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男儿身却比女儿身还要美(他有拳拳报国心)(1)

昨天,老袁写的《奔驰宝马不算啥,辛弃疾800多年前就有了》,实际上说的是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可怜白发生之事。

如此说来,辛老先生是不是天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呢?——不然!

话说一天,这位山东大汉,没有“醉里挑灯看剑”,而是徜徉在江南水乡,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且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这个“茅檐低小”,读起来特别亲切。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些年,村子里还能见到几间茅草房子,屋檐确实很低,大人们进门需要低着头,要不就碰上了。茅屋一般都是当牛屋用的,主人通常是一位上年纪的老头儿。

著名知青作家史铁生有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写的是他在陕北农村插队的那些难忘的回忆。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北方的黄牛一般分为蒙古牛和华北牛。华北牛中要数秦川牛和南阳牛最好,个儿大,肩峰很高,劲儿足。”——朋友们,你看我们南阳的牛,美名远扬呀!

大多数牛的脖子上都系一个铃铛,铜做的。而这位老头儿,则必定有一台收音机。我在村里小学上晚自习放学后,回家会经过这排牛屋。那个铃铛因为牛吃草料晃动脖子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加上老头儿收音机播放的曲剧“李豁子离婚”的咿咿呀呀的腔调儿,至今还萦绕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除了“茅檐低小”外,这个“醉里吴音相媚好”也带给我无穷的想象。

柴门竹院,桃飘李飞,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一位银发奶奶,坐在暖暖的屋檐下,悠闲地纳鞋底儿。

而她的老伴儿,同样是把白发苍苍。在这恬美的日子里,他似乎看见她五十年前出嫁那天娇小可爱的模样。于是从房后摘来一朵桃花,轻轻地、悄悄地,走到她身后,出其不意地戴在她发髻上。

接下来,这老两口“醉里吴音相媚好”——打情卖俏一次又何妨?辛弃疾是北方人,估计他和我一样,也听不懂他们说的啥,但他们在春光里绽放的笑容,配着那吴侬软语,简直比屋后那满树桃花还要醉人!

这一刻,我多想让时光停滞,好让整个世界都分享他们的时光静好,与子偕老。

他本是男儿身却比女儿身还要美(他有拳拳报国心)(2)

最后边,这个卧剥莲蓬的小儿,辛弃疾用了一个词“亡赖”,也是妙不可言!我小时候不也经常这样吗?小时候在农村,哪像城里孩子那么讲究——围地上、躺地上、趴地上,管他衣服脏不脏!卧剥花生,趴吃毛豆,都是家常便饭!

可如今,每当看见儿子坐地板上玩陀螺、推汽车,我和媳妇都不由自主大喝一声——快起来,衣服脏了你洗!

哎,辛弃疾说的“亡赖”,本意是天真可爱,而作为家长的我,如今真的把它当成“无赖”了!

好无奈呀!


【作者简介】

袁延顶,“老袁诗友会”公众号版主,喜欢爽净、素朴、暖伤的文字。红尘扰攘,人世无常,惟愿存有一片诗心,斜倚半掩柴门,去听花开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