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魏晋人物,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想起一个词:名士风度。

所谓名士风度,就是因为在这个并非盛世的政权混乱朝代,有很多名士们借酒佯狂醉、遁隐山林,他们用玄学清谈和洒脱不羁来冲击礼教的束缚。与之相对应,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便形成了遁隐山林、求仙、问药、不及时事的文学创作倾向,"建安风骨"那悲凉慷慨的风格荡然无存。而这群独特群体之中,曹操的养子何晏就是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

一方面和很多同时代的名士一样,何晏倡导玄学,追求虚幻缥缈的无为大道,言谈之中甚至将生死、贫富、贵贱、荣达一切外在枷锁都抛之脑后。另一方面他又积极追求生命长度,依靠服用五石散等药物追逐长生,这种矛盾的价值追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1)

何晏:名将之后,官运亨通,俊美男子

想要了解何晏这种矛盾的人生选择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位美男子的坎坷一生。

何晏的一生堪称传奇。本是东汉末年重臣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但生父早逝,曹操因垂涎其母尹氏美色,纳之为妾,他也因母亲而成为曹操的养子。少年时便因才秀知名,深受曹操喜爱,甚至将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许配给他。后来曹氏政权动荡,他依附大将军曹爽,因而官运亨通,最后甚至被封为列侯。但最后结局却很不幸,在高平陵之变后与曹爽等人都被司马懿所杀。

不仅身世显赫,史书记载何晏相貌还极美,在《世说新语》中曾用一个简短故事表述何晏长相,后世概化为成语"何郎傅粉"

这个故事是说何晏姿仪俊美,因为皮肤靓白、吹弹可破而闻名遐迩。魏明帝曹丕一向与他不对付,怀疑何晏脸上擦了白粉,于是就在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把何晏喊来,赐给他一碗滚烫的热汤饼,并让他当场吃完。一碗热汤下肚,何晏脸上大汗淋漓,于是便用红色的衣袖擦拭汗水,但出乎曹丕意料之外的是,何晏的脸变得越发皎然洁白。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2)

听完这个故事你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身形颀长,着一袭宽袍大袖的朱红外衣,目若朗星,剑眉入鬓,唇若涂砂,堪称风流倜傥。这便是美男子何晏!

纵观其人一生,有两件事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一是创立玄学;二是率先服食五石散,并引发许多魏晋士人的效仿。这两件事一方面显示出何晏作为士人代表,在当时几乎有着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标杆性,同时也反映出他作为普通人面对灰暗现实人生而产生的郁郁沉沦和迷茫无助。

崇尚贵无,玄学肇始之人

可以说玄学是整个魏晋时代的精神文化灵魂,而玄学产生的标志是何晏、王弼率先提出的"贵无"论。

何晏的学术观点是从论证圣人有名无名这个问题开始的。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超凡脱俗,就在于他们无名无誉,抛弃了一切外在事物的纷扰,是自然(道)的精神的体现。鼓励士人抛弃荣辱、贵贱、贫富的自我枷锁,以臻此境。

但他一生所行却与自己的理论背道而驰。作为曹操的养子、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很多人将其视为士族文人的代表,他提出"贵无"的玄学理论主要是要求君主追求政治人才的"中庸之德",以确保自己和广大士族阶层的利益得到保护,得到认可和尊重。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3)

这可能和大家的固有观念不同,很多人认为玄学家们是一群挥麈谈玄、超然物外的风流名士,但如果你翻阅《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在魏晋政治场上的每一次风云变幻中都离不开这群玄学家的积极参与。这群清谈的名士们实际上对政治角逐或明或暗地表现出偌大的兴致,而何晏可谓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嗑药始祖,五石散的推广者

除了倡导玄学,何晏还有另一种“贡献”:嗑药,具体来说,是服用五石散。并使五石散成为魏晋士人争相追逐的风尚。

一般认为五石散的药方是汉代张仲景为了治疗寒症等疾病而特意研发的,但首次自身无病却服用五石散的便是何晏。有人曾考证何晏服用五石散的目的在于增强体力,其根源是他为人好色,希冀通过服用药物获得"神明开朗"的效果(这是为了什么我就不展开说了)。对此,《世说新语•言语》有所记载: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4)

但所谓何晏口中的"神明开朗"其实是掩盖真实目的的障眼法。通过服食五石散,何晏最希望得到的效果有二:

其一是他自己说的"神明开朗"。这其实还依托于他的玄学主张,按照合演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有限,肉身就是束缚精神超越的皮囊,为了追求"神明"必须要借助某些物品来麻醉身体。

在何晏看来服食五石散是否能获得长生不老这似乎暂时无法取得证明,但从短时服食的效果来看,五石散确实能让他面色红润,使他看起来青春焕发,有种体力增强的感觉,这种错觉让他坚信嗑药真的能长生,并将这种药物大力推广。

何晏服药的第二个原因与他的放荡生活也有着密切关系。何晏姿仪昳丽、形貌出众,而服食五石散能让他面色更加红润,得以取悦女性。作为曹操的女婿,何晏虽然和金乡公主成婚,但两人感情不合,他为人也不安分,时常与其他女人来往亲密,甚至这种生活放荡到了"好服妇人之服"的地步。正是因为耽于声色,年岁渐长的何晏颇有力不从心之感,而服药却让他又重新焕发了第二春,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处理与女性的关系。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5)

但何晏却不知道五石散虽好,却不能贪杯。长期服食五石散给他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在人生最后时期,这位过分嗑药的美男子常常"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这几乎就是因为服食五石散而成为了一位瘾君子了。

何晏生活矛盾的背后是政局与个人人格的混乱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何晏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大力倡导"贵无",追求圣人的超妙境界;另一方面,却大肆服食药物、耽于声色……是什么造成了何晏如此的矛盾呢?让我们从时代背景与个人人格出发,去一步一步的探索。

有史记载,在魏明帝死后,以大将军曹爽为代表的曹氏政权与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展开了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尽管数目庞杂的世家大族对抗曹氏政权采取了各不相同的策略,但实质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力争在这场政治角逐中捞到好处和实惠。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们掀开了名士假面,或不惜损人利己,出卖同僚;或朝秦暮楚,成为墙头草。

在这场政治角逐之中,玄学肇始之人何晏表现如何呢?

这位崇尚"贵无",满口圣人无名无誉的玄学大师何晏在政治上表现得很让人大失所望。在《三国志》中记载了何晏这段堪称人格污点的卑劣故事:

"初,宣王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作为曹氏家族一员,何晏依附大将军曹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上他也因此成为了曹党中的一员得力干将。但当他与曹爽的关系内幕被宦官张当出卖后,他先是坦然接受了司马懿的委任,亲自审理曹爽一党的案件。甚至为了摆脱干系,他不顾往日的情分,对曹党人员穷追不舍。何晏本想通过出卖同党以期解救自我,但最终也没有摆脱与那些曹党同仁同样的下场。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6)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玄学理论上,何晏以"贵无"为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表面看上去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的清谈名士,但实际上在政治斗争中他却以朋友故旧为代价,企图换回自己的政治生命。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与《世说新语》乃至中国文人崇尚的人格气节,也是大相径庭的。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说,何晏所处的魏晋时期并非盛世,政局动荡,权柄季度易手。正是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场景让士人们不免兴起朝不保夕的忧虑,这种郁闷又长期不得解脱只能假借放浪形骸来宣泄,而社会文重心由帝王转向文人士大夫又让他们人格发展过程不免有所偏移。

一面是惨淡灰暗的社会现实,一面是虚无缥缈的问药求仙,以何晏为首的魏晋名士们显然处于两难的抉择之中。他的人生经历是如此复杂,而选择机会又是如此多样,矛盾和苦恼一直折磨着他,所以往往今日做出了看似恰当的选择,明朝又会后悔不已。

在这样的时局里,何晏本身的人格又不坚守,故而一直左右摇摆,造成了矛盾的生活。

魏晋玄学发展第2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魏晋玄学家何晏)(7)

结语

透过何晏其人,我们不难管窥到以他为首的魏晋名士内心的纠结挣扎,当时很多名士的种种怪癖都不难得到完美的解释。他们的纵情长啸、遁隐山林看似放淡从容,他们的手挥五弦、俯仰自得看似潇洒自在,但慷慨悲歌之余更多的是对生命短逝的悲伤、人生无寄的怅然,而正因为这种人生无寄的茫茫然,让他们生出对生命的依恋和执着。

乱世之中,这群超逸不羁的魏晋名士,他们怀着对人生、命运、生命的忧思与欲求,清谈、吃药又喝酒,他们轻裘缓带,姿容俊逸潇洒,在外在翩翩的姿态下,是内里的颓废、消极与悲愤。

参考文献:《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三国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