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

荔湾故事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荔湾,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两千多年。

荔湾故事,如涓涓细流,随千年花地到亲水荔湾,流淌过彰显“十三行”鼎盛商贸文化的时期,流淌过“白鹅潭”商圈变迁的岁月,流淌到走向世界仍保留西关风情的新时代,经久不息。

荔湾故事,保存了岭南文化特色的历史印记和风土人情,传播了一代代荔湾人的难忘回忆和民俗观念,雕刻了广府粤韵文化底蕴中奋发向上的荔湾精神。

荔湾故事好讲,粤剧童谣白话文道不尽,讲好荔湾故事,从《粤韵荔湾》到《商海荔湾》,从《千年花地》到《亲水荔湾》,我们每周不见不散。

亲水荔湾,

又怎么可以没有亲水的神呢?

人们来到荔枝湾,

往往会到仁威庙去看看。

那里供奉的,正是水神。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2)

亲水之神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中,人们将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组星宿,分别由一只灵兽看管,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玄武就是北帝。北帝同时又管水,是水神,大号玄武,又叫北方大帝、真武大帝,亦道教之神,其真身是龟蛇同体。

北方多山,南方多水,管水之神怎么又会兼管北方呢?”《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这样诠注道:“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3)

说到对水神北帝的供奉,人们立马会想到佛山祖庙,那又是佛山的历史文化地标。据记载,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4)

不说不知道,

广州荔枝湾这个仁威庙建成的历史更早。

仁威庙的历史记载

据《续修南海县志》载述,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在明代天启年间、清代乾隆和同治年间又相继进行过大规模修建,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而无论始建还是后来修建,仁威庙都是由泮塘十八乡乡民自发捐资的。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5)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仁威庙,

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其主体建筑略呈梯形,

占地2200平方米,

坐北朝南。

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因其精美的木雕、粗犷的石雕、剔透的砖雕,曾被誉为“桂殿兰宫”。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6)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7)

仁威庙的来历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8)

关于仁威庙的来历,

民间流传着泮塘村两兄弟的故事。

两兄弟一个叫阿仁,一个叫阿威,他们在家孝顺父母,在村助人为乐,出门打渔也老想着怎么替村里多做善事。有一年发大水,洪水足足两天两夜才退去,家家户户损失严重。两兄弟感到很难过,总想着要为村里做些什么以保日后平安。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外表奇异、感觉有灵气的大石,便将其抬回村里供镇邪祛灾之用。也真的很灵,村里从此“生活顺景,得心应手”,后传遍乡里,十里之内,参拜者众。到乡里集资修建庙时,乡人便将庙名改为“仁威”了。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9)

“仁威”之得名,也有说是因为孔子和关公的缘故。

庙里供奉着许多神灵,除了道家的玉皇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十二星君,还请来了佛教的观音,清朝时还邀来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原来,清代有一段时间禁止一切民间拜神活动,怎么办?泮塘村于是就向上申报说,乡民打算供奉孔子、关公,拜神也是敬拜教人仁义礼智信的孔圣人,还有有情有义的财神关二哥!这对民风的向善很有好处!事情,结果就办下来了。为此,庙里还新挂一联曰:“仁敷四海,威镇三城”。

三月三的北帝诞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0)

多少年来,泮塘村里的乡民始终记得,每逢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是当地最重要的日子。为祁求风调雨顺,以仁威庙活动为中心的派米、祈福、舞狮、吃盆菜等传统习俗,一直在民间延续。历史上的北帝诞,子时开始,络绎不绝的信众就来了。人太多时,大家只是排着队从北帝像前走过。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1)

是日,多条“好友村”的醒狮云集这里,会狮参神、高桩表演。接下来,宴开多围的泮塘大盆菜,更是吸引着来行诞的人们,个个不醉无归。北帝诞行诞当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叫“改衫”。据说,穿上北帝诞这一天所改衣服,一年到头都会受到北帝庇佑,家庭会和睦,诸事会顺利,小孩子则会健康长大。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2)

至于仁威庙里,更是长年香火缭绕。从大年初一的“上头柱香”,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都是上香客络绎不绝的日子。人们来到这里,就着香油点燃一柱香,逐个大殿行走,逐个默默叩首许愿,祈求诸神保佑,达成身体安康、家庭幸福、万事胜意等等的人生诉求。至于不同生肖属相的人,来到庙里还可以找到“一对一”的神灵服务,避免“犯太岁”等有可能对自己造成烦扰的不妥之事。

坊间流行一个段子,

说人们到全国各地旅游看景点,

基本上都有“看头”:

到北京是看“城头”,

到西安是看“坟头”,

到上海看“人头”,

到苏州看“桥头”,

到天津看“码头”,

到桂林看“山头”,

到南京看“石头”,

到河南看“光头”,

到海南看“浪头”,

到杭州看“丫头”。

那么,广州呢?

段子没说。

一旦走进仁威庙你就会知道,到广州看的是“庙头”,看的是寺庙特色、街坊口味的拜神文化。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3)

数数手指看,

公元1052年至今,

仁威庙快有千年历史了。

都说有山就有庙,

其实,有水也一样,

有水就有庙和街。

在亲水的广州、亲水的荔湾,

对亲水之神的千年敬拜,

其实处处都有“庙街传说”。

荔湾仁威庙七夕文化节 荔湾故事仁威庙(14)

【摄影:郑迅 黄国祥 林皓】

【编辑: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