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可以马上得天下”,说明打天下就离不开马。《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关于三国时期打天下的小说,所以很多马出现在书中。打天下就得有军队,当时最厉害的兵种就是骑兵,曹操追刘备就是靠骑兵,几乎把刘备完全消灭。司马懿克日擒孟达靠的也是骑兵。除了骑兵,武将大多也是骑马征战的,“一吕二扎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三国名将无一例外都是跨马征战的。不仅赳赳武夫跨马征战,就连谋臣策士也会骑马,袁绍的谋士沮授被曹操俘虏,拒不投降,甚至盗马逃跑,被曹操所杀,说明沮授是会骑马的。就连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蜀汉军师诸葛亮都会骑马,书中至少有四次诸葛亮骑马的记录。

咆哮中的三国 马背上的三国(1)

由此可见,整个三国时代就是一个马背上的时代。不光北方人骑马,就连南方的孙权和他的将士都会骑马,刘备到江东结亲的时候,在驻马坡前看到大江之中一叶扁舟,出没风浪,随口说了句“北人走马,南人行船”。孙权觉得这是讥讽他们南方人不会骑马,于是撩衣一跃,飞身上马,飞驰下山,又疾驰而回,表示自己也会骑马。刘备见状,不甘示弱也表演了一番骑术,两位英雄相视大笑。为后世留下了驻马坡这一胜迹。

在《三国演义》中战马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武器装备,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象征。

马是忠义的化身。说起忠义的战马非赤兔马莫属。这匹马简直就是《三国演义》这部书里的神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说出了吕布的人才出众和武艺超群,更说出了赤兔马的神骏非凡和超群绝伦。这匹马从李肃献给吕布,让《三国演义》第一猛将吕布如虎添翼,更加英武盖世。曹孟德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遭到骑赤兔马,持方天戟的吕布强力阻击。在虎牢关下,刘关张三兄弟一起上,围着吕布厮杀,竟然没占到半点便宜,吕布能全身而退,全仗着赤兔马的神骏。后来,吕布白门楼殒命。赤兔马成了曹操的战利品。

咆哮中的三国 马背上的三国(2)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逼降关羽之后,曹操为了打动关羽,就把赤兔马赐给了他。有了赤兔宝马的加持,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真是彪虎生翼,所向披靡。在动乱的三国时代,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立下了赫赫战功,威震华夏。然而“物极必反,数穷则变”,登峰造极后的关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孙权所杀,赤兔马竟然绝食而死,和主人关羽一样成了忠义的化身。

这样忠义的战马并不是孤例。到了现代,还有《白马菲菲》这样的文学作品热情讴歌被日寇俘虏的我军战马菲菲绝食而死的抗争精神。战马作为忠义的化身从古到今,一脉相承。

马能救主。在《三国演义》里马具有超凡的力量,在危难时刻能搭救主人。刘备在荆州时,曾奉刘表之命征讨张武陈孙。对阵之时。刘备看到张武的马是一匹宝马良驹,赵云二话不说挺枪跃马,直奔张武,一枪刺死张武,将马缴获,献给刘备。这匹马载着刘备出席了荆州的年度工作会议。没想到,蔡瑁布置了人马准备在席间杀死刘备,只有西门未设伏。因为那里有一条檀溪,有几丈宽,是无法跨越的天然屏障。没想到,伊籍告诉刘玄德,蔡瑁要杀他并指示了逃跑路线。刘备立即骑马冲出西门逃命。结果一出西门,就见“一条大河波浪宽”,挡住去路,这就是檀溪。刘备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打马向前冲,那马竟然从水中腾空而起,一跃跳过了檀溪。刘玄德和背后追来的蔡瑁都十分疑惑,莫非有神助!

咆哮中的三国 马背上的三国(3)

除了刘备还有赵子龙在长坂坡骑着马、怀中揣着阿斗,勇猛冲杀之际,突然掉进了陷坑,眼看就要遭遇危险,结果一道红光飞起,那马竟然连马带人从陷坑中一跃而出。这简直比神马还神!这一跃真是惊险的一跃,救了赵子龙,也救了刘禅,保住了蜀汉政权的接班人!如果跃不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在逍遥津大战张文远,被困小师桥,也是依靠胯下的战马,一跃逃过了被拆毁的小师桥,突出重围,保了一条性命。曹操一生征战,多次遇险,其中被张绣偷袭那次败得十分狼狈,能侥幸逃脱,靠的就是胯下那匹长子曹昂的坐骑,没了马曹昂被杀,曹操却脱了性命。可见在三国时代,有战马就得生,没战马就得死。

马亦妨主。这就要说回到刘备打马跃檀溪的那匹宝马良驹——的卢马。蒯越的哥哥是个伯乐、王良之流的相马高手,所以蒯越对相马也略知一二,看到这匹的卢马就说,虽是宝马良驹,但会妨主。这话传到荆州刘表的耳朵里了,他刚把这匹马从刘备手里要过来,感到很不安全,于是就把这匹马还给了刘备。伊籍把的卢马会妨主的事告诉刘备。刘备不信,说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岂是一匹马所能妨的?这一番高论让伊籍十分佩服。这才有了后来打马过檀溪的故事,给刘备通风报信的就是伊籍。

咆哮中的三国 马背上的三国(4)

话说刘备自从得到的卢马的救助,就一直骑着这匹的卢马南征北战开疆扩土。这一天,要和军师庞统分兵两路进攻洛城。没想到,出发时,庞统的马尥蹶子,把他从马背上掀下来了。刘备赶紧把庞统的马拉住,并把自己的马让给庞统骑。庞统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拗不过刘备,骑了那匹的卢马。结果在落凤坡遭遇埋伏,被乱箭射死,连的卢马也被射死了。这匹妨主的的卢马最终还是妨了一位主人。在的卢马身上反映了人与天命的抗争,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不信邪、不怕鬼的可贵精神。

马有灵性。董卓在眉坞和貂蝉风流快活之时,王允和吕布等人已经计划好了要杀他。为了避免引起董卓的怀疑,专门派了一个因为董卓不给他升官而对董卓有意见的李肃去请董卓。李肃告诉董卓,汉献帝准备禅位给他。董卓听了之后大喜,于是乘车就回长安。半路上出现了几件意想不到的怪事,董卓所乘的马车突然折断了一个车轮,无法行进,只好骑马。没想到,董卓所骑的马竟然无缘无故的突然之间嘶吼咆哮,把辔头都扯断了。这两件接连发生的事情,引起了董卓的怀疑。毕竟,那是战乱年代,董卓也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有着相当的警惕性。满腹狐疑的董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是何预兆?”李肃很机灵,说这预示着,董卓将为天子,要弃旧图新,乘金鞍玉辇,是好兆头。听了这些话,董卓才放心前行。结果,一到长安就被吕布刺死。结束了董卓的罪恶一生。

董卓骑的马,在关键时刻发出了警报,而且得到了董卓的重视,眼看着王允煞费苦心设下的连环计就要被识破了,关键时刻,幸亏李肃能言善辩,加上董卓对他有意见,所以才彻底打消了他对于马断辔、车折轮的怀疑,安心上路。可见这匹马的灵性!

咆哮中的三国 马背上的三国(5)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在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关头,马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骏马只要出一次差错,历史的走向就会改变,《三国演义》就得重写,甚至就不会问世了。

骏马承载着英雄,创造了那个壮怀激烈的三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