮食没有了,这样一个烂摊子,官员们都相互推搡,不愿前往灾区赈灾。

二、和珅赈灾,粥中撒沙

放眼全朝,竟没有一个大臣主动请缨,愿意前往灾区赈灾,乾隆心里不免有些黯然。此时,他想到了自己一直欣赏的和珅,所以便派和珅去赈灾。

身负皇恩,和珅就带了随从前往了灾区。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百姓们衣衫褴褛,遍地哀嚎,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事。想起自己,也是贫困起家,年少时父母相继离世,和珅在家丁的保护下才长大成人,尝遍人间心酸。所以,和珅特别能体会底层老百姓困苦的生活,到达灾区后,便立即下令打开粮仓赈灾。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5)

赈灾那天,灾民们看到有粥吃,一下子蜂拥而至,乱成一团。和珅看着眼前的灾民,发现有点不对劲,灾民应该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然而,有些灾民却穿着干净,俨然不像是受苦的样子。

和珅派手下将这些可疑的人抓起来审问,这才得知,原来,有些家境殷实的人会乔装成灾民来领取粮食。和珅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灾情一直得不到缓解,粮食也总是不够用呢,想来是被鱼目混珠的人给愚弄了。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6)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以后,和珅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便决定以后赈灾的时候,往粥里撒些沙子。这样一来,“假灾民”嫌弃粥不干净,扭头就走,就把粥留给了真正需要的老百姓,从而解决了粮仓见底的问题,而灾情自然而然也就缓解了。

三、百姓叫骂,乾隆称赞

和珅往粥中撒沙的做法,让灾民数量减少,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有些不知情的百姓却一直背地里责骂和珅,认为他暴殄天物,往粥里撒沙,白白地糟蹋粮食。其实,他们又怎么能体会和珅的良苦用心呢?如果不用此法,不仅灾情得不到缓解,恐怕灾民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局面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河北地区发生旱灾,当地官员采用和珅往粥里撒沙的方法,筛除了不少来蹭吃蹭喝的“假灾民”,让灾情有效得到了缓解。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7)

乾隆知道以后,对和珅大加赞赏,从此,对他的喜爱和信任更胜从前,这也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浓重的一笔。

灾情得到有效缓解后,百姓终于明白和珅的良苦用心,也开始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和评价他。自此以后,和珅这一赈灾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屡试不爽,直到今天仍然被后人所熟知,听说还被流传到了国外,连外国人都敬佩他的勇气,欣赏他的智慧。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8)

结语:

和珅,贫困起家,年少饱尝人间冷暖,自此奋发图强,而后通过李侍尧入仕,深受乾隆喜爱。谁还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初为官时,乾隆和其它官员一样兢兢业业,为官清廉,赈灾时往粥里撒沙之廉举,便是和珅为官初期时所为。

除了在政治上有作为,和珅也很喜爱文学。和珅一生广博群书,精通四书五经,喜欢读《红楼梦》,传闻,现在《红楼梦》流传的版本,正是因为他才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他所著《嘉乐堂诗集》,也体现出其高深的文学和书法造诣。

“人心不足蛇吞象”,在政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和珅内心膨胀了,开始结党营私,忘记了自己初为官员的初心,最终落得个连坐、自缢的下场。

纵观和珅一生,有高低起伏,为官时有实实在在的恶,比如贪污、结党营私;也有默默无闻的善,比如赈灾时往粥中撒沙一事。抛去和珅政治上后期的表现,但就赈灾一事来说,和珅就做对了,而且做得很好,应该被人们记住。

和珅往粥里撒沙子是真的么(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撒沙子)(9)

和珅赈灾一事,说明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全方位综合性地看待,万万不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其实我们要辩证看待问题,和珅赈灾一事,在真相未公开之前是坏事,而在真相揭晓以后便是好事,不是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