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因省境位于黄河以北故名河北。河北省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下辖11个地级市,包括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其中魏县为河北省第二人口大县。

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区(河北第二人口大县)(1)

魏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冀豫两省交界处;县境西连临漳县,北邻成安县、广平县,东交大名县,南接河南省安阳县、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

古魏县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将天下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国进行统治,今境属卫国领地,春秋时期先后属卫国、齐国、晋国管辖,三家分晋后属魏国领地。公元前430年魏文侯把魏国都城迁至洹水即今旧魏县村,魏武侯时以此为别都,公元前228年秦国占领此地后设置棘蒲县。

西汉统治时期,公元前195年设置魏县,因魏文侯曾建都于此开创百年霸业故名,魏县治所位于今大名县西南魏城,新莽时魏县改名魏城亭,东汉建国后复名魏县,魏晋时期延续不变。

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区(河北第二人口大县)(2)

南北朝时期,今境属北朝统治区域,北魏时于公元497年划魏县地置昌乐县,治所位于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北齐时公元556年魏县并入昌乐县。北周时于公元577年置洹水县,县治位于今境西南部旧魏县村。

隋朝统治时期,公元586年复置魏县,唐朝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魏县移治今大名县西北魏庄,北宋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洹水县降为洹水镇并入魏县,魏县移治洹水镇,即今境西南部旧魏县村,金、元时延续不变。

明朝建立后,公元1370年因漳河水患,魏县移治五姓店即今县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魏县县城被洪水冲毁,魏县并入大名县、元城县。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元城县并入大名县,今境属大名县管辖。

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区(河北第二人口大县)(3)

今魏县

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复置魏县。新中国成立后,魏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7年魏县县城被洪水冲毁,次年魏县并入大名县,1961年复置魏县,先后隶属于邯郸专区、邯郸地区,1993年改属地级邯郸市管辖至今。

魏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自西汉初年公元前195年设置魏县,县名以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国名命名,沿用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魏县建县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县治均位于今大名县境内,直至北宋时才迁治今境内。清朝中期因水患魏县被废并入大名县,民国时期1940年复置魏县,即为今魏县。

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区(河北第二人口大县)(4)

魏县总面积864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6万人,是河北省户籍人口第二大县,仅次于定州市。

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历史人物有:隋朝相州洹水县人杜正伦,唐高宗显庆年间官至宰相,被封为襄阳县公;唐朝魏州魏县人姜师度,为一代能臣,历任司农正卿、陕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将作大匠等,为当世水利专家;清朝大名府魏县人崔述,为著名的辨伪学者、考据学家,其著作《考信录》对后世影响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