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长赐”轮搁浅事件5个月后,长荣海运最新一艘两万箱超大型船“长范”轮首航苏伊士运河并顺利通过,运河管理局登轮献花致意。“长范”轮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载箱量23992TEU),也是目前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最大船舶。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2)

随着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顺利通过,今年两次火出圈的苏伊士运河,她背后的故事,你真的了解么?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3)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三大洲的十字路口。运河北起塞得港,经苏伊士运河大桥、蒂姆萨湖、大苦湖、小苦湖注入红海,全长约190公里,于1869年11月17日通航。历经数次大规模改造和加宽,现河面北部宽345米、南部宽280米,平均深度22.5米,可保证满载25万吨巨轮通过,是全球少数具备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无船闸运河。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4)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也是埃及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每年通行的船只数量、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量都居世界运河之首。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5)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船只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公里。2020年,全年有100多个国家的1.9万艘船只从苏伊士运河经过,苏伊士运河运送的货物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14%,可见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更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多年来一直与侨汇、旅游、石油一道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2020年累计为埃及带来56.1亿美元的收入。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6)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7)

大航海时代,在东西方贸易中,埃及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商人是热那亚人和。热那亚人把中国的瓷器、茶叶,印度的香料装上大船,经过红海运送到今天苏伊士运河的南端,然后把货卸下来,通过陆地运输到北端,交给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沿着地中海,把货物销售到欧洲各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条贸易之路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主通道。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8)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同为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开辟了葡萄牙与印度之间的航道。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9)

此后,英国、荷兰、西班牙等过纷纷改走好望角,英国在竞争中逐渐胜出。好望角虽然多风多雨、海浪汹涌,也为称为“风暴角”,但长期作为主要航线,一方面因为纬度尚未超过南纬35°,航行风险大大低于南美洲的合恩角;另一方面就是实实在在的节省了运输成本。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0)

1704年,英国人占领了直布罗陀海峡,掐死了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出海口,愣生生的把德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变成了内陆国。随后,英国占领了好望角,掌握了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亚洲这条线,同时也掌握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线路。

18世纪开始,英法两国加紧争夺,法国企图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以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夺取东西贸易的垄断权。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决定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最初、也是最主要原因,就是国际地缘战略价值。

1805年11月9日,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者——斐迪南·德·雷赛布,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卫星城凡尔赛。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1)

雷赛布1825年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并于1832年被派往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期间,雷赛布因为见到拿破仑主要工程师佩尔(J.-M. Le Pere)对苏伊士地峡的测量报告而萌生了开凿运河的想法,并同土耳其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当时埃及在土耳其控制下)建立了友好关系,因为这层关系,他又成为了阿里义子赛义德·帕夏的老师。注意,帕夏深受雷赛布的影响。

虽然重要关系网已经建好,但决定开凿运河的关键人物赛义德·帕夏,仍然需要蛰伏的时间。1854年,赛义德·帕夏终于成功继任埃及总督,为了摆脱土耳其控制、获得西方国家支持,授权当年的老师雷赛布开凿苏伊士地峡,此时雷赛布终于正式接近了22年前的梦想。

因为前面有了佩尔的测量报告,在雷赛布的努力下,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开辟直接通道的初步方案很快就成型了,雷赛布也同时启动了运河开凿资金的筹备工作,并于1858年组建了国际苏伊士运河股份有限公司(法国52%、埃及44%,剩余为其他国家),1859年4月25日正式在塞得港动工。运河全部工程于1869年11月17日完成,并正式通航,雷赛布因此名利双收,被奉为法国民族英雄。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2)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即由法国控制,但法国的控制使英国如坐针毡,因此英国于1875年借埃及财政拮据以及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需要英国支持的机会,以不到400万英镑的廉价买进了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股票(44%),实际上控制了运河公司。

1882年5月,英、法借口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将军舰开抵亚历山大港,占领埃及后运河由英国控制。至此,英国的海军可以沿大西洋南下,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从苏伊士运河出来,经过红海直接抵达印度,马来西亚,不必再绕行好望角。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3)

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埃及革命成功,在英国逐渐失势以及联合国的帮助下,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由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简称SCA)负责运营。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4)

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雷赛布不单是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者。1875年,在讨论跨美洲运河修建事宜的会议上,作为因开凿过苏伊士运河而名扬天下的雷赛布,几乎以一人之力否定了尼加拉瓜方案而决定了巴拿马方案。虽然这一方案让雷赛布晚年不保,但巴拿马运河也成功开通并运营了107年,这么看,雷赛布依然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5)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6)

据不完全统计,自1869年通航以来,在苏伊士运河上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搁浅事件超过60起。今年3月发生的“长赐”轮搁浅事件更是造成了百亿损失。既然这条航道如此重要,又这么怕堵塞,为什么不去拓宽、挖深呢?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7)

事实却是苏伊士运河通航151年来一直在拓宽、挖深、改造。最新的一次改造是2015年8月6日宣告完工交付的,其主要内容是拓宽、加深37公里长的旧河道,同时开凿317米宽、35公里长的“新苏伊士运河”,令运河中拥有“旁道”的区间增加。

但现实是,每次改造的结果,都反倒大幅增加了发生堵塞的危险。之所以如此,船东、承运商和运河管理方、埃及政府都有责任。

当运河每次改造并因此提高可放行标准尺度,船东、承运商就会相应量身定制新的放大号“顶格船”。由此导致,运河改造得越宽、越深,穿梭其间的“顶格船”尺寸重量和载重也越大,搁浅、堵塞的风险于是只增不减。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8)

另一方面,自运河国有化后,埃及政府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一直将其视作“摇钱树”。在运河改造过程中,埃及总统将原定改造工期由原定的3年缩短为1年,导致工程质量和配套不如预期——原本专家主张的全程双向航道方案并没有实施。因此,苏伊士运河应对事故风险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除此之外,运河管理方对超标船只的“纵容”也加大了搁浅事故发生的风险。“长赐”事件后便有船员指出,很多明明吃水过线的矿石船、散货船,在交足费用、用“理论吃水”顶缸后,居然也被放行。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19)

由此看来,搁浅事件频发并不是偶然,风险隐患一直存在,出事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尽管“长范”轮的通行能够证明苏伊士运河有能力迎接和容纳现代化的巨型货船,但是要杜绝搁浅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各方的重视和管控。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20)

古代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古往今来事)(21)

来自港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