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

这里所说的刘郎,不是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中的汉武帝刘彻,不是辛苦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三国先主刘备,也不是沈约《宋书·符瑞志上》“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中南朝宋武帝刘裕,而是标新立异、高歌特行的大唐诗坛巨星刘禹锡是也。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2)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度,唐诗则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这个时代产生了李白、杜甫等负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如果说李杜文章如日月光华,那么,白居易、刘禹锡、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贺、李商隐、杜牧等则似巨星灿烂。在这些巨星里,刘禹锡则以积极用世的思想、纯洁方正的人品和独树一帜、刚劲苍凉、自然清新的文风,而受到人们的推崇。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给人以启迪,他的人品仍让人景仰,他的诗文仍给人以深深的教益。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3)

大唐诗歌的天空星光灿烂,刘禹锡则是兼具思想家、改革家身份的诗坛俊伟。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无极县)。21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他和柳宗元等辅佐王叔文执政,积极主张革新政治,受到保守顽固势力的猛烈攻击。在短短八个月当政时间里,曾有过一些革新措施。不久,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谪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当时才33岁。他和好友柳宗元同命运,同是轰动一时的“八司马”贬谪事件中的人物。九年后,他被召还京都,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执政者,又被发落到连州(今广东连县)做刺史。以后还作过夔州与和州刺史。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卒时年71岁。追赠户部尚书。刘禹锡在政治上虽然失意了,可是他在诗文创作和哲学研究上却有很高的成就。有《刘梦得文集》40卷传世。后人称之为“诗豪”。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4)

刘禹锡是著名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家。写过三篇《天论》,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无神论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他还提出了“法治”的社会思想,这和封建社会的特权观念是相对立的。他在《天论》以及和柳宗元讨论的信中,把人和天(也就是自然和社会)加以区别:天之道在生殖,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治,其用在是非。认为在自然界,一切生物都为自己的生存繁殖而竞争,在竞争中强者胜,弱者败。生物界只有强弱竞争,没有是非可说。至于人类社会就不同,有维持社会秩序的礼法制度所规定的“是非”标准,作为每个人行为遵循的依据。他以“天人相分”的观点,明确地驳斥、否定了“天人感应”、“天命”与迷信。他认为人能利用自然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斩木穿山,冶炼金属。“用天之利,立人之纪”。“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所谓治万物,就是荀子所说的“人定胜天”。所以“制天命而用之”就非妄谈而是主观能动性所达到的境界。由于明确了“天人之分”,所以“天与人交相胜尔”。也就是天与人相交胜,各有所能,天与人各不相予。天没有意志,人可以征服自然,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反映了人民的要求。不仅驳斥“天命”论,他在政治上还坚定地反对权奸当政,提出要有“摘奸犯豪”的精神,足见其过人的政治勇气。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5)

刘禹锡在古文创作上很有建树。他的散文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其传世的近千余首诗文中,文的创作近三百篇,占总创作量的三分之一。刘氏散文在议论方面,大都说理透辟,论证充足,词锋犀利,雄健流畅,记叙与描写方面又能做到文情并茂,生动感人。正如柳宗元所说刘禹锡的散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除一些应酬公文之外,不管是长篇巨论或精简短小的作品,多数意味深厚,引人人胜。难怪《旧唐书》如是说:“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唐故中书侍郎平章韦公集纪》中李翱称“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由此可见前代文人对刘禹锡散文创作是肯定和推崇的。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6)

刘氏散文章流传最广泛的,当数那首不足百字的《陋室铭》。每当读到或者看到这些文字,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刘禹锡创造的艺术世界:并不高的山里住着仙人,并不深的水里卧着虬龙。一座简陋的小房子,正散发着品德的馨香。苔痕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在屋里座谈的都是博学的大儒,来往的都是研究学问的人。有时屋里传来清雅的琴声,有时传来虔诚的佛经。没有乐器乱耳,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人劳形伤神。这陋室真好,像南阳诸葛孔明的茅庐,如西蜀扬雄的亭子。即使孔子看到这小房子,也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简陋! 一千多年了,他用笔墨和节操搭建起来的那座陋室,越来越清雅,依旧散发着不绝如缕的清芬,成为了我们精神家园里一抹无比清丽而美好的风景。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7)

刘禹锡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诗歌佳作。他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仍然十分关心时政民生,和杜甫一样始终有一颗“穷年忧黎元,旦夕肠内热”的赤子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罹难依旧思黎民。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平蔡州三首》、《平齐行二首》、《城西行》等。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激情满怀,热烈赞颂这一重大胜利,他用诗生动地记述了当时人民拥护朝廷、渴望统一的惊喜心情。例如《平蔡州·其二》:“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闻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这与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了欣喜若狂的胸臆。《城西行》在记叙平叛事件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藩镇割据、残害人民的沉思和忧虑:“城西人散泰阶平,雨洗血痕春草生。”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8)

刘禹锡的闲适诗和伤感诗也很知名。他雄才不见用,一生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写了许多闲适与伤感之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白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云:“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情神。”本诗是刘回赠白居易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义深刻的千古名句。“闻笛赋”是个典故,晋向秀在友人嵇康、吕安被统治者杀害后,一次途径他们的旧居,闻邻人笛声悲凉,乃作《思旧赋》,这里借以抒发对死去旧友的怀念。“烂柯人”也是个典故。《述异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他在旁观棋至终,发觉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过百年。同辈之人都已死尽。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意谓被贬离京,只有二十余年,但人事沧桑,却有隔世之感。从他的闲适伤怀之作中,依然流露出了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品性和情怀,这正刘禹锡难能可贵的地方。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9)

刘禹锡在学习民歌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创作上最具独创意义的是他的《竹枝词》。长期在楚水巴山一带生活过的刘禹锡,对那些地方的民间歌谣深有爱好,并进行过一番认真的学习和改写工作,这给他的诗歌带来了新的气象。屈原流放江南时,见到当地民间祠神的乐舞歌辞,因此写了《九歌》。刘禹锡仿屈原作《竹枝词》九篇,让善歌者扬之。他的《竹枝词》就是吸收融会贯通了民歌的优美之处创造了新的风格的诗。这些为当时民间歌舞所写的乐词,曾经得到广泛的传播,证明它在艺术上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例如:《竹枝词》其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似侬愁。”其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联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些诗的特点是保存着民歌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感,能大胆吐露内心的情感,借助于比兴手法或谐音双关语,使人感到真挚而又含蓄,比之一般民歌又要细腻、华美一些。这些诗歌的题目取之于乐曲名,后来变成词牌的名称。《纥那曲》、《浪淘沙》便是。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0)

刘禹锡以怀古诗闻名。这些诗咏叹历史兴亡,对荒凉的故国台榭,表示了哀悼的情绪,格调沉郁苍凉,诗人以古今对比的手法,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想象,并从而得到深刻的启发。他的《金陵五题》充满了哀怨感伤的情味,流露了诗人对当时王朝衰微的感叹。例如:《石头城》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西塞山怀古》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间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毛泽东爱读刘禹锡的诗,他的一名英语女教师叫芦荻(其名就源于这首诗末句)。毛泽东一看到这个名字,就饶有兴致地吟咏了这首诗。《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借古讽今,说明了那些不可一世的权贵们,不过是一瞬而过的人物,暗含了只有那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才能永垂千古。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1)

刘禹锡更以讽刺诗见称。他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心中激愤,不能自平。在这种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比较著名的讽刺诗《昏镜词》、《养鸷词》、《百舌吟》、《飞鸢噪》和《聚蚊谣》等,诗寄托了他对当时社会丑恶现象的指责与不满,并且表达了开朗、乐观的精神。如在《飞鸢噪》的最后说:“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在《聚蚊谣》中则说:“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他最著名的讽刺诗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紫陌红尘迎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悦”,再度被贬往更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14年后被召回时,又写《再游玄都观》,仍然以讽刺的口吻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不顾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定、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再次被贬往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闲散的官职,故世人又称刘为刘宾客。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2)

刘禹锡的写景状物诗精炼含蓄,最见豪气。“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浪淘沙九首》(其一),该诗描写黄河源远流长、积沙极多以及飞沙漫天的景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浪淘沙九首》(其八),说明得到金贵的东西需要历尽艰辛。 “江南春色何处好,燕子双飞故宫道。” 出自《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写出了南朝故都金陵的春色之美,且余味无穷。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望洞庭》,描写洞庭湖秋夜水波不兴,明月与湖光相交融,别有一番朦胧之美。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出自《洞庭秋月行》,描写洞庭湖月映湖心、波涛汹涌、水染月色的晚景。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三),描写江边人家优美的环境与欢乐的生活场景。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九),描写近山处处花、远望是人家的田园风光。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出自《望夫石》,借石来写女子的痴情与坚贞。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出自《始闻秋风》,可见诗人即使到了暮年,依然然壮心不已,豪气犹在。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3)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前度刘郎今又来”。当我和这个历史老人久久对视的时候,我感到格外亲切和自然,因为刘禹锡不仅表现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勇气,而且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他那具有人民性、独创性、哲理性的诗文,不仅激荡着他愈挫弥坚、锐意进取的精神,而且蕴含着他崇高的人格和美好的品性。这正好与我们剧烈变革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应,这也正是刘禹锡的永恒价值所在。我们为人为文,不也可以从刘禹锡那里汲取养分吗?

三顾茅庐刘备与张飞的性格(一诗人自负有刘郎)(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