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解宏乾

20世纪50年代,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西南部的大场老镇,曾被辟为全市的佛教公墓区。但由于世事变迁,原佛教公墓区早已不复存在,这里建起了工厂及居民区。2008年8月,原工厂进行改造,围墙被拆除后,被厂房的围墙圈起来的圆瑛大师纪念塔重见天日,让人们再次回忆起这位曾经浴血奋战,在战场率领众僧侣救护抗日战士的高僧。

由于身处乱世,圆瑛大师一生都在为争取和平保卫和平而奋斗。身为中国佛教会会长的他,代表中国佛教会致书日本佛教界,“我佛慈悲平等救世为主义,贵国号称信奉佛教,则对国际间,应实施慈悲平等主义,而造成东亚和世界之和平。”他希望日本佛教徒,本着释迦牟尼的慈悲救世主义,“各出广长舌相,共奋无畏之精神,唤醒全国民众,条陈贵国政府,制止在华军阀之暴行,遵守国联之议案,即日撤退。免丧两国之邦交,免遭各国之公愤,免坏东亚及世界之和平”。1932年2月,圆瑛又通告全国各寺庙、各佛教团体启建护国法会,旨在唤起全国佛教徒奋起抗日。

炭治郎悲惨故事(救国救难被称英勇僧侣)(1)

1937年12月圆瑛法师前往南洋赈灾募款

在狱中,圆瑛受到严刑审讯和利诱,乃从容陈辩,义正词严。明旸法师回忆道:“宪兵们面目狰狞,虎视眈眈……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时刻,日本宪兵就对先师进行严刑审讯,态度野蛮,几濒于危。师以从容陈辩,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坚持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圆瑛大师威武不屈,在严刑审讯面前仍做道场,连打三个“净七”,并以绝食与日寇做斗争。

圆瑛大师被捕的消息引起了民众的公愤。1939年11月,日寇释放了圆瑛师徒二人。圆瑛大师出狱后,致函福州鼓山涌泉寺辞去方丈之职,走上了更为坚毅的抗日之路。

圆瑛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1942年,在圆明讲堂举办了圆明楞严专宗学院、上海圆明佛学院、圆明法施会,刊印圆瑛法师所著《楞严经讲义》等20余种经书,并设莲池念佛会,培植僧才,使圆明讲堂盛极一时。他在给北平中国佛教学院师生赠言中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亡,教徒有责。”

炭治郎悲惨故事(救国救难被称英勇僧侣)(2)

曹王禅寺内的圆瑛大师纪念塔

1953年,圆瑛大师圆寂后,其肉身安葬于宁波天童寺。同年,由赵朴初等人提议,中国佛教协会在大场公墓修建了圆瑛大师的纪念塔。圆瑛大师纪念塔,是一座八面形的指发塔,系用水泥浇铸而成。由于长年嵌于水泥墙内,加上风雨侵蚀,现已残破不堪。塔高约2.5米,底座为莲花座,上面分为三层,上层为塔顶(已残),中、下层分别用钢筋固定,形成分隔的八个平面。在下层八个平面中,正面刻有“圆瑛大师纪念塔”七个大字。其余从左到右七个平面,镌刻着大师弟子明旸撰写的《圆公师尊略传》。

这座纪念塔,现在已被请到嘉定区徐行镇曹王禅寺内,准备修复之后,奉安于此,供人们凭吊与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