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179期)
【记录】
【悦读】
【文脉】
【记录】
“随心飞”在手,我们飞遍海角天涯
周一凌晨两点,九零后男孩耀耀从新疆喀什飞抵南京,短暂休息三四个小时后,又活力满满地站上讲台,开启紧张忙碌的工作模式。刚刚过去的周末,他再次踏上“随心飞”之旅,往返8000多公里,只为到喀什“打个卡”。他算了算,待在喀什的时间不足24小时,光在飞机上就耗了14个小时。“这番折腾够我去趟美国的了。”耀耀自嘲,但却乐此不疲。
耀耀的“随心任性”,得益于疫情期间多家航空公司的“花式自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民航业遭遇重创、客源骤减,行业凛冬下,东航推出的价格3000元左右、主打“一定期限内任意飞”的“随心飞”产品,带动了各航司类似产品的销售热潮。体验过“399元国内航线任意往返”“999元飞三次”的“白菜价”出行后,不少和耀耀一样的“旅行狂人”掐指一算:自己还缺一套“随心飞”。
为一碗螺蛳粉飞去柳州
延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一座小城。从并不宽阔的马路向两侧张望,用汉语和朝鲜语分别书写的店招,密密匝匝挂满了楼房墙面。这颇具朝鲜风情的城市景貌,让跨越半个中国飞来的南京男孩奕铭和妈妈觉得很是新奇。在熙熙攘攘的东方水上市场,人参、松茸、干明太鱼、葫芦被随意地摊在地上售卖,戴着口罩的打糕师傅抡着木槌,卖力捶打着蒸熟的糯米,捶打完再放到红豆粉、黄豆粉里滚一下,就做成了赫赫有名的朝鲜打糕。和儿子一路“逛吃”,刚刚结束癌症治疗的奕铭妈妈掩饰不住开心,她告诉儿子,“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如果正价购买机票,从南京双飞至延吉只为了过一个周末,无疑稍显奢侈,“随心飞”则给了奕铭“任性”的底气。不过,和耀耀这样的“独行客”不同,奕铭主要是为了陪妈妈散心。在厦门,他和妈妈环抱着一棵粗壮的猴面包树,请路人拍下合影;沙滩上,妈妈光着脚开心地奔跑,手拎的鞋子左摇右摆,快乐得像个孩子。
“随心飞”在手,全中国我有。如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圈定一个目的地?奕铭主要考虑城市特色和往返航班时间,选择那些“能多玩一会儿”的地方。疫情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去年秋冬以来,中国北方较南方更容易出现疫情,因此,职业摄影师陈默和朋友旅行时,更喜欢到南方去,“也有没算准的时候,朋友挑了成都,结果成都暴发疫情,最后只能取消行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
2020年12月19日,陈默和朋友从南京飞去西安。这一天是周六,拥有5天年假的陈默把前后两个周末凑成了一个长假,刚好符合“随心飞”产品只能周末飞的规定。19日中午1点半抵达西安,吃了回民街的肉夹馍,逛了南京没有的SKP商场,玩了大唐不夜城,第二天一睁眼,陈默又拉着朋友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饱览了神往已久的唐三彩艺术:彩绘生肖俑、天王俑、贴金文武官俑、骆驼载乐俑……斑驳流彩中,盛唐风华翩跹而归。在西安只待了一天,20日晚,陈默和朋友飞往厦门;26日,飞抵云南长水机场。至此,他们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划出了大大的反“Z”字形。
“没关系,西安下次还会专门来的。”陈默笑笑,阐述着他的旅行观,“没必要一次把整座城市玩个遍,把一个点玩细了就行。有意思的地方要慢慢玩。”
厦门最美打卡地之一沙坡尾
鼓浪屿上,游客在沙滩拍照,远远可以看到双子塔。
广州小巷
驱动着旅行者飞往天南海北的动力不尽相同。陈默是博物馆迷,他的朋友是个“吃货”。每到一地,陈默张罗着去当地博物馆打卡,然后和朋友穿越大街小巷寻觅美食。在广州,他们品尝了大众点评App上排名最高的云吞面、肠粉和烧腊,味道果然不同凡响。此后,陈默的朋友又利用周末时间不远万里飞到了兰州和柳州——为了吃一碗兰州拉面和螺蛳粉。
“我和老公也是螺蛳粉重度爱好者,已经把柳州列入行程,准备一有空就去嗦粉!”一提起旅行,紫萱瞬间忘掉烦忧。她为一家企业做新媒体运营,工作繁琐压力又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说,闲暇时间还要带娃。“我天天教育孩子吼得嗓子都哑了!所以我买‘随心飞’是为了解压。当我陷到生活的死循环状态中时,我没有办法排解情绪,我只能逮住机会‘说走就走’,借旅行高效地释放压力,再投入下一个循环中。”紫萱的话里透着一代年轻人的无奈,“就像我老公说的,你不去天南海北飞一飞,怎么能释放多巴胺?”
2000元/晚的民宿VS徒步行游
2020年6月,娟子刚刚退休,全家人一拍即合,一起买了“随心飞”。8月,娟子和老公抢到了某趟航班最后两张飞往西藏的机票,踏上了梦寐多年的西藏之旅。在八廓街,他们寻访了仓央嘉措去过的玛吉阿米餐厅;尼洋阁藏东南文化博览园里,娟子被漫天遍野的格桑花震撼得说不出话来;被藏人誉为“处女峰”的南迦巴瓦峰,游人十去九不得亲睹芳颜,娟子一行抵达时,面纱般的云雾恰好散去,金色阳光笼罩下,山峰如圣女娴然安卧,娟子忍不住尖叫起来。
南迦巴瓦峰
“疫情期间出游,不仅宾馆便宜,人也少,体验感更棒。”娟子感叹。这一趟出行,她发现旅游已经和从前不同,蓬勃发展的在线新经济正在为旅游赋能。通过携程App,娟子的老公订了间酒店,酒店提供接送服务,省去了不少烦恼;还在线挑选了一位评分很高的导游,私下加微信对接,服务确实优质。“导游是军人出身,三观很正,见识也广,在大巴车上给我们播放西藏农奴解放的纪录片,讲述西藏的政治文化历史,改变了我对导游‘只会讲段子’的印象。”娟子认为,是公开透明的口碑营销时代促成了这种变化,不由得感慨“互联网改变世界”。
娟子和女儿在丽江泸沽湖畔
娟子的女儿是九零后,有了“随心飞”,她一个冬天三次飞到东北滑雪,年轻人对“玩”的郑重态度,让娟子眼界大开。去年10月,娟子和女儿飞去昆明,几天后,又从昆明飞到泸沽湖。由于“随心飞”规定一次最多只能兑换三张机票,从昆明到泸沽湖,女儿坚持请妈妈坐商务舱,“一定要让你体验一次坐商务舱的感觉”。在泸沽湖,女儿根据小红书App推荐,订了一间一晚2000元的高档民宿,又通过一个叫“WeGo”的线上平台,预约了全程旅拍师,每日价格500元。娟子注意到,和女儿一样,许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并不急着去哪儿,而是喜欢悠闲地坐在大大的餐桌或露台边,聊天,发呆,有的女孩穿着帆布长裙,用当地丝线编着辫子,在露台边一坐就是一下午。窗外,摄影发烧友刚好把她当模特,笑着请她“凹个造型”。
事实上,大众旅游市场正在走向分化,呈现出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因“出境游几乎归零”而逐渐繁荣的国内旅游市场,又恰恰见证了这种分化。
七零后技术工作者阿健代表了另一类旅行者。他把旅游分为三种:一种是度假,看重享受和休闲,一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还有一种才是旅行,强调徒步,用脚步丈量世界。购买海航“随心飞”之前,阿健曾和户外俱乐部的旅友们两次飞抵新疆,进行高海拔徒步,也亲身勘探了美国著名探险家洛克徒步考察的经典线路——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深入贡嘎岭地区的“洛克线”。走在雪山悬崖边上,阿健特别有感觉,“高海拔线路是一个海拔缓慢提升的过程,一开始你会穿越原始森林,接着遇见草甸碎石,直到最后看到雪线,一路上的风光充满了层次变幻,真的太壮美了。”
西藏日喀则沿尼泊尔边境行
能徒步就不乘车,晚上有条件就住宿,没条件就搭帐篷野营,以阿健为代表的旅行者们追求一种对身体潜能、绝美秘境和人生体验的极度探索。在西藏,由于自己硬“作”,喝酒、奔跑、吹风一样不落,阿健出现了高原反应,却反而有些兴奋,大有“此行圆满”之感:“我们圈子里有句话,没有高反的旅行是没有灵魂的!”
旅行正变成一件“正经事”
黄河母亲像、羊皮筏子、黄河水车、马超龙雀、《读者》杂志……2018年12月,耀耀飞到兰州,集中打捞起关于这座城市的代表意象。2019年4月,他登上岳阳楼,亲睹“衔远山,吞长江”的巴陵胜状,至此把“中国三大名楼”打卡完毕。同年8月,在三门峡陕州地坑院,他第一次见识了“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民居史上的活化石”。2020年4月,他来到鲁商文化发源地——位于山东淄博的周村,红灯笼、明清建筑、高牌坊,处处透着北方特有的气派。在高校教戏剧影视文学课程的耀耀顺便在朋友圈出了道“考题”,问:张艺谋的哪部电影拍摄于此?
陕州地坑院
耀耀的导师笑称他“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去旅行的路上”。尽管也会为了一碗燃面飞到宜宾,耀耀更希望在旅行中获得一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互印证,借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用文青们信奉的格言来说就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有一年七夕,耀耀凌晨两点多落地济南,在到达区看到一个男孩捧着一大束玫瑰,等待女朋友乘坐的航班抵达。耀耀好奇地看了一眼屏幕,推断男孩应该是在等待末班飞机——03:12,从海口飞来济南。
这些细碎的闪光时刻,同样赋予旅行者以珍贵的价值。紫萱曾为了见爱豆专程飞到上海,无论是见到爱豆时的激动快乐,还是和“同担”(饭圈用语,指喜欢同一个爱豆的粉丝)压马路、吃烧烤、侃大山,都让她感受到旅行特有的“限定的美好”——旅行会结束,正是旅行的意义。“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世事多么无常。”紫萱说,“放下过多的包袱感,学会享受生命,这才是人生在世最值得做的事情。”
厦门沙坡尾
据耀耀观察,近几年来,喜欢“在路上”的人们越来越多。有人骑着摩托游历川藏,渴望在远离尘嚣处找回自我;有人一退休就买辆房车,带着老伴寻觅晚年的浪漫;更多的没有那么洒脱的人,也尽力地从繁忙生活的缝隙中,找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这段广告文案,时常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引用。“在别处”的生活,启迪着我们的当下。就像娟子说的,人只有扩大自己的行动半径,才知道自己多么渺小、愚蠢和狭隘。
眼下,“随心飞”即将到期,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局势平稳,内地航线也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对民航业来说,大受欢迎的“随心飞”不仅帮助航空公司改善了现金流状况,也使它们对潜在航空出行的来源和流向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有利于未来航线市场和出行产品的完善。对用户来说,“随心飞”培育起了一种更加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鼓舞他们探索世界、体验生活——这或许也是疫情改变生活的小小一环。
还剩一个月到期,许多购买了“随心飞”的用户打算“玩一票大的”。“我打算和老公孩子飞一趟三亚,感受阳光沙滩,再去‘中免’帮朋友代购。总之我是不可能让航空公司赚到我的钱的,我花的钱只能它亏本,不能我亏本!”提起“告别飞”,爽言爽语的紫萱哈哈大笑。其实她心里也明白,是否“飞回本”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生要过得随心、开心,即使置身繁忙琐碎的生活,也要永远保持随时“起飞”的能力。
随心飞吧!飞往海角天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悦读】
在山腰上,读懂中国
文/杨震林
人们常说,了解中国历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地标无疑代表着中国灿烂文明的各个峰值,透过它们斑驳的身影,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深处的中国,看清我们的来路。
20世纪的中国最是波澜壮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不懈奋斗,打碎了一个旧世界又创造了一个新社会,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也深深改变着世界。如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百年里中国大地上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洞悉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秘密,仅仅关注那些显赫的历史文化地标显然不够,历史的深层脉络常常潜藏在平凡细处,细剖一只有代表性的“麻雀”反而更有意义。
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的红旗渠就是一只不错的“麻雀”。
林县足够“普通”。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晋冀豫交界处,就会发现这个地处南太行东麓、漳河之南的山区小县实在是平常无奇。它没有可以傲骄的自然禀赋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没有彪炳千古的厚重文化以涵养文脉、厚植英才,更没有影响历史进程的宏大事件可为后人追思。倘若没有后来红旗渠的横空出世,它很有可能会悄然无声地泯然于中国近三千个县里。
但正因为它足够普通,也就具有了中国乡村的代表性,具备了个案研究的价值。它境内有高山深谷,也有河流丘陵,有干旱缺水的山岭,也有肥沃平坦的盆地。它西倚太行,东接平原,北枕漳水,南望黄河,既有纯朴豫风的底蕴,也有务实晋风的浸润,还有烈烈赵风的遗存。这里还是敌后抗战的前线、解放较早的老区,百年来经历过动荡巨变,也经受了血与火的革命洗礼。如果选择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乡村社会的“解剖”样本,借此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历史巨变,那么各方面都适“中”的林县完全可以胜任。
红旗渠也足够“典型”。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是新生的人民政权必须着力解决的治理任务,发动群众治山治水成为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主旋律。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历时十年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条“人工天河”。它成功地让浊漳河水翻山越岭流入“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林县,彻底解决了困扰人们数百年的缺水难题,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境地,让饱受苦难的林县人民升腾起追梦圆梦的勇气。抗日战争时,当地党组织和八路军就有过发动群众修渠引水纾旱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组织更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带领广大群众大规模治山治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努力改变贫瘠落后的面貌。红旗渠成功建成,使林县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历史,农业产值迅速位居全国前列,开启了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通衢,更留下了一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旗帜,激励着人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懈奋斗,一步步把“土气”的旧林县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林州。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早已写在旗帜上,镌刻在道路上。如果说百年林县的社会变迁是中国乡村迈向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那修建红旗渠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发有为、实现初心使命的时代见证。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惊艳问世的红旗渠,就是党相信群众、群众相信党,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出的人间奇迹。
山高路远、工程浩大,林县为什么要修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条件艰苦,林县凭什么敢上马红旗渠?跨省调水、劈山造渠不容易,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修成红旗渠?“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串起来回答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历程,串起来呈现的就是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气质。
红旗渠是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也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土气”的旧林县一步步蜕变为现代化的新林州的过程,描摹勾勒的正是中国乡村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奋斗图景。仔细端详红旗渠的面容,感知新林州的脉动,我们可以从中管窥中国的过去,知悉中国的当下,透视中国的未来。
物质意义上的红旗渠屹立于太行山腰,彰显着新中国建设者的力量与气质。精神意义上的红旗渠流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激励着身处山腰的我们,努力攀登更高的山峰。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全力以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蜿蜒盘旋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难道不是山腰上的中国最为形象生动的展示?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造就时势。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就是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冷静判断时与势,郑重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然后带领人民去努力奋斗、创造历史。当前,百年大变局叠加全球大疫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影响深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世界动荡不宁,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更需要初心如磐的定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初心如磐,虽百年犹未老;使命在肩,一世纪正青春。”山腰上的中国,我们一直在努力。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古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在与江苏有关的大量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不少儿童阅读启蒙的故事。至今读来,对于今天那些热衷于学区房、培训班的家长们,这些故事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是很多人都会背诵的《千字文》,也是中国最早的启蒙识字课本。众所周知,《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古代影响最大的三种儿童启蒙读物。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千字文》是诞生于江苏的“蒙学”名作。
元代赵孟頫手书《千字文》
南朝萧梁天监八年(509),在建康(南京)当皇帝的梁武帝萧统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要为皇族的子弟们编写一部字帖,所用字都来自鼎鼎大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梁武帝先命文学侍从殷铁石从留存的王羲之书法中拓印出1000个不同的字。然后,这1000张拓片被交给了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时任给事中的周兴嗣。
梁武帝
如何让梁武帝的子女们有练字的兴趣,又轻易记住这1000个字呢?
周兴嗣动起了脑筋。他面对着1000张拓片反复推敲琢磨,竟从无序的字中找出了规律。一夜之间,他编写出了一篇完美的韵文,一共250句,每句4字,每一字均不重复。这篇《千字文》句句押韵,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内容涉及社会、历史、伦理、修养等各方面。梁武帝读后击节赞叹,不但给自己的孩子们学习临摹,还公诸于世,让更多的孩子学习。
《千字文》在对梁武帝子弟们的童蒙教育起了积极作用。梁武帝的几个儿子在文学、绘画方面都有成就: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主持编撰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其他几个儿子如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等也都是著名文学家或书画家。《千字文》影响深远,后世的科举考场号舍就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文字为排列顺序。
南京江南贡院复建的号舍,用《千字文》命名顺序。 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摄
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人们就能够看到,江南贡院复建的号舍墙壁上就写着大大的《千字文》中的文字。更为重要的是,《千字文》至今还在激发着孩子们对文学和书法产生兴趣。2015年,《千字文》被列入南京24部“传世名著”之一。
有学者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儿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名贤集》《论语》《千家诗》《声律启蒙》《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合称为“蒙学十三经”。除了《千字文》,《朱子家训》也出自江苏人手笔,其中的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家喻户晓。
出自江苏的《朱子治家格言》是古代重要的家训和蒙学著作。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昆山人朱柏庐。在这篇家训中,朱柏庐用短短的634字,从劝勤勉学、励志自强、明理向善、本分守常等诸多方面,给孩子们提出了谆谆教诲,对他们的成长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江苏文脉深厚人杰地灵,《千字文》《朱子家训》这些蒙学著作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三国志》《世说新语》《太平御览》等传世名著中,记载着若干古代江苏神童。今天的孩子阅读这些先贤幼年的故事,在做人、为学、处世等方面都会有所收获。
六朝时期,出自江苏地区的神童数量众多,陆绩、顾恺之、萧统、萧绩、张率、沈约、刘显、陆倕、陆云公、陶弘景、陆琼……这些在文学、艺术、科学各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幼年时都聪慧睿智,很小就表现出了出众的天分。
《世说新语》也记载了很多江苏神童的故事,图为收入《江苏文库·精华编》的《世说新语》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载,东汉末年,苏州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陆绩。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认真刻苦。一次,陆绩跟随父亲、庐江太守陆康去拜谒袁术。宴会结束,陆绩礼貌地向袁术辞行,一弯腰,怀中滚出了宴席上款待宾客的两只橘子。袁术笑问道:“你来做客,为什么要偷偷拿走我的橘子呢?”小陆绩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橘子很好吃,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尝尝。”作为孝亲的动人典型,“陆绩怀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故事”之中。聪明孝顺的陆绩长大后,不仅官至郁林太守,还成为一位出色的天文学家。
陆绩怀橘 陈少梅绘
南朝萧梁时的文学家刘孝绰是徐州人,他四五岁就能背诵千余篇诗文。一次,刘孝绰的舅舅王融想考考外甥,给他出了一道题。刘孝绰略加思索,就一挥而就。看过文章后,身为文学家的王融也大加赞赏,叹为观止。后来,王融逢人就说:“当今天下文章写得好的,除了我,就是我外甥刘孝绰了!”
“咏絮”是古代形容女子才华横溢的代名词,《红楼梦》中用“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来形容聪慧过人的薛宝钗。“咏絮”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一位女神童的故事。
谢道韫咏絮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东晋丞相谢安的家族中,有很多聪明的孩子。一个冬日,建康城(南京)下起了大雪,处处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谢安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谈论诗文。这时,雪下得更大了,谢安问道:“孩子们,这漫天飞雪像什么?”侄儿谢朗答道:“像空中撒的盐。”侄女谢道韫则脱口而出:“像是春天的柳絮漫天飞舞。”将雪比作食盐和柳絮,孰优孰劣,谢安心中自有答案。他喜欢这个才12岁的侄女谢道韫,认为她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文学天赋。
《世说新语》被列入了“江苏文脉工程”《江苏文库·精华编》。这部不朽著作不仅记录着六朝士人的风流与不羁,也在各个方面给后人以启迪。
谢安
《世说新语·德行》:“谢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太傅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问自己的丈夫:“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答道:“我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由此可见,谢安家的教育,并非现代人常说的父亲隐身的“丧偶式育儿”。谢安虽然不直接教育孩子,却以自己的言行,为他们做出表率,这是一种虽无声却有效的“身教”。
范仲淹“断齑划粥”
当然,一个孩子从小聪慧,具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后天的努力。北宋名相范仲淹(苏州人)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五六岁时就会背几百首诗。他虽然天资出众,但非常刻苦。
《宋史·范仲淹传》中说,范仲淹早年学习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北宋魏泰《东轩笔录》中还记载着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说他在山中读书,每天烧一锅粥,等到粥冷却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他一天只吃两餐,每餐就吃两块冻粥。
由此可见,天赋当然重要,但即使是“神童”,也必须有后天的勤奋苦读,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否则就会上演“伤仲永”的悲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 吴雨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