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米深圳第一高楼(她见证了亚洲第一高楼)(1)

1995年6月9日,彭华(前排中)与同事们欢呼深圳地王大厦封顶

日前,深圳市公布了首批45处历史建筑,其中代表着“深圳速度”的地王大厦是这批名单中建筑面积最大、最高的建筑。这座高楼建设者中建二局一公司彭华,见证了当时第一高楼的新高度。

深圳地王大厦由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祈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8亿元兴建,由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负责总承包,参与该大厦施工的单位有14家,平均每月有3000多名施工人员施工。主体结构和部分装修由中建二局负责施,成立了以陈济民为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部,施工高峰达1500多人。

1994年7月,当时做为机管员的彭华与公司其他6名同事参加深圳地王大厦工作。她管理了8部室外电梯26名机操工。电梯组人员由开发商熊谷组(香港)总包管理,日本新日铁、新日空负责电梯设备供应与安全运行,采取两班24小时不间断地作业,垂直运载各种建筑材料、机具和搭乘施工人员。

“电梯组面对的多是日本人、香港人,他们很敬业,管理层、项目经理多不在办公室,整天出现在工地每一个角落,即使深夜施工,也有管理层查岗”,现在她回忆起当时在地王大厦工作的场景,感触很多。“那才是现代化管理,只有经历过地王大厦建设的人,才能体会到,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管理手段绝不落伍”,“工人的习惯(包括现场吸烟)、施工用电、安全帽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约束很严,不分是哪一级的管理着,触犯哪一条规定就被罚款,三次被罚款就被驱逐出现场”。“管理固然严格,但人性化的管理贯穿于工作中,各种福利待遇、防暑品发放、夜餐保障很健全,各种劳保用品经常发放到手中,电梯哪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香港的维修工程师就出现在哪里,处理得很及时,一般小问题决不能由机操工自行处理”。

正是这种严格的管理和人性化的关怀,彭华与其他建设者们不分昼夜地工作,把国贸大厦“3天1层楼的深圳速度”提升到了2.5天1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建成之际的地王大厦便为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它彰显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雄心和国际大都市之梦,创造了特区精神和深圳奇迹。

1995年6月9日一大早,刚过完24岁生日的彭华与组员们整装待毕,排列整齐,在气球、彩带、鲜花和欢呼中,总投资30亿港元、68层的钢结构主楼、总高383.95米的地王大厦提前封顶了,也为年轻的深圳特区城市1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王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