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偌个书生万户侯。”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开疆拓土,封狼居胥是英雄。为国戍边,抵御外族入侵也是英雄。

特别是常年面对塞北黄沙,独守孤城之将士。所承受的不仅是恶劣生存环境的考验,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孤独寂寥。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1)

相传北宋建国初期,北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国依仗着强大的骑兵优势时常扰乱边境。

对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宋民烧杀抢掠,给人民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苦难。

也正如每一个英雄的传说一般,总是在人民最困苦的时候,就会有英雄出现,救万民于水火。

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正是那个时代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但是他之所以名传千古还不仅限于他本身的抗辽功绩。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2)

为什么说是“满门忠烈杨家将”呢?因为杨家四代都为国效力,戍守北疆。

而且因其智勇双全,辽国人见杨家将旗号无不退避三舍。辽人把杨继业视为心腹大患,称他为“杨无敌”。

而今时代变迁,千古悠悠岁月已逝。昔年纵马扬枪的沙场英雄早已逝去,而他们的后人现在又过得怎么样了呢?

天时不在,英雄无用武之地

杨家将之所以能够以忠烈美名流芳千古,正是因为他们前赴后继,在战场上死战不退,最终马革裹尸的壮烈事迹打动了所有人。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3)

杨家将不仅有武人的血气之勇,更有男子汉的坚贞不屈。杨继业兵败被俘,竟绝食三日而亡。

真如关羽所言:“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到了今时今日,杨家已经传承了三十七代。

杨家的第三十七代传人名叫杨开华,但是他并不曾像祖先那般从军报国,而是于故乡田园之中平平淡淡终老一生。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4)

再详观历史,从中就可知道,为何杨家儿郎从此不再热衷家国事,只将雄心归田园了。

原来早在北宋时期,杨家将就因为功高震主。为当时的统兵主将所不容。

后来又有人因为妒忌杨家将的赫赫战功,而向皇帝进谗言。正所谓是三人成虎,皇帝在谗言之中逐渐地不再相信杨家将的忠心。

因为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杨家在朝堂之上更加的备受排挤。最终只能黯然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5)

而其先祖也在心灰意冷之下带领族人分散各地,从此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逐渐的杨家也就从将门世家泯然众人,变成了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家庭。

先祖的杨家传人所传承的不是祖先留下的赫赫功勋,还有先祖的荣光和为国尽忠的精神。

并且杨家因为是将门世家,所以还传下了一门非常高深精妙的枪法,即赫赫有名的“杨家枪。”

现在的杨开华正是杨家枪法的传承者,在采访时他曾说过自己在四岁,五岁不到时就开始在长辈的传授下练习杨家枪法。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6)

据他说在少年时,曾看不惯当地的地痞流氓鱼肉乡里,横行霸道。

有一次目睹了一伙恶霸公然抢劫村民财物时,杨开华内心的怒火上升到了极点。

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一路狂奔回到家中。取出了一把铁枪头的红缨枪,在恶霸们回程的路上拦住了他们。

杨开华拄着红缨枪,威风凛凛地站在小路中间,人比枪更笔直。

他对带头的恶霸喝道:“赶紧把抢来的东西放在地上,然后有多远滚多远!不然就让你们尝尝我这铁枪的厉害!”

众恶霸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更何况对方只有一个小伙子。自己这边有七条大汉,哪会怕他。

个个狞笑着朝杨开华冲来。杨开华早就全神贯注观察着恶霸们的一举一动,此时见他们一拥而上。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7)

却是丝毫不惧,一时间长枪舞动。犹如银蛇乱舞,横扫四方。

古话说得好,一寸长一寸强。长枪本就是战阵厮杀之利器,更何况杨开华自幼练习枪法,此时已是枪法小成。

面对手无寸铁的几个恶霸,即使是对方人多势众,也不是手持长枪的杨开华的对手。

短短几分钟,七个恶霸就被杨开华挑倒在地上。个个嘴里哼哼唧唧地求饶不停。自此之后这些恶霸,就再也不敢来杨开华所在的村落为非作歹了。

但是随着少年成家立业,逐渐被岁月侵蚀。昔年人比枪直的少年,也被岁月这把杀猪刀杀弯了腰,不复当年英姿。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8)

而今困扰着杨开华最大的难处就是枪法后继无人,传承千年的杨家枪在他这一代要面临着从此失传的困境。

两难之境

杨开华膝下有三子,按说不应该担心枪法后继无人才对。

随便传授一个儿子枪法,让他继承下去也就算是不愧对祖先了。就算老大不学也还有老二,实在不行也还有老三。

但是偏偏不遂人愿,三个儿子都不肯学习父亲的枪法。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9)

三个儿子的说法是:学枪法不能赚钱,不能赚钱就不能养家糊口,不能生活。

更何况民间曾有一句话说“月棍年轻刀一辈子的枪。”正是说枪法并不是可以速成的,而是需要用一生去钻研学习的。

所以对于杨开华的儿子们而言,学习枪法既不能带套现,而且还如此的难学。更加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来了。

杨开华同样明白儿子们的想法,对于儿子们的困难他又何尝不知道呢?

现在练武的人本来就已经少之又少了,学枪法难道以后出去沿街杂耍卖艺为生吗?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10)

再说现在也不兴这个,至于说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那也没有这个可能了,因为当下是法治社会,社会治安比起从前可以说是好得太多了。

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传承了千年的枪法,就这样在自己手上失传,杨开华也是决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的。

所以即使杨开华身怀绝技,但是到了而今这个年岁,却是为此事而每天忧心不已。内心不可谓不痛苦。

结语

或许一些家族传承的技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有些是传男不传女,只传本家不传外人的老传统。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后人(的杨家后人今何在)(11)

但是在面临传承将要断绝的时候,后人还是要随机应变的。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不然等到真的无力回天的时候,就只能如嵇康一般,感叹一句“广陵散自此绝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