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居然弄了这么大一座山当自己的陵墓?为什么他的陵叫昭陵?还把自己六匹马弄到自己跟前,得是还想到另外一个世界打天下啊?为何对魏征如此残忍?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暗藏着什么秘密?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

△ 唐昭陵九嵕山

华商网“寻唐迹·探访关中十八唐帝陵第二期-昭陵”现场的网友发出一连串疑问。

欲知结果如何,那就跟随李世民一起聊聊,他与昭陵的传奇故事!

公元2018年,距唐建都长安已过1400年。今听说有一群人计划用小半年时间,探访关中十八座唐皇帝长眠之地,与朕穿越时空来谝谝:大唐是如何兴盛,又如何在那不孝后代手中衰落。好吧,8月25日,在礼泉县文物局、昭陵博物馆等带领下,你们要来朕(唐昭陵)这里做客,那就先讲讲朕的故事。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

△ 探访唐昭陵活动合影

大家好,这是朕的述职报告

各位董事会的成员以及所有大唐子民!大家好,朕叫李世民,这是朕的述职报告!

“想把朕自己唱给你听,趁现在年少如花“诶呀,不好意思,不由得唱了起来。

公元626年,当时的朕28岁,记得刚开始即位的时候,大家都说朕这个董事长的位子来的不地道;但是朕要说,历史已经证明朕这人是个靠谱滴人,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正是因为朕延续了亲戚家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措施,才有了后面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才有了隔壁日本国不断派遣唐使来学习让日本成了咱们大唐的买家秀。

不吹咧!虽然别人都说朕伟大,但朕这辈子就觉得对不起一个人,那就是爱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危,眼看不治。她在临终前留下遗言“但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诶,毕竟我们夫妻一场,没有过过好日子,如今朕也是皇帝了,难道就这样就简单的薄葬了?还有光说因山而陵,埋在哪呢?最终呢,决定埋在朕之前选好的九嵕山,又令阎立德摄司空, 于九嵕山营昭陵。

爱后,咱们生死不离!

22

依山为陵,定九嵕山名昭陵

上面说了,爱后离去之后埋在了九嵕山,为何朕选择在九嵕山呢?

这得从朕这个叫虞世南的小弟说起。朕好歹也是大唐皇帝呢,咱们都讲究个视死如生,我想了,要像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那样越大越好,里面陪葬也要越多越好,不能给朕的大唐丢脸,可是这小弟不干了,说:老大可不敢这样!自古至今,没有不掘之墓,你弄这么好,难道不怕后人骂你败家,难道不怕别人偷你东西,你看汉朝那几位皇帝,有的连尸骨都让后人抛弃野外了。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

△ 唐昭陵九嵕山

后来一想也对,昔汉家皆先造山陵,既达始终,身复亲见,又省子孙经营,不烦费人功,朕深以此为是。古者因山为坟,此城便事。

而且,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但是埋在哪里呢?还是大唐人才济济,朝内有个阴阳家李靖。李靖综合龙、砂、水三方面因素最终定在了九嵕山,还说这是汉武帝生前就看中的风水宝地。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4)

△ 中国三大龙脉 来源:网络

为何九嵕山呢?九嵕山位于咸阳礼泉县东,据西安市70公里,海拔1188米,主峰周围分布着九道山梁寓有九龙相拥之势,从东南方向看九嵕山是一笔架,中间山峰高,两边低,昭陵就在中间峰上,因为中峰乃皇帝峰。李靖也建议陵址可定名为昭陵,凸现阳气,“昭”拆开为“召”、“日”,“昭”有召集、收集的意思,“日”为阳,代表帝王之气。此名可以弥补泾水割断龙脉的不足。

好了,名字有了,让谁建设呢?自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闫立德、阎立本两兄弟。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5)

△ 唐昭陵图

自此,昭陵开启了“依山为陵”的先河,也开启了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长达107年的建设。

33

仿唐长安城建制 昭陵六骏展雄风

提到昭陵,很多人问朕:为啥你的大量建筑在主陵建筑在北边呢?昭陵六骏为何都是朝向一个地方呢?里面真有《兰亭集序》真迹吗?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6)

△ 唐昭陵 摄影:车矢菊

好,今天我们就一一解开唐昭陵的之谜。接下来有请我们大管家(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老师为大家讲述唐昭陵唐史今生,这人可是不得了,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7)

△ 唐昭陵博物馆副馆长 李浪涛

作为以山为陵的昭陵,据有关史料记载,昭陵有垣墙围绕,陵山上有房舍、游殿,是供墓主灵魂游乐的地方。陵园总体布局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地形“因地制宜”来设计的: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8)

△ 探访唐昭陵

①.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修有栈道绕山腰400多米,盘曲而上,直达元宫门,陵山上有房舍、游殿,是供墓主灵魂游乐的地方;

②.九嵕山南侧和东侧的山坡及山下南部、东部的开阔平原地带是昭陵的主要陪葬墓区,现在的昭陵博物馆所在地就是陪葬墓之一的徐懋功墓;

③.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9)

△ 唐昭陵分布图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0)

△ 唐昭陵景区游览图(门票旺季30 淡季20)

北司马门遗址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1)

△俯瞰北司马门 摄影:车矢菊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2)

△李浪涛副馆长为大家讲解北司马门遗址

很多人来到昭陵都会问:为什么建筑都建在北边呢?所以今天就选取了唐昭陵兆域的北司马门为大家来讲解。三个因素:一,地势所迫,南陡北缓;二,一生志在北方,征高丽打突厥;三,玄武门之变得势。

北司马门是一组完整的东西对称的建筑群,南北纵长86米,东西最宽处61米,分布九嵕山北侧山梁的三个小台地上,建筑遗迹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3)

△讲解唐贞观二十三年大事件表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4)

△北司马门阙台遗址 摄影:车矢菊

第一台地上有三出阙台基一对、推测为列戟廊的廊址一对、北围墙外的小型建筑4座;第二台地的北边缘是庑殿式门址和北围墙、砖砌排水沟等;第二台地以上仅残存西侧建筑遗迹,保留有偏殿、方形小建筑、阶梯状长廊等。北司马门遗址的发掘还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昭陵六骏与长安城宫内“六厩”有关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5)

△李浪涛副馆长为大家讲解昭陵六骏

说到昭陵,必要说起陪伴唐太宗的六匹战马,所以唐昭陵石刻上面,我们选取“昭陵六骏”为大家重点讲解。“昭陵六骏”石刻是一组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与中国封建社会最具影响力、凝聚力的封建帝王的命运、性格、人格血肉相连的6件石刻作品。

以李世民在公元618~622年5年间南征北战扫群雄,统一天下乘骑过的6匹战马为蓝本创作设计制作出的高肉浮雕石刻作品。原石在每块上角有欧阳询书太宗自撰的马赞诗。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6)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7)

△ 唐昭陵六骏飒露紫原件与复制品

西庑房为“飒露紫”、“拳毛騧(guā) ”、“白蹄乌”。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8)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19)

△ 唐昭陵六骏特勤骠原件与复制品

东庑房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

现状:昭陵六骏中,其中“飒露紫”与拳毛騧(guā)1914年被盗运送往美国,现藏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院。

历史价值:

自昭陵首创北门立六马之后,高宗乾陵建造时也在北门放置六马,并且形成陵园石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后来的唐陵均援引前例。但从乾陵往后的北门六马不再是各具其名的写真浮雕作品,而是变成形态相同的圆雕立马,已经是一种程式化的陵园设置了。

十四国酋长像 反映大唐盛世

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0)

△ 唐昭陵碑林

说到这十四国酋长像,这里还有个传说: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当年驾崩之后,这些首领立即要割耳殉葬。最后于心不忍就雕刻了他们的雕像立于太宗昭陵,以此来陪伴太宗。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1)

△ 唐昭陵碑林石刻中“可汗”记录

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

仿唐长安城建制

我们把目光对准位于唐长安城北部偏东的大明宫。它最初是唐太宗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造的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宫城的平面形状略呈梯形,令人兴奋的是宫城的北面也有内外两道门,外侧是重玄门,内侧是玄武门,玄武门的南侧又有一座内玄门。重玄门与玄武门之间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夹城。这种平面布局结构与昭陵寝宫城垣的结构非常相似。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2)

△ 懿德太子墓 阙楼图 来源:网络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另有玄机?据文献中记载,唐长安城外廓城以及翠微宫、九成宫、襄城宫等离宫都是由阎立德负责建造的。阎立德与其弟阎立本既同为著名画家,又出身于工程世家,其父阎毗在隋代曾主持修筑长城、开凿运河北段等重大工程。贞观初年,阎立德先受命营建唐高祖山陵,后又建造昭陵。当时帝后所用衮冕服饰等也都是由他主持设计制作。在陵园设计中采用模仿长安城及宫城布局的一些做法,对阎立德来说,应当是驾轻就熟的。

43

百余座陪葬墓 历代帝陵之冠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3)

△徐懋功碑 摄影:车矢菊

现代考古通过对整个陵园的实地考察,已确认昭陵有193座陪葬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夫妇合葬墓,因而,陪葬人数远远超过200人,或有300多人;陪葬墓数目之多,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

陪葬墓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秦琼、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4)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5)

△韦贵妃墓 (羊虎居于两侧,颇有意思)

在文德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根据唐制贵妃仅次于皇后,所以在历史执政的后13年,韦贵妃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6)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7)

△魏征墓 摄影:车矢菊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亡,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给予极高评价,并赐魏征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而且是大臣墓地中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也是除妃嫔公主以外,唯一埋葬在九嵕山上者。魏征墓碑首的蟠桃花饰皆为当时艺术精品。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8)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29)

△房玄龄墓(石碑为新修)

如今,昭陵地面建筑虽被毁坏,又屡遭战乱破坏,但陵园遍布丰富的古迹和文物,依然藏有大量的古代美术工艺品及其他文物。这些历史的“活化石”也在诉说着他们与大唐的故事!

53

昭陵博物馆,让国宝真正地活起来

昭陵博物馆展示众多墓碑和墓志,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唐代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史料,展示了初唐书法艺术的高度水平。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0)

△唐建陵石狮(现藏于昭陵博物馆)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1)

△双头人面镇墓兽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2)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3)

△唐昭陵博物馆碑林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4)

△出土壁画

63

爱江山更爱美人,唐史今生看乾陵

经过朕与大管家的介绍(特别感谢:礼泉县文物局,昭陵博物馆),有没有对朕有新的认识呢?不要迷恋朕,朕只是一个传说。

千年岁月的湮没,虽然生死相依的恢宏宫殿和陵园建筑化为绵延的夯土及散落的砖瓦石片,壮观的外形早已不见,有人说朕的陵寝最“寒碜”,没有石虎、石狮什么的,但是那有什么用呢?只要朕和爱后在一起,生死不离。

话说,我们家还都是“情种”,特别是朕那不争气丢了大唐江山的儿子李治。下一期交给他吧,看他怎么交代,朕累了,大家都退下吧!

唐昭陵不愧为天下名陵(探访唐昭陵帝国雄风)(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