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个熟悉而温暖的称呼,是心底最柔软的港湾。

五一期间,回家看了母亲,短短的呆了两天时间。

离开时,母亲出门相送,我没有回头看她相送的身影,上车径直而去。出发十几分钟后,看着车上母亲为我准备的大包小包吃食,竟是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慈母线游子衣歌词(母亲节慈母线游子衣)(1)

孟郊写过一首千古传诵的《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艺术性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而此情此景,再次想起《游子吟》,我亦有深深的共鸣。

慈母线游子衣歌词(母亲节慈母线游子衣)(2)

我的母亲是一个遗腹子,与生身父亲未曾蒙面,外婆带着腹中的母亲嫁了人。母亲十岁时,外婆又撒手人寰,从此,母亲便成了没有亲生父母的孩子,与养父、弟弟妹妹一起生活,直到出嫁。

自幼无父无母的母亲,养成了要强的个性,年轻时与父亲的日子过得艰难,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的农活母亲都是亲力亲为,一力抗下家里的所有重活累活。过度的劳累加之身体体质不是很好,以至于母亲现在的身体很差劲。然而要强的母亲从不把自己当做病人来看,家务照做,农活也照做,我跟弟弟喜欢吃的小食物,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做一些放在家里,似乎要证明一下自己依旧康健,而非一个什么都不能做的老人。今年,她已经对着我感慨了好几次:我现在年龄不大,却已经到了要孩子来养的程度了,是不是太没用了。乍听到她笑着对我说这样的话,我并未放在心上,只觉得她是在说客套话呢。然而,今天当她再次提起时,我才意识到,这个念头,一直在她的心里。

我竟不知,如何来宽慰她。

慈母线游子衣歌词(母亲节慈母线游子衣)(3)

由始至终,母亲首先想到的,都不是她自己。身体不舒服她不会告诉我,因为怕我担心;想换一个手机她不会告诉我,因为她不想我为她多花钱;她与父亲争吵后心情不畅快也不会告诉我,因为她不想我为她劳神......我的母亲,她宽广的心里,装着整个家,装着父亲,装着我,装着弟弟,还装着我的幸福,弟弟的幸福,唯独,装不下她自己。如今拖着病痛,夜里都无法安眠的母亲,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怕给我和弟弟添麻烦。

不为人父母,不知父母情深。母亲对孩子的情,是连着血和着泪的牵挂与深爱,倾其一生,也只能报答其一二。

我无法给她任何宽慰的话,只有默默的接受她的爱,再默默的,把我的爱给她,以求能回报一二。

慈母线游子衣歌词(母亲节慈母线游子衣)(4)

离开那天清晨,她依旧早早起床为我们做早餐,准备了我家孩子喜欢吃的豆花,还有她自己晾干的竹笋、蕨菜,她并没有挽留我多玩几天,因为她不忍担心我的工作。素来利落干脆的母亲,也并未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只是叮嘱我不要把书啊衣服啊落下了,然后含笑说,开车慢点。我没有回头看她——确切的说是没敢回头看她,坐上车就走了。

车里,有母亲装得整整齐齐的干菜,一袋一袋,沉甸甸的,压在我的心头。

泪水,再也忍不住,落了下来。

慈母线游子衣歌词(母亲节慈母线游子衣)(5)

彭桂说,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白居易说,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王冕说,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白居易还说,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千言万语,都凝成这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给子女的爱,是出自本能,是不图回报的,也是不计付出的 ,即使子女已经长大,这份爱依旧会长存在心里,时常碎碎念起;而子女给母亲的爱,是出自感激,可以忽冷忽淡,也会时常忽略,想我来了就问候一声,没有想起来,母亲也不会责怪。所以我们穷尽这一生,都无法回报母亲的“春晖”,然而,就像《孝经》里说的那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以寸草之心,让孝先行,方不误“报三春晖”之心意。

幸而有母亲节,让我们非常有仪式感的记起母亲,并郑重的对母亲说一声:节日快乐。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柳月青与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