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园
江南园林几多许
楚楚有致是近园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保护,今天,常州历史文化的瑰宝——近园重新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又一好去处。
开园时间:
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16:00以后停止入园,周一闭园。
近园又名静园、恽家花园,坐落于常州古城内化龙巷东、十字街南,是江南地区最具清初明末风格的园林,常州地区现存建造最早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园林,也是常州目前唯一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典园林。
近园的构思出自于山水画家王石谷,还有恽南田和润州(今镇江)笪重光的参与,所以它不仅是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文人荟萃之名园。修建之人杨兆鲁为清顺治年间进士,于康熙十一年(1672)初步建成,取“近乎成园”之意,名之曰“近园”。
近园南北长80米,东西宽64米,虽只不过区区数亩的面积,然则构思奇巧,穷尽画理,浓缩了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的精华所在。
和无锡的寄畅园及苏州的网师园一样,近园也是中开一泓“鉴湖”,水岸参差,树木掩映。园内亭、台、楼、榭大多环水而建,形成了“中有大池、池中一岛、池周建筑”的独特格局。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现代中国园林之父”的陈从周先生认为:“常州近园,映水一山,崖道、洞壑、蹬台,楚楚有致。” 为现存江南园林之中的上乘之作。
近园的山水花木,玲珑雅致,疏朗宜人,处处体现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匠意,清莹幽邃,能于“方寸之中,而瞻千里之遥”。
近园假山自成丘壑,远近疏密、似断似续。“见一亭”居水崖之上,踞势幽胜,可享“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趣。
近园的台榭亭廊,环山绕水,参差错落,比例适度。北面傍水为“西野草堂”,系宴客之地。西南有“天香阁”、“安乐窝”,临池“得月轩”,虽七亩小园,却有如盆景,小中见大,境妙而意深。
近园十景
1、秋水亭:亭与西廊相连,背靠精美漏窗花墙,临鉴湖之上,取《庄子·秋水》之意。
2、西野草堂:古人归隐之所取名草堂,坐北朝南,硬山顶,阔五间,前展月台,临池直立。
3、容膝居:位于鉴湖东侧,临水外形似虚舟,小巧精致,“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
4、天香阁:天香阁畔桂影斑驳,故曰“天香”,可观园内一花一木,相映成趣。
5、得月轩:临池而筑,绿水沦涟,“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6、三梧亭:亭静静掩映于岛山之南背山麓,伫立假山之上,当年植有梧桐三株,故名。
7、鉴湖:台前大池,名“鉴湖一曲”。在池中部耸立黄石假山一座,一泓池水则有了大小、方长、聚散的变化,呈现出深潭、溪流的气氛及迂回曲折的情趣。
8、垂纶洞:“垂纶”指垂钓,常以此借指隐居或退隐。洞口仅容一人低身进入,洞内石壁可漏外景,可作静心小憩。
9、碑廊:廊墙内嵌有名人书条石三十余块,园主人杨兆鲁所写《近园记》与笪重光所写题记跋残碑也在其中。
10、石桥:园内共有三座石桥,鉴湖东南位置有一大一小两座并列石拱桥,错落有致,鉴湖西侧有座三孔石梁桥,精巧别致。
近园还是常州精神的重要体现。近园,近乎似园,在命名上充分体现了自春秋季子以来常州人秉持的谦逊内敛的城市性格。近园建成后,成为了清代常州以及江南地区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每月一举,吟诗作画,堪称常州版的兰亭集会。而恽南田与王石谷两位,他们的故事正是“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的源头。新中国成立后,近园一度作为工、青、妇等机关办公场所,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成为常州宾馆内园,接待了多个外国使团、国家重要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
近园于2018年8月正式启动修缮工程,历时一年有余。此次修缮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近园进行整体修缮及景观提升,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近园历史风貌,并正式对市民开放。
新修后的近园,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格调与布局,质朴大方,小巧精致,“西野草堂”依然坐北朝南,堂前池水假山,亭榭轩馆均依山而建,周边围廊相通,山上一亭伫立,小桥山径与其相连,“容膝居”、“秋爽亭”等依旧完美,园内花木扶疏,修竹傍屋,倒影水面,相映成趣。
本文作者丨四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