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首咏物诗。

Q:首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咏物诗?

A: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晚唐时期。

竹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1)

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诗歌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竹石》。

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竹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2)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3)

郑燮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另外一个名字,相信大家肯定知道。

郑板桥!

郑燮是郑板桥的原名,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咬定青山不放松”给我们呈现了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

”字使竹人格化,这是一个主动,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也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中的竹子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竹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4)

在生活中,郑板桥正是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竹石》借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竹石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5)

关注公众号【星期八语文小摊子】,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