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不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可不是什么历史典故,而是真实存在的连城,它地处于闽、粤、赣三省的结合点,福建武夷山脉南段,别名莲城。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1)

连城,据《读史方舆纪要》,南宋置莲城县,因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代改为连城县。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也是客家饮食文化遗存丰富、保存完整的县份。各种不起眼的山间食材,在朴实、勤劳的客家人手中变化出无数花样,降服了很多吃货的味蕾。

捆粄

“捆粄”也叫“浪里白条”。据传,明末清初,连南有一位姓黎的村民到广西梧州经商,品尝到当地制作的小吃粄条,觉得这种小吃很适合在家乡推广,于是向当地人学习制作技艺,回来后向乡亲们传授,就这样,“捆粄”逐渐成为连南地区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2)

雪花鱼糕

“雪花鱼糕”又称雪花银片、烊鱼,装盘后观之如银似雪,食之鲜香滑嫩。喜庆宴席中,人们常以出不出这道名菜作为宴席是否丰盛的标准,以至有“不出烊鱼不成席”之说。

连城群众喜爱吃鱼,当地菜肴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淡水鱼菜肴,其中尤以“雪花鱼糕”制作精细、造型新颖、鲜嫩可口,成为宴席中的上等菜肴。“雪花鱼糕”选用鲜净鱼肉,剥除皮、骨,配以肥猪肉、地瓜粉、蛋清及调味品制成,将鱼肉捣成鱼泥,肥猪肉剁成肉泥,投入地瓜粉、味精、胡椒粉、盐、姜汁、葱汁等搅拌均匀,装人圆盘中,放锅中蒸熟后出锅划成菱形片,再把蛋清抹在蒸后划成片的鱼糕上,回锅蒸3分钟即可上席。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3)

珍珠丸

因其外层裹糯米,晶莹剔透如珍珠,故名"珍珠丸"。 "珍珠丸"的制作方法为制皮:洗净水芋,煮熟后去皮捣烂,掺入地瓜粉搓拌均匀,捏成小圆团,擀成薄皮;制馅:鲜冬笋、五花肉去皮,连同水发香菇、荸荠、虾米、葱等切碎炒至半熟。制丸:在皮块内包入馅料,团成丸子,外面滚粘上充分泡胀的糯米,上蒸笼蒸熟即可。

漾豆腐

“漾豆腐”是四堡乡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4)

涮九门头

该菜肴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

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5)

金包银

因其外形浑圆金黄,内包糖糕洁白如银,故称“金包银”。制作原料相当简单,只需糯米、白糖、芝麻、花生油即可。

制作方法是:先将洁白糯米磨粉,拌上白糖蒸熟成为糖糕,冷却待用,然后又将制好的湿糯米粉拌些白糖加工成粉团,投入油锅,边炸边翻动,使粉团胀大,中间形成空隙,捞起冷却后,剪开口子,将粘好了芝麻的糖糕嵌入即成。食之甜、香、脆、滑,别具特色。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6)

“涮”食文化

都说连城人的一天从涮酒开始,“涮”其实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烹饪方式,涮酒用的是客家米酒,主用食材可以是牛肉、猪肉、鸡肉或其他动物食材,另有各种辅用药材,以增香祛湿之效。

涮糯米粥。每年到了“冬至”前后,农家户户便要涮糯米粥。制作酒粥的方法是:取红糯米等量洗净之后,又以红枣、或黑枣、龙眼肉、黑大豆、党参等配料,然后加米酒,一同倒入能容量2.5公斤的锡酒壶内。打半锅生水,待其沸后,将酒壶放进锅内,让其涮一个小时左右,起壶加糖搅拌,酒粥就涮好了。酒粥有强身补体的功能。

客家的美食传统文化(价值连城的客家)(7)

香藤根涮酒。香藤根系发达,性甘甜、不苦涩,能去菸活血、通经活络,促进儿童成长发育,用它配猪内脏涮酒,益身补体。香藤根涮酒方法简易,将根洗净后切成二、三厘米长,将其放进已备米酒的锡酒壶,或铝壶内,端放在沸水的铁锅内,直至壶内酒沸,将事先备好的猪肝、猪腰、小肠、鹿花肉投入,再沸15分钟端起,搅拌之后,配酒下宴。名曰“夜夜乎文哉、香藤涮猪肝”。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