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出现新变化后,俄军的表现让外界大跌眼镜,同时也将俄方卫星系统建设不完善、卫星数量太少等弱点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普京政府可谓煞费苦心,拿出了自己所剩不多的家底。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1)

据卫星网等俄媒报道,在10月10日到26日这半个月内,俄罗斯总共计划进行6次火箭发射,利用不同型号的火箭将近10个航天器送入太空之中。在这些航天器中,除了26日将送入太空的MS21是向国际空间站运输物资的飞船,已于12日进入太空的“安哥拉2号”卫星是安哥拉向俄罗斯订购的通讯卫星,其他的都可以用于协助俄军作战。

在这批卫星之中,俄军最先发射的是一颗“格洛纳斯-K”系列导航卫星。而俄方选择先发射这颗卫星,无疑是受到了导弹精度不足一事的影响。自战争爆发以来,俄军一共使用了超过3000枚各类导弹,但整体精度不高,甚至出现过弹着点距离目标800米远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卫星数量较少,定位导航能力不足,辅助作战的民用版GPS,在定位准确度和抗干扰性能上又不如军用版本,最终影响到了作战。俄方此次发射这颗“格洛纳斯-K”卫星,无疑是要补齐己方的不足之处。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2)

在“格洛纳斯-K”之后,俄方第二波送入太空的是“宇宙2560”“宇宙2561”等光学军事卫星,这些卫星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加强区域侦察,弥补自身战场情报感知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乌军此次反攻初期,俄军其实挡住了乌军在南部战线上的攻势,但乌军随后大胆调动兵力,转而在哈尔科夫方向上打了俄军一个措手不及,从俄军兵力薄弱处取得了突破,险些合围俄军一个集团军,并最终将俄军赶出了哈尔科夫地区。如果当时俄方能够通过卫星等侦察手段,及时发现乌军的兵力调动,同步作出调整,这场败退便极有可能避免。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3)

此外,俄军在前线极为缺乏察打一体无人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海鹰10”等侦察机也被乌军手中有“毒刺”等防空武器大量击落,俄军在一线的侦察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无论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还是协助前线部队作战,这几颗光学军事卫星都极为重要。

在将导航和侦察卫星送入太空后,俄军又在22日将3颗“信使-M”通讯卫星送入了太空之中。而“信使”系统恰恰是俄罗斯现在唯一的低轨通信卫星系统,除了保证通讯,“信使-M”还可将“格洛纳斯”系统的坐标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与通信中心,这无疑将在增加俄军通信能力的同时,优化“格洛纳斯”的性能。

在这一系列的火箭发射之中,最让外界关注的是与“信使-M”一同被送上天的一颗“斯基泰人-D”卫星。这颗卫星是“斯基泰人”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可以视为俄罗斯的“星链”系统,与“星链”一样负责提供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网路服务。而在乌克兰战场上,“星链”系统早已成为了乌军作战的重要辅助工具。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4)

除了属于与“星链”系统类似的“斯基泰人”系统,“斯基泰人-D”还是俄罗斯“球体”卫星星座项目的首颗实验卫星。按照俄航天部门的说法,“球体”项目拥有卫星通信服务、对地观测等众多功能,在建成后可以让俄罗斯拥有“最现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监控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俄方此番动作不小,但能否彻底补齐其在卫星领域的短板,还是个问题。首先是西方的对俄制裁,有可能导致俄卫星零部件短缺。要知道,在这批发射的卫星中,除了“宇宙2560”等是专门的军事卫星,“格洛纳斯”、“斯基泰人”、“球体”等系统其实都是军民两用项目,而俄方的民用卫星零部件有70%的来自海外。因此,西方制裁导致的断供,很有可能影响俄方的卫星生产。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5)

其次便是钱的问题,按照俄相关部门的估算,整个“球体”项目需要花费1.5万亿卢布的资金。即便是在和平时期,这么大的资金需求,都不是俄方能够轻易满足的。截至目前,普京政府同意用于此项目上的资金只有1800亿卢布,还是分期付款,最多一年给180亿卢布。在未来,俄方恐怕需要想办法引入私企的资金,才能完成这一项目。

俄罗斯大推力火箭起飞质量(俄罗斯6枚火箭上天)(6)

从俄方近期频繁的火箭发射来看,在前线战事不利后,普京政府确实想要在卫星系统建设上亡羊补牢,但现在才想起行动,很有可能为时已晚。在俄罗斯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普京政府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发射并确保足够数量的卫星运营,彻底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极低。

而俄方的遭遇,也是他们在用血的教训提醒外界,要想真正发挥信息化作战的效能,完善的卫星体系以及配套的快速响应补星手段必不可少。而事实上,这些工作也确实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推进的。毕竟在未雨绸缪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向来不会让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