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金庸先生以李白这首《侠客行》为名,在1965年著书成长篇小说,人生有幸,已经深入地观览了三次,真是道尽了武侠、人生、人情世故甚至真理,真是人生至秒好书。

那是人人心中的武侠经典

十二岁那年,乘着小学毕业后暑假的肆无忌惮,初遇《侠客行》。

只依稀记得那时候,关注的都是盖世神功,比划的都是刀光剑影,看到主角竟然叫做狗杂种、大粽子,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哈哈哈哈。

直到石破天学成《太玄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狗杂种最厉害啊。

而紧接着又陷入到石破天厉害、还是乔峰厉害、还是令狐冲厉害还是张无忌厉害的第一高手的争论中。

争论之外,也曾各自角色扮演着自己喜爱的角色互相比划。

也曾叫嚣着十步杀一人挥舞起木棒,不知道砍坏过多少婆婆种的玉米。

也曾心念着千里不留行的一丝顽劣,便一溜烟逃脱老师的谆谆教诲。

也曾幻想着有朝一日上得侠客岛去,练成一身武功绝学,仗剑行走江湖。

时光荏苒,那终究成了儿时的往事和些许的谈资。

那是人人相望的石破天

二十四岁那年,正是初莫以为的成熟之际,笔撰着办公八股文,偶然间又翻到《侠客行》,便又读着解起闷来。

好一个狗杂种。

一块烧饼无疑于天上掉馅饼,吃出了玄铁令,也际会了“摩天居士”谢烟客,从此踏入江湖。

一份善念虽然没救得大悲老人,却成了大悲老人死前的朋友,得赠一套泥人,竟是失传已久的武功绝学——罗汉伏魔神功。

一份歹念也不能奈何他,谢烟客逆转大悲老人的泥人武功传给狗杂种,害人心法竟也能成就古怪神功——炎炎功。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1)

好一个长乐帮主。

即将走火入魔而死,又阴差阳错被人利用,贝海石救他、丁珰救他,展飞打他也是救他,促成了他获得了新生,还让两项功法“阴阳合一”。

好一个大粽子。

丁不三认为他太笨,要他十天打败白万剑,又受丁珰相助,得传了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好一个史亿刀。

为了胜过雪山派,史小翠传授他“金乌刀法”。为了日后父亲的面子,阿绣也教了他一招“旁敲侧击”。

好一个石中玉。

一片好心喝了赏善惩恶二使张三、李四的药酒,还成了兄弟。

一片好心遇到了石清、闵柔,得二侠之关照习得兵刃拳脚的武学道理和上清观剑法。

一片好心从了丁珰,又消除了雪山派的门户之见,还治好了白自在的疯病,顺带又学会了雪山剑法。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2)

好一个石破天。

上得侠客岛,不刻意求武,甚至因为不明所以而害怕。却就这样不求甚解的随心而动,练成《太玄经》的神功。

一个小乞丐,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又纯洁。

善心从来只助人,从来不怕被人利用,而一切一切的因缘际会成就了自己。

他从没有主动去求,始终都在为别人考虑。他只是在做好自己,一个问心无愧的自己。

只是对于自己的身世总是无法确定,这或许就是人生中的些许遗憾吧。

人生只管努力,定能成为石破天。

那是人人心中的江湖

恍惚间又过去了十二年。

三十六岁方至,藏卧于龙泉不期间,又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侠客行》。

再去看谢烟客,原来自己也是谢烟客。

我们谁不自命清高,自以为独步江湖,自以为信义重诺,而又谁没有为顾及面子而做出一些自相矛盾之事。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3)

再去看白自在,原来自己也是白自在。

我们谁都心神不宁不过,谁都奢望位高权重,威德四方,而谁又不曾为过这些虚名,干过一些荒唐事。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4)

再去看石中玉,原来自己也是石中玉。

我们少时的顽劣,嬉笑怒骂间泛出的狡猾,为了欲望去做一些自以为聪明而实则不择手段的事情,谁能够逃脱。

再去看不三不四,原来自己就不三不四。

我们都是面目慈祥,我们也都给别人私定规矩,我们也爱耍弄小聪明,说什么愿赌服输只是装的冠冕堂皇。

再去看贝海石,原来自己也在当贝海石。

我们精于算计,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一颗“利己”之心造成多少坏事,而在石破天的淳朴、至善中,是不是又自惭形秽。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5)

我们也都是丁珰、是阿绣、是史小翠、是白万剑、是鬼鬼祟祟、是张三李四、是龙木岛主,是侠客行中的每一个人物,唯独不是石破天。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6)

你说你不是他们?只是还没有发生。

我们身处尘世间,身在江湖中,谁又能独善其身。

正应了那句李雪健老师扮张作霖时喊出的振聋发聩的话: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在这样的人情世故中,谁又能成为石破天。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7)

再去看石破天。他是谁?

我们是否可以去猜想,他就是石清和闵柔的孩子,但没有任何能够靠得住的证据,怎么能猜想。

而唯一知道他身世的又已经逝去,我们又该向谁追问?

连石破天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能成石破天。

但石破天又是那样的让人神往。

但要成为石破天,是要淳朴、至善,还是要因缘际遇,还是要找到侠客岛?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8)

我们还需要去追寻……

与侠客行的书约

十二年一观《太玄经》,每次的观览都是无穷之意味深长,看武侠,当属侠客行,看人生,莫过侠客行,看世间,也看侠客行。

忠于原著的侠客行(十二年一读侠客行)(9)

谢已登瑶台的大侠,金庸先生。

致我所钟爱的武侠至秒好书《侠客行》。

在此定下约定,再十二年,复观此书,希望能找到那个石破天。

一入江湖岁月催,只盼归来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