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女人会为自认的爱情买单(爱情糖衣下的人间真相)(1)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发表在1943年的成名作, 图为电影《第一炉香》剧照。

《第一炉香》10月底上映,演员特辑的slogan是“尽一切爱一人”,资深“张迷”看得心里一抖,想起贾宝玉那句话:“要是林妹妹说过这种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要是张爱玲说这种话?算了,爱玲何辜,要被拉来做这种假设。

但制作方的苦衷不难理解。张爱玲的小说,讲的从来都是爱情糖衣下的人间真相,已经被骂了无数遍阴暗刻薄,若投射到大屏幕上,面对更广泛的受众,只怕会让更多人受到冒犯。

所以《色·戒》《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都被改成了言情剧,《第一炉香》也是在劫难逃。

面对的,都是内心汹涌的欲望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发表在1943年的成名作,风格已经很“张爱玲”,《紫罗兰》总编、“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鹃说它“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红楼梦》的影响”。

张爱玲与毛姆都是不动声色地讲人性的高手。至于受《红楼梦》的影响有其弊端,香港背景,书中人张嘴闭嘴“浪蹄子”“没的玷污了好名好姓的”“水晶心肝玻璃人”,熟读《红楼梦》的读者可能就会出戏。

张爱玲自己曾解释,在她心里,香港的方方面面都有点旧时代的感觉,写香港故事就总想到旧式小说里那套语言。

她刻意这么设计,但不是很成功,倒是人物心态上,也有几分《红楼梦》的影子,不是说张爱玲就抄袭了《红楼梦》,好的小说,总是能表现出复杂人类。

小说一开始,就强调葛薇龙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一座大宅前,压迫感溢出画面。浓烈的色彩对照更令人眼晕:“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花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倾城之恋》里,也有这样的浓墨重彩,白流苏乍一望过去的香港是这样的:“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白流苏想,在这夸张的城市里,就是栽个跟头,只怕也比别处痛些。

这两个人,都是上海女人,面对的,都是内心汹涌的欲望。白流苏单枪匹马赴香港,要捕获众人虎视眈眈的多金王老五范柳原;葛薇龙来到这座大宅前,是要找有钱的姑姑拉赞助。

没落的中产之家无法维持葛薇龙在香港读书的开销,她想到来求姑姑,但这个姑姑不是好求的,多少年前就跟家里决裂,薇龙都没见过她。

姑姑是个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者,视名誉如粪土,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早年嫁给富商做小,富商死后,又有各种飞短流长,名声着实不怎么的,人穷志不穷的葛家人对她十分不齿。

葛薇龙原本也觉得这姑姑是个危险人物,但是她需要钱,姑姑是她能想到的唯一的有钱人,至于姑姑声名狼藉,说不定是谣言,有钱人家,总有人羡慕嫉妒恨。

这种思路挺眼熟,《红楼梦》里的尤二姐也这么想。尤二姐一开始也听说过王熙凤的厉害名声,可她不信,当王熙凤贤良淑德地出现在她面前,她更把小厮的忠告当成仆人诽谤主人。没有资本,又有所求,那就只能把对方当成好人,这是他们试图控制世界的唯一方式。不然呢?睁大双眼,实事求是?那先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但葛薇龙的一厢情愿很快遇阻,姑姑没那么顾及姑侄情面,一眼看穿她为何而来,也完全无意“捐门槛”,为自己这一路的恣意妄为赎罪。

相反,姑姑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一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姑姑的美好生活,全靠极度的利己主义支撑着。骨肉亲情打动不了姑姑,但是,葛薇龙也不是完全不值得帮助,她有她的价值。

如今姑姑有了很多很多的钱,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她不拘一格,不分老幼,尽揽天下英才,收作裙下之臣。只是她固然风韵犹存,毕竟上了点年纪,新相识不能手到擒来,旧相知正在离心离德,她需要有人帮她拴住这些男人,徐徐图之。

原本有个丫鬟睇睇担此大任,没想到睇睇连得胜绩之后渐渐骄狂,不堪再用,姑姑现时眼下就要一个新人替代。

送上门的葛薇龙资质不错,也算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姑姑说,她可以出这笔钱,但是葛薇龙要住到她家里来。目睹了姑姑和睇睇冲突全过程的薇龙明知姑姑打的什么鬼主意,但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姑姑所有要求。

她认为姑姑会被面子拘住,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姑姑不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这四个字也很眼熟,尤二姐也曾说:“我只以礼待她,她敢怎么样?”

都以为自己能吞下诱饵不上钩,却不想想,姑姑也好,王熙凤也罢,若是能被“礼”字拘住,怎么还能有这番作为。江湖叵测,风高浪险,随便一个小浪花,就能将这所谓的“礼”掀翻。

至于薇龙,她的对手还不只是一个姑姑,还有眼前一整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原本被欲望牵引到此的她,哪来的信心,以为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并不觉得葛薇龙真有这个信心,她不过是自己骗自己,假装以为能够火中取栗、刀口舔血,将老江湖玩弄于股掌之中,事实上,她并没有太坚定的原则,只要遇到一点打击,就会兵败如山倒。

第一炉香女人会为自认的爱情买单(爱情糖衣下的人间真相)(2)

乔琪乔(彭于晏饰)没有道德底线,也不被道德束缚,为所欲为,百无禁忌。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怪不到你身上”

葛薇龙的职场初体验是愉快的,华服、美食、她从未见过的各种世面。她的业绩也还行,很快就吸引了还算不错的男同学,姑姑让她把男孩子请到家里来,使尽浑身解数,眼疾手快地接管过去,这一单就算完成。

但薇龙毕竟是年轻女孩,无法把情感彻底职业化,小小的失落是有的,就在这时,她发现一个完全不被姑姑诱惑的男人乔琪乔。

电影里这个角色是彭于晏演的,和马思纯演葛薇龙一样饱受诟病,彭于晏太健康了,而乔琪乔并不。

向来病美人说的都是女人,但张爱玲的一支巨笔却写活了一个有着病态美的男子。这乔琪乔“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了”。

如果说苍白多少因了他是个混血儿,他的精神也是病态的,轻狂,颓废,全无心肝所以巧舌如簧,打定主意要吃软饭,也不妨碍他到处拈花惹草,唯一的优点也许是真实,这真实,可能是他懒得说谎。

他没有道德底线,也不被道德束缚,为所欲为,百无禁忌,姑姑都拿他没办法。在正常环境下,薇龙也许明白这些都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但是在一个本来就很变态的环境里,她很容易被更变态的人征服。

她知道乔琪乔是浪子,她不在乎,她甚至不在乎他是不是爱自己。她爱他,固然是因为他的魅力,也是因为他不爱自己。“也许乔琪乔根据过去的经验,早已发现了这一个秘诀可以征服不可理喻的妇人心。”

何广智说,他总是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也是如此,这是自卑吗?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狂妄的征服欲,她要攀登最不可企及的巅峰,所谓允许对方不爱自己,不过是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

所以在某个时刻,当薇龙以为乔琪乔爱上她时,她是那么快乐。但23岁的张爱玲早就看透了一切,马上让薇龙见识到人间真相,让她亲眼目睹才和自己亲热罢的乔琪乔,和丫鬟睨儿偎在一起。

按说到了这一步,薇龙总可以死心了吧,看上去也是。她决定回上海,切断和香港的一切。但薇龙心里也并不是不犹豫,她来了,她看见了,她享受了,她爱过了,如何还能回去,结婚生子过平淡一生?

然后就到了那个关键时刻,想挽回的乔琪乔开车跟着她,她原本不想睬他,但他那边也无话,只是“把一只手臂横搁在轮盘上,人就伏在轮盘上,一动也不动。薇龙见了,心里一牵一牵地痛着”。

当浪子露出孩童的姿态,是最为致命的,激起了薇龙包含母性的爱意。那一刻,她决定嫁给他,即便从此后是万丈深渊,她也要跳下去。

小说的结尾,薇龙和乔琪乔结了婚,司徒协和乔琪乔的父亲都送了厚礼,为啥送,大家心里都有数。书里说她从此就算是卖给了姑姑和乔琪乔,不是帮姑姑弄人,就是帮乔琪乔弄钱。

她的将来可以预见会更惨,乔琪乔原本对这婚姻是迟疑的,姑姑对他说:你找个有钱人家的女孩,哪里会像薇龙这么好说话?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

乔琪乔一下子就被说服了,薇龙最亲近的两个人,合计好了,要把她嚼得骨头也不剩。

薇龙是一个不完美受害者,她是睁着眼睛进火坑的,一次次,命运在关键时刻对她做出提示,从头到尾不放过向她展示真相的机会。她却总能找出理由,自说自话地把世界想象成理想状态,就像乔琪乔所言:“你不需要我骗你,你自己会哄自己。”“欲令智昏”用在薇龙身上不算过分。

但同时我们又无法苛责她,首先因为她只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她有一千一万个理由怨恨姑姑和乔琪乔,怨他们将自己带入深渊,却始终遵循自己的良心,她对乔琪乔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怪不到你身上。”一人做事一人当,也算豪迈。

其次,我们之所以如此了解她,正是因为自己有着许多葛薇龙附体的时刻。面对搞不定的人,我们会想象对方是个好人,或者,我们有办法把对方变成好人;当想要的东西出现在面前,我们会有一百种办法,告诉自己它没有那么危险。

多少次,我们和葛薇龙一样,大脑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们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却被欲望驱遣着,左冲右突,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这个普普通通的葛薇龙,有时野心勃勃,有时妄自菲薄,她很虚荣,很蠢,但我们依然爱她,因为她就是另一个我们,她的心路,我们也曾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