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广州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不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很大几率超过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

这是个捞钱的城市。在广州,“讲英语的做高层,讲普通话的做中层,讲粤语的做低层”,你信吗?

上一篇讲到了十三行的两个“世界首富”,这回不专门讲汉奸,先讲一讲诞生十三行的广州的性格。

广州素有“千年商都”之誉。从唐代设立市舶使到明清时期商铺林立,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到商贾云集的东方大港,掐指一算,确也有千年之悠久历史了。

此为汉奸杂谈之四。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1)

广州的复杂

捞钱!广州经商风气甚浓

清朝的“一口通商”给了广州一个特殊的机遇,促进了广州的一口繁荣。

十三行的出口商品除茶叶外,还有丝绸、瓷器、蔗糖、土布、大黄等上百种。历史学家金汉升在《美洲白银与18世纪中国物价革命的关系》中估算,1700~1830年间,通过输出茶叶、丝绸等商品,欧洲向中国输入了约6亿美洲银元,折合约4.3亿两。年白银输入量约为330万两。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指出:“官与贾固无别也。贾与官亦复无别,无官不贾,且又无贾而不官。”这说明在广州官贾之间已模糊了界线,反正都是为了捞钱。

清朝以来,广州的社会风气是,人们不愿意种田务农,而愿意经商,因为经商获利大。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2)

广州西关农田从此消失

十三行时期,广州纺织业相当兴旺,因此带动了印染、制衣、鞋帽、织袜、绒线等相关产业。许多农田很快变成了机房区。西关平原的农田也被大片开发。

因建机房形成的街区有第六甫、第七甫、第八甫(即今光复中路),转西上九甫、长寿里、小圃园,北连洞神坊、青紫坊、芦排巷(今龙津东)等。大街小巷连名字也以纺织品为名,如锦华大街、锦纶大街、麻纱巷等。有专卖布的杨巷,有专业性的估衣街、装帽街等。资金流转的银铺多设在十八甫。

据考,明朝广州城的商业聚居地在西关。

乾隆二十四年末(1760年初)起,欧美贸易者被禁止入城。洋行设置在西关,商馆区内修筑道路,逐渐拓展。至19世纪前半叶,以西城墙与珠江沿岸为两边,在西关形成了一个类直角三角形的商业区,吸引了大量富商巨贾与工商业者的定居。

清朝同治光绪时期,又发展成西关角;大致为昌华园、泮塘、大观桥、文昌桥周边。西关大屋地区建筑,多数是名门、官僚、富商所建。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3)

广州城内的小巷

广州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城市

当时的一些外国人对于广州的评价是: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找到自己生活的必需品。这得益于四处流窜的小商贩,他们随地就支起摊位,随时进行买卖,非常的活跃,经商的气氛也非常的浓厚。

1816年,随阿美士德使团来华的随团医生麦克劳得曾描述:“广州是中国最有趣的城市,论城的规模,它最大,论财富也可能最多。在广州,你可以看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观察到他们因与欧洲通商贸易而渐习欧风……”

一位日本商人也曾说十三行:外洋面商船林立,街道人声鼎沸,西式建筑林立,往来商人络绎不绝。观吾国之长崎,贸易不及十三行之一半,真羡煞人也。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4)

广州街头

“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记载:广州“通夷舶,珠贝族焉,西关尤财货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当时国外资料记载:“有机会到过广州,走过它的街道,看一下街道熙攘的情景下,就会认为此城人口,绝不会少于一百万人”。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5)

19世纪40年代,广州街头店铺林立(《昔日乡情》,澳门市政厅出版,1995年)

清朝嘉庆年间,英国商人从印度引进鸦片,大量白银开始外流。清朝道光年间爆发的鸦片战争,又将广州十三行付之一炬,亚洲经商口岸也从广州转移到了香港及上海,广州十三行就此落幕。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6)

光绪《广州府志》省城图

由上,我们不难得出清朝的广州,总体上是“冒险家的乐园”,是重商主义的乐土,虽然被清政府所压制,但因为巨大的商业利益太吸引人了,众人仍趋之若鹜。

民间重商抑农,崇洋媚外

广州是最早接触西洋玩意儿的中国城市之一,民间重商抑农,崇洋媚外之风甚浓。

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买办,为近现代的广州的历史打下了底色。

“先放手干”,也就是先行动后思考, 这可以理解为敢为天下先,也可以理解为更多顾及局部利益,忽略整体利益。广州人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从不注重形式和外表,群己权界较清晰。

这种城市性格发展到现在,以致在广州职场广为流传这样的说法:“在广州工作讲英语的做高层,讲普通话的做中层,讲粤语的做低层。”当然这句话并不准确,只是泛泛而谈,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为什么呢?因为广州外贸发达,和外商联系密切,所以讲英语的做高层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广州又因为外来人口众多,甚至超过了粤语群体的人数,讲普通话的做中层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那么,讲粤语的做低层就不难理解了。

醒醒,广州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

有人肯定不信广州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事实的。这里不妨专门讲一讲。

据中新社《广州市政协报告指广州非户籍人口已超户籍人口》的报道,早在2018年广州非户籍人口就已经超过户籍人口了。

更何况本地户籍人口中又不都是讲粤语的,外来人口中即使广东籍仍占大半,但也并非都讲粤语,所以,不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很大几率超过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7)

据分析,广州外来人口来源比例分别是:广东(58.64%)、湖南(12.53%)、广西(6.2%)、江西(4.24%)、贵州(2.7%)、四川(2.54%)、湖北(2.47%)、河南(2.07%)。

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讲英语的做高层)(8)

据2021年的统计,省内迁入广州的人口主要来源为佛山、湛江和清远,分别占迁入广州总人口的7.62%、6.87%和6.48%。此外,茂名、梅州、揭阳、韶关、肇庆、汕头、东莞是广州移民人口的主要来源。

话再说回来。正是因为广州有这些性格特征,才得西洋风气之先,诞生了全国最早一批买办,鸦片战争也从此而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