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指一边划船,一边唱歌。一般来说,唱歌的是船娘;而乘客,则一面感受旖旎的水上风光,一面倾听船娘的天籁棹歌;自然是人生一种难忘的经历。而古代的长途旅行,一般走水路居多,乘客能听到棹歌的机会也比较多。因此,关于棹歌的诗词,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盛行,一直到清代,都不少这方面的诗词。

1. 《棹歌行》,魏收

水上行舟,特别是在阳春三月,百花齐放,那真的是十分的美好。北魏诗人魏收就在《棹歌行》中描写了这种场景: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

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雪溜”,指雪融化成春水,“花水”,指的是桃花水,也就是桃花流水。“武陵”,当然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那个武陵。

诗人乘船,一路从湖南的武陵到湖北的武昌,一路所见风光:融化的雪水注入春水盈盈的江浦,载着落花的溪流汇入江河。船从武陵出发时,两岸桃花缤纷,经过武昌,黄鹤楼前杨柳低拂。

一路的风光,真的不要太美!

2. 《棹歌行》,阮研

一路水行,水上风光无限,而船娘又是高雅人士,能歌能弹,这际遇,人生能有几次?南朝诗人阮研就有幸遇到这样的机遇,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他在《棹歌行》中写到: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

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

平生此遭遇,一日当千年。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2)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

“芙蓉始出水”,芙蓉一定是形容女孩的,大诗人白居易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绿荇叶初鲜”,“绿荇”,让我们想起《诗经 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开头两句,既是描写美丽的水面景色,又暗示了美丽的女主。

最让诗人难忘的是,“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他和美丽的船娘一起唱和了《白雪》歌,然后又一起演奏了《激楚》曲。在这么优美的水上景色下,和这么美丽的女孩一起唱歌,凑曲,真不让人陶醉?

到底是怎么个陶醉法?诗人说了,“平生此遭遇,一日当千年”,这是平生仅有的一次奇遇,一日的奇遇,比人生经历千年还要难忘!

3. 《棹歌行》,陆机

晋代诗人陆机的《棹歌行》,则是描写的朝会盛况。这样的朝会,一般是在三元或初巳,三元,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初巳(sì):上巳。农历三月三的节日。全诗写到: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

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

投纶沉洪川,飞缴入紫霞。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3)

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龙舟浮鹢首”,专供皇帝乘御的船,船头画的是鷁鸟。“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舟船乘风移动,日光也跟着移动;舟船在湖中心的波浪中悠游自得,安闲自在。“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棹歌”,著名的歌手的清唱慷概激昂,船夫也纵声歌唱行船时所唱之歌。“投纶沉洪川,飞缴入紫霞”,大家都在洪流滚滚的河水中投下丝线钓钩,飞起的生丝绳投入到红霞中。

这首像是宫廷诗,给我们展现了朝会的宏大场面。

4. 《棹歌行》,徐坚

唐代诗人徐坚的《棹歌行》,则描写了在长江上行舟,从南京到洞庭湖一带的雄壮、瑰丽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船娘的美丽,勇敢: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霜丝青桂楫,兰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

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春飘杜若洲。

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

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4)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

“影入桃花浪,春飘杜若洲”,前一句,描写的是春天,在湖南水域,桃花流水的情形;后一句描写的是经过长满杜若的沙洲,香飘万里;杜若是一种香草的名字。“萧散云霞晚”,在云霞满天的傍晚,我们在船上显得特别潇洒自如。“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大江显得“潮平两岸阔”,暮色烟雾升起,两岸显得特别遥远。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列女传.赵津女娟》载﹕赵娟父系黄河一渡口之船夫。赵简子南击楚﹐娟父醉卧﹐不能如约渡简子过河。简子欲杀之﹐娟为父辩解﹐因得免。船娘就是赵津女赵娟一样勇敢,而且歌声如同天籁,我们听过她唱的“采菱歌”。

5. 《棹歌行》,刘孝绰

南朝诗人刘孝绰的《棹歌行》,则描写了一个即将乘舟远行的游子,对家人、对朋友的思念,那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日暮楚江上,江深风复生。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

舟子行催棹,无所喝流声。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5)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

“日暮楚江上,江深风复生”,落日的余晖铺洒于茫茫的楚江之上,把江水浸染得绯红,宛如一条绚丽的彩带缠绕大地。江面显得特别宽阔,而江风又起,刚刚离别的人儿,还只有满腹的离愁,而无法欣赏这美景。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游子和送别的人们相望,可惜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江水,“盈盈”本来是美好的,但“徒盈盈”,表达了诗人根本无法消受这美景,心里只有离愁别恨。

“舟子行催棹,无所喝流声”,舟子的行棹声,声声在催行人离去,这更加让人断肠;只是它无法遏制流水的声音。也就是行棹声即使把行人催走了,但也无法遏制行人和送别人之间的感情。

6. 《棹歌行》,萧纲

南朝萧纲的《棹歌行》,则描写了湖南女子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的人生。展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谁在棹歌前?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6)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菱歌本自便”,唱菱歌本来就是拿手好戏,可以自编自演。“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这是描写船娘的爱情生活,“荇”,自从《诗经 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之后,便是爱情的象征;“丝”当然是指情思。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姑娘的美丽,可以跟赵飞燕一比,而音乐天赋,则可以和李延年一比。

这样的女孩,是不是很可爱!

7. 《兰溪棹歌》,戴叔伦

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在唐代诗人戴叔伦笔下,兰溪风光如同仙境一般,他在《兰溪棹歌》中写到: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7)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下了三日的雨,夹杂着纷纷落下的桃花,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如眉的新月,如烟的柳树,山色倒映在水中,而夹杂了三天的桃花雨,猛涨的溪水,鱼跃龙门的鱼儿,天下还有这么美的风光不?

8. 《棹歌行》,骆宾王

同样是描写船娘的,再也没有谁能比得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他对船娘的描写不是淡淡几笔,而是浓墨重彩,让人印象深刻。他在《棹歌行》中写到: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

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

凤媒羞自讬,鸳翼恨难穷。

秋帐灯花翠,倡楼粉色红。

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8)

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这四句描写了船娘的妆扮,“写月”,画的是弯月眉,“涂黄”,涂抹黄色的粉脂;“凌波拾翠通”,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女孩脚步轻盈,飘移如履水波。水面如镜,日光摇曳着,倒映在水面上;女孩身上衣服的麝香,参入了荷花的香风。

“凤媒羞自讬,鸳翼恨难穷”,“凤媒”,凤凰自做媒,说的是司马相如爱慕卓文君的故事;“鸳翼”,鸳鸯的翅膀,鸳鸯比翼齐飞的意思。

“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相思不需要另编一首曲子,棹歌里就有现成的,直接就可以唱。

船娘是美丽的,可惜的是爱情不谐!

9. 《棹歌行》,王籍

要说写得最大气的棹歌诗,非南朝诗人王籍的这首《棹歌行》莫属。王籍是写景高手,这首《棹歌行》不输他最有名的《入若耶溪》:

扬舲横大江,乘流任荡荡。

轻桡莫不息,复逐夜潮上。

时见湘水仙,恒闻解佩响。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9)

时见湘水仙,恒闻解佩响

“扬舲横大江,乘流任荡荡”,一个“横大江”,是不是非常的豪放,非常的大气?这还不算,后面又是“任荡荡”,是不是非常的从容,非常的豪气?

一句“复逐夜潮上”,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壮观风光,更有“时见湘水仙,恒闻解佩响”,不时能见到仙女般的船娘,还经常能听到她们解下玉佩的声音。是不是有一种“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的感觉?

总之,王籍笔下的《棹歌行》,风光大气,夜景幽静,符合他的一贯风格。

10. 《棹歌行》,袁宏道

明代诗人袁宏道的《棹歌行》,最富有生活气息,是真正现实中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诗歌里的诗情画意:

妾家白蘋洲,随风作乡土。

弄篙如弄针,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

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

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

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0)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

“妾家白蘋洲,随风作乡土”,我本住在白蘋洲,随船漂泊,居无定所;开篇就是清苦。“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四月鱼苗风刮起,就和丈夫一同去巴东一带打鱼;写的是渔家四处奔波的生活。“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十月最后涨水的时候,又远送丈夫去扬子江口去追逐鱼群;还需要忍受家人分离。“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描写的是工作的艰难。“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描写的是生活的艰难。

一句“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孩子长大一点就剪碎荷叶,给他当做衣服。把船娘一家生活,打碎在我们面前。

11. 《九曲棹歌》,朱熹

宋代大儒朱熹的这首《九曲棹歌》,一反常人游九曲,顺流而下,从九曲到一曲;而他是乘坐上水船逆流而上,从一曲到九曲。因而,见到的风光自然就大不同了: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1)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充满了仙气十足;“林间有客无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七曲有獭控滩,就是“移舟上滩”的滩,它的后面正好是隐屏、仙掌两峰,所以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这真是一个避世的世外桃源!

12. 《鸳鸯湖棹歌》,朱彝尊

清代诗人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则描写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生活场景,就是我们“梦里水乡”的生活: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2)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阳春三月,莲叶刚刚出水,还“小于钱”;两岸是垂杨柳,很多、很多,但是不妨碍小船行走。“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两岸边的水田,新秧苗才下过雨,一片绿油油;夕阳西下,田里的水通过沟渠流淌,哗啦啦的响。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江南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小船。“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三月份,桃花落了,刚刚浴过蚕种;竹笋也出土了,燕子也归来了。

江南水乡的生活,是那么恬静美好!

13. 《棹歌》,蒲寿宬

最为飘飘欲仙的“棹歌”诗词,莫过于宋代诗人蒲寿宬的这首《棹歌》,在这首诗里,碧水蓝天,明月近人,一幅梦中仙境:

鼓枻归骈来,蓑风鸣策策。

明月倾我壶,沧浪天一碧。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3)

明月倾我壶,沧浪天一碧

我们划着桨,两只船并排归来;风吹在蓑衣上,策策作响。我坐在船上喝着酒,酒壶倾斜着,明月倒映在酒壶里,如梦似幻;放眼望去,沧浪、长天一样的碧绿蔚蓝。

在这样一个心旷神怡的时刻,是否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

14. 《又和晦翁棹歌》,方岳

在《又和晦翁棹歌》中,宋代诗人方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居生活画卷,不亚于大诗人王维的“诗中有画”:

烧药炉存草亦灵,煮茶灶冷水犹清。

老仙一去无消息,只有飞泉落佩声。

桃花认得捕鱼船,醉着归来月满川。

山鬼已磨苍玉碧,要留名字与风烟。

家在清溪第几峰,谁搴薜荔采芙蓉。

渔歌未断忽归去,翠壁一重云一重。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4)

桃花认得捕鱼船,醉着归来月满川

“只有飞泉落佩声”,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飞泉之美,就如同玉佩落到地上,清脆无比。“醉着归来月满川”,满溪的月色,加上溪水月儿的倒映,就是如梦似幻。“山鬼已磨苍玉碧,要留名字与风烟”,两岸青山,已经是碧玉色;还要加上如梦如幻的风烟,哪是怎样一个仙境?“翠壁一重云一重”,两岸重峦叠嶂,一层一层,更是一层山峦,一层云;层层山峦层层云,让人眼光迷离,如在仙境。

这里更胜王维的“诗中有画”的地方是,它是一个多媒体,除了瑰丽的画面,还有宛转悠扬的声音。

15. 《远浦棹歌》,饶鲁

宋代诗人饶鲁笔下的《远浦棹歌》,其实是一个世外桃源。诗人借这个世外桃源的生活,揭露世间真实生活的困苦:

片帆雨霁飞烟江,渔翁停棹歌沧浪。

一声欸乃山水绿,浪中惊起双鸳鸯。

双鸳鸯情一何美,同宿同飞在秋水。

不似人生苦别离,女嫁征夫男战死。

五湖烟景方纷争,闻歌顿欲思升平。

邻舟短笛应风响,落日淡淡波冥冥。

美人春词夸艳丽,皓齿朱唇楚腰细。

江楼富贵今如何,不似沧浪真趣味。

渔歌江畔诗句(十五首棹歌诗词)(15)

一声欸乃山水绿,浪中惊起双鸳鸯

“片帆雨霁飞烟江,渔翁停棹歌沧浪”,片帆、雨霁、烟江、渔翁、棹歌、沧浪,多么美好的生活。这还不算,还要加上“一声欸乃山水绿,浪中惊起双鸳鸯”,这是原生态的生活。

对比真实的生活是,“不似人生苦别离,女嫁征夫男战死”。即使是“美人春词夸艳丽,皓齿朱唇楚腰细”,但“江楼富贵今如何”,昔日富贵的江南高楼生活,今天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不似沧浪真趣味”,还是不如隐归沧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