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剧,只有看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它们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常看常新。
作者:陈香香 来源: Vista看天下
提到国民剧里被“玩坏”的代表,《铁齿铜牙纪晓岚》绝对算一个。
播出20年后,中国观众偶尔看到“铁三角”去综艺节目上重聚的画面,感叹情怀杀的同时,也在社交网络上衍生出了大大小小的梗。
有人研究职场厚黑学,有人则把和珅和纪晓岚的冤家斗嘴当大清真人版《猫和老鼠》。
网友早就习惯了对老哥儿俩“玩玩鸟”、“啵一口”的表情包相视一笑,每到购物节后,更是疯狂甩出和大人的那张“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
这布景怎么回事儿?
如是,当《铁齿铜牙纪晓岚》越来越“好笑”,不少人也忘了它的故事内核可没有两位大臣相爱相杀这么简单——
清朝乾隆年间,表面上“康乾盛世”的祥和繁荣,背后是日益激化的社会顽疾,被乾隆派去处理要案的纪晓岚,能否平衡贪与廉、富与贫、守正与逢迎之间的种种矛盾?
而嬉笑怒骂间暗含的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的箴言,又是否能解决20年后换汤不换料的荒唐?
或许才是藏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欢笑中,更值得被咂摸的事情。
讽刺神剧那么多,
让人边笑边看的就它一个
2000年《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首播时,导演刘家成对它的定义是一部“古装幽默轻喜剧”。
的确,和前一年9.1分的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比起来,《铁齿铜牙纪晓岚》着实看起来“不太正经”。
又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部架在历史之上的戏说,一折民间野史清史混编的讽喻段子。
就连主角纪晓岚的人设,都刻意弱化了古籍记载中“好色风流”的一面。只用刚直不阿的书生形象,和熟于谄媚的和珅形成鲜明对比。
《铁齿铜牙纪晓岚》庞大的编剧团队里,既有诗人出身的邹静之(《康熙微服私访记》)、编剧泰斗郑万隆(《渴望》),又有擅长武侠色彩的陈文贵(《小李飞刀》),和当年还年轻的段子手大V编剧史航。
雅与俗的交汇,既能联系现实:
让王刚对客串的张默(张国立的儿子)开玩笑,“你长得还真有点儿像那纪大烟袋,别是他们家亲戚。”
又巧妙地融合了不少历史中的故事:
比如调侃乾隆爱处处题字的“狗皮膏药梗” ↓↓↓
再比如,让铁三角玩“清河深,还是沙河深”的文字游戏。
表面上是臣子间“皇上说杀(沙)和(河)珅(深)”的玩笑,实际上却是暗指和珅被乾隆之子嘉庆满门抄斩的结局。
更精妙的设计是,这一幕发生时,纪晓岚还特地对一旁年幼的嘉庆说:“十五阿哥你记住,皇上说沙河深”。
脍炙人口的台词,处处都是对历史的暗喻。谐音、双关、暗喻等手法的运用,又让纪和二人的斗嘴、乾隆中庸的调和,比舞台上的小品还逗乐——
一个贪官被查了,来抄家的士兵找不到赃款,“贪中之王”和珅提着锤子进来把一面墙砸了,嘲笑了一句:“藏钱的地方还想瞒过我”;
纪晓岚让皇上换掉地方的贪官,乾隆却用“肥鸭子”和“饿鸭子”的笑话给朝廷的放任开脱:
“饿鸭子食民而肥的故事见了太多,倒不如让肥鸭子继续坐享其成,安于眼前利益就不会更加放肆。”
官场上的阴暗,全被铁三角的互怼讲述得生动易懂。这样看来,如果说别的神剧是“细思极恐”,那么《铁齿铜牙纪晓岚》则称得上是“寓教于乐”。
笑着笑着,又会时不时用几个看似不着调的神来之笔,直戳古今最可怖的荒诞。
比如前段时间又被网友截图说是“神预言”的片段,纪和二人有关贪腐赈灾粮款的一段辩论。
纪晓岚发现朝廷的赈灾粮款被地方官员一级一级地克扣,甚至存在商家的仓库里,也不全都发给灾民;
又呵斥和珅不将百姓当人看,把本就不多的救济粮换成牲口吃的麸糠。
和珅振振有词的一句“灾民还算人吗?”,立刻让纪晓岚瞪大了眼睛。
用和珅的“道理”说,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
而行将饿死的灾民,那就是畜生,只图个活着。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易子而食”的惨剧都在灾区上演着,吃麸糠都算好东西。
甚至地方官克扣粮食,都被他歪曲成“救民先救官”,如果没有好处,底层官员谁愿意救灾民?
贪官毫不知耻的发言,配上王刚老师入木三分的演技,成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流传最广的一段经典,至今看来都极尽讽刺意味。
那些无奈又无解的症结
听到如此为草菅人命而诡辩,你可能像纪晓岚一样冷笑:“食君俸,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你怎么忍心从民口中抠出一粒粮食呢?”
但在“国库就是一个空壳子”的情况下,朝廷给的赈灾物资根本不够。
那些把一斤米换成三斤糠的贪官甚至都算“良心”的,没有饿死的灾民还要跪谢和珅救命。
而古代一场大灾,夺走的不仅是碗里的食物,更能瓦解掉一个地区的社会秩序。
当贪官的数量数倍于清官,为了维持灾区的运转,首先就得喂饱一众贪官,这就更是一个无奈又无解的症结。
难得的是,那时的中国编剧还懂得“任何一个坏人都不是扁平化”的道理。
在进退两难的死循环中,纪晓岚代表的清廉文人和和珅代表的社会阴暗面,从不是单纯的剿灭与被剿灭的关系。
前者的书生意气说得痛快,但在一片污泥中却无从施展,一个人的正直很难改变全局;
后者虽然是贪官,但身为高情商的诡辩家和乾隆的“白手套”,他的行事逻辑也被后人解读出了很多深层次的意义。
为此,《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设计了不少和珅“教导”纪晓岚的剧情。
故事脉络往往是——纪晓岚对贪官的行径愤慨不已,和珅带着“你见过的黑,还没我家砚台的墨多”的笑容,讲了一堂堂人性复杂之课。
比如他劝纪晓岚“枪打出头鸟”,皇上赏你当了一品大臣,并不意味着爱看你卖弄学问;
劝纪晓岚“贪腐永远杀不完”,虽然老百姓对怒摘庸官乌纱帽的场景喜闻乐见,但就算杀了一个又一个,也无法触及更高更深的问题。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对官与民、君与臣关系新颖的解读,不仅是编剧没有偷懒的象征,更是对那些难以动摇的社会顽疾的管中窥豹。
甚至当图谋不轨者、贪官污吏、君臣矛盾等棘手的问题,摆在乾隆面前,每个观众期待看到惩恶扬善的解气场面时。
殊不知,乾隆却是最懂权衡之术的一个,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臣子之间团结,皇位就要动荡”的道理,《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等一批历史剧都有涉及,也是古代帝王常用的套路。
纪晓岚和和珅的斗智斗勇,在观众看来打得鸡飞狗跳,但也是当时君臣关系中复杂的必然。
于是你看到,当纪晓岚欲将赈灾粮短缺之情禀告皇上,和珅却言“这事不是你我来决定的”,因为国库的钱都是乾隆花光的。
甚至乾隆还亲自当上了纪晓岚的“职场导师”,告诉他自己的选官之道。
直言那些平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讨厌文人”只有做了官,才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舍不得那根儿顶戴花翎。
“无法无天”的纪晓岚,
越来越少
铁三角之间的制约,与其说是“官场哲理”,不如说是官场现形记。
明里,是皇上赐了金烟袋,让纪晓岚去敲打贪官污吏,为天下的不平之事主持公道;
暗里,纪晓岚的理想却在庞杂局势中处处受阻。
比如和珅在劝纪晓岚不要管赈灾粮款时说道,“几任钦差都明白顾全大局的道理,你怎么没有”,戳中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
纪晓岚坚持地方官要鞠躬尽瘁,让每个灾民都活得体面;
但和珅认为用粮食调动地方官的积极性,灾民吃糠照样能活,混过这场饥荒才是“大局”。
若以结果论看,和珅的确是个“有作为的贪官”的代表。
因此颇受乾隆偏爱的同时,也让不少重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观众为他“正名”——
“实用主义者和珅”、“纪晓岚是死心眼,和珅才是大智慧”、“他说的都是看似很歪,实则很正的大实话”……
类似的评价,在网络上越来越多,反倒是纪晓岚老被嘲笑是“书生误国”、“不知变通”。
可道理真的是这样吗?
就拿灾民吃糠的原因来看,其实根本不是和珅为百姓着想,而是在他默许官员贪污了两百斤粮食之后,只能把剩下的一百斤粮换成三百斤糠;
而“喂饱了官员他们就会救灾民”的说法,更是忘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性丑恶,忘了习惯于刮油水的地方官是永远喂不饱的。
这些俨然已经成为寻常的陋规,正是纪晓岚无法理解、也无法忍心的地方。
片头曲《谁说书生百无一用》的歌词,解释了纪晓岚坚持的原因——
“也知道自古漫漫人生路,只不过这人间,世道不该贫的贫,不该富的富。也知道难得糊涂才是福,却忍不住要为天下,天下苍生登高一呼。”
这本是最基本的是非观和责任感。
反倒是和珅看上去让人无法反驳的高情商,看上去“会做人”的笑里藏刀,把什么事儿都看不惯、不停抛出问题的纪晓岚衬托得“无法无天”。
正如网友顿悟中带着悲凉的一句评价:
“儿时的我们,只喜欢纪晓岚,没有一个人愿意演的和珅;而现在,人人都想做和珅,却找不到一个纪晓岚。”
看着纪晓岚这个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特殊的形象,在层层叠叠的人情关系网和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路中不断受着挫。
或许观众也只能在忍俊不禁后,安慰自己:万幸,它再讽刺也只是一部电视剧。
公众号:传承文明
头条号:中国非遗之光
合作ccwm0351
免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平台
长期征集省内外非遗项目合作
荐稿邮箱:2297865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